查看原文
其他

习大大点赞的脱贫发展成功典型

2017-09-19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绿维快讯

9月19日,绿维中标烟台蓬莱、长岛以东,烟威行政边界线、昆嵛山以西滨海一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6月份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首次公开并发行单行本。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实现了大规模减贫,也创造了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脱贫的成功经验。”并特别提到三西地区、贵州毕节市、宁德、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等地:“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解决最贫困地区脱贫和发展非常成功的典型。”


绿维文旅长期关注旅游精准扶贫,通过旅游与特色小镇开发运营平台,为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服务。绿维文旅直接参与扶贫的项目有贵州毕节富山县文朝荣博物馆、海雀村项目、开江稻田+模式、四川稻城“果树+养殖”示范项目、与上市公司全域旅游产业扶贫联盟的湖南省怀化县项目等。绿维文旅参与设计与建设的特色小镇,如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贵州黄果树度假小镇、贵州龙里县中国巴士旅游小镇、河南兰考鹿鸣文化休闲旅游小镇等,不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促进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旅游精准扶贫加足马力。在近日的首届武陵山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指出,精准扶贫关键在于落实到户,并提出了精准到户的旅游扶贫七大模式。

 

习近平6月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的巨变


2013年我到过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3年多时间摘掉了贫穷帽子,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八洞村全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2013年以来,湘西扶贫工作“点、线、面”上均取得重要成绩,其中,点上探索精彩纷呈,总书记亲临视察的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8313元,成为湖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线上发力聚焦精准,纵深推进以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为主线的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取得明显进展;面上发展统筹兼顾,把加快发展作为“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2013年以来,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5万人实现脱贫、275个贫困村退出。(《总书记与湘西十八洞村的故事》,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5期)

 

 

改造前后的排谷美小学

 

基于习大大在湘西州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主导架构,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建议应将“文旅产业”作为湘西州主导产业,创新驱动全域旅游规划和城镇规划;大胆探索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和路径,开创扶贫引领下的全域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武陵山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镇群”及“湘西与张家界双城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结构。(扶贫引领下的湘西全域旅游创新发展


贵州毕节的巨变


贵州毕节市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1988年建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试验区,现在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跨越到基本小康。——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毕节市大方县雨冲乡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区

 

毕节,曾经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老、少、边、山、穷”等众多标签集于一身,让这里成为西部乃至整个中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典型。如今,地处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奇迹跨越。据统计,30年来,毕节市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10多项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2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以上。到2016年底,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28%。(《脱贫攻坚决战乌蒙》,农民日报2017年6月8日 )


绿维文旅参与了在贵州毕节富山县文朝荣博物馆的扶贫项目。贵州省毕节赫章县的韭菜坪景区,在绿维文旅重庆分院的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专业服务帮助下,今年8月10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造了全新业绩。绿维参与设计与建设的贵州的特色小镇已成为经典项目案例,如中国的达沃斯小镇——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苗族风情小镇——贵州黄果树度假小镇、创意旅游小镇——贵州龙里县中国巴士旅游小镇等等。


三西地区的巨变


1982年开始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创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减贫行动之先河。这个历史上被左宗棠称为“苦瘠甲天下”、改革开放之初被外国专家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区,经过30多年开发式扶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被称作“三西”地区。“三西”地区素以干旱、缺水、贫穷、落后、“苦瘠甲于天下”而著称。经过三十多年的反贫困斗争,通过引进脱贫水、修通脱贫路、发展脱贫产业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招,“三西”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扶贫扬黄”工程是上世纪90年代立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宁夏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扶贫项目。工程利用黄河两岸广阔平坦的干旱荒塬,扬黄河水,计划开发建设200万亩新灌区,将宁南山区难以彻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100万贫困人口迁入新灌区。工程于1996年5月奠基,2005年10月全线通水,搬迁安置贫困群众40万人。(摘自《 “三西”脱贫攻坚三大招》,人民日报2015年12月5日)

 

将140余公里之外的黄河水经14级泵站层层提升到400米高塬的固海扩灌八泵站主干渠的黄河水

 

孩子们一张张笑脸背后是黄河水润泽的黄土地

 

福建宁德的巨变

 

我在宁德工作时,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宁德经过长期努力,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宁德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上世纪80年代中叶,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大力倡导脱贫致富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念好“山海田经”,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30多年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如今一派欣欣向荣:白墙黑瓦的民房与鲜花盛开的花园相映成趣,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感受扶贫第一村的变化;村民种起茶叶、卖起特产,办了工厂……而赤溪的蜕变,只是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的宁德启示》,福建日报2015年12月6日)

 

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村民现在居住的长安新街

 

 

下山溪自然村村民过去居住的茅草房

 

图文来源:1号线上,绿维编辑整理 



相关链接:


中国的达沃斯小镇—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规划探索

习总书记"精准扶贫"首提地--湖南十八洞村的涅槃之变

精准扶贫:绿维助特色小镇带动民生

【绿维案例】苗头宴舞—贵州黄果树度假小镇策划规划建筑设计

特色小镇|小地块博大市场的创意小镇——巴士旅游小镇

李金早:让乡村旅游成为共建共享、扶贫致富的大平台

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


近期精彩回顾:


财政部官方解读田园综合体建设

伏牛山居:绿维打造第一中医理疗胜地

绿维全域旅游孵化模式

旅游小镇的建设标准与规划设计

张润生:《旅游小镇开发运营指南》是一本全程全产业链综合指导图书

干货 | 冰雪嘉年华点燃景区冬季旅游热情    

厕所革命:1号工程引发9大革命

李强: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江苏路径

360全景 | 数字复原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绿维旅游小镇探索四部曲

林峰:全域旅游孵化模式与石家庄旅游创新发展


关注“绿维文旅”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