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文学:以共享共赢理念,深化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2017-11-04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加速度”。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吴文学在“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言指出,要围绕共享共赢的理念,推进区域合作主题,投入协同发展。应该抓住此战略机遇,尽快将机遇转化为生产力,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创造新的业绩。




1

围绕共享共赢的理念,推进区域合作主题

首先要认识京津冀一体化的大逻辑。京津冀区域合作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已提出首都圈的概念,之后提出了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定期的协商制度。应该说从1994年开始,京津冀一体化雏形已开始形成,工作开始启动。这期间,旅游委牵头做过三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工作会议。这项工作以2014年2月26号为时间节点,总书记批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要加快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同时,总书记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同年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正式启动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在国家实施的各大战略中,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比较好。旅游产业属于无边界的产业,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交流和交叉性比较强,特别是人流的流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一个特征。应该说,区域之间的合作是协同发展,应该比其他的行业和产业要好一些,我们要知道这样一个大的逻辑,识时务者为俊杰,有先见之明终成大业,这样让我们能够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2

以共享共赢理念投入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出现两个新名词,一个是新经济,一个是新常态。新经济是由美国人提出的,是指经济的业态,经济的形态。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常态的理念,新常态是一个过渡性的经济形态,常态到新常态,再从新常态回归到常态,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形态,一个阶段性的形态。新常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要消除成长过程中的繁忙,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总书记把它归纳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旅游人士应该怎么认识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如果能够做到引领新常态,那就更好了,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要遵循的一个大逻辑。


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经济形态必然发生变化,我们的产业形态要发生变化,然后商业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轨迹,也是发展的规律。进入新常态之后,从社会形态讲,开始由膨胀型向紧缩型的社会经济转型,那么,生活方式也已经由奢华型开始向紧缩型的形态转型,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的经济形态已经由一家独大或几家独大、各自为政,开始向分享经济时代、我为人人的阶段进行转变。产业形态进入到这个阶段后,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实体经济开始向消费服务经济进行转型。探讨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知大势、懂全局,而后立足做好自己。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区域化为支撑,推动协同发展,我认为旅游业应该做得更好。


3

做好自己是合作的前提

如何做好自己?


一,要认识大势、知晓大势、明白趋势。


认识大势。中国的旅游业已经由资源大国走向旅游大国,目前,正在向旅游强国迈进。中国旅游业目前有三大特征,1、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2、产业融合的时代到来;3、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知晓大势。旅游目前的大势是什么?1、疯狂发展;2、猖狂进攻;3、自我陶醉。此外,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包含在全域旅游的概念中。要让产业发展适应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全域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服务全域旅游,人民群众的生活适应全域旅游。


融合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不可以逾越的难题。产业融合、旅游产业的融合,不是拼凑、不是八宝粥,而是以资源为依托,建设长久的机制,打造品牌,提升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不是混搭的融合。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融合都有内在的机理,如“通武廊”地区,大部分以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源为依托。全世界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有两种模式:欧洲田园风光模式和亚洲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乡一品”品牌化模式,这也是中国目前定位的小镇、田园综合体、分享农场、享农场等模式。


知晓大事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创新不是什么都要新,不是花样翻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立足产品建设。


明白趋势。旅游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旅游最终是要卖产品。资源转化成产品、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货币,通过人流、物、流商流、货品、资本,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


被国务院在2009年定位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的产业是国家的定位,不是哪个地区想不想做、愿意不愿意做的事情。当然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以“通武廊”这个地区为例,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型的、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没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这种大趋势我们应该去正视,用少说多做、边说边做,防止用旅游的方式去做旅游,防止用行政的方式去做旅游产业,防治仍然把旅游当成过去的传统产业,而没有当成新经济产业复合型的产业。


二,建设好旅游产品。


我们要建设两类产品,一类是为本地人建设,必须供给型的行业、产业;第二是为外地人建设,有吸引力的区域服务辐射型产业。同时,我们要为50、60、70后建设休闲度假的场所,更重要的还要为80、90、00后建设他们需要的时尚动感的、惊险奇特、充满科幻梦幻的产品。另外,从产品的模式上看,我认为“通武廊”地区要寻求夜晚一天的产品,向两晚两天迈进,最终做到三天三晚就足以了。


三,做好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就是我们讲的全域旅游。


四,稳定旅游地位。


首先,把旅游的地位稳定好了,为党政领导解难题,少跟风,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其二,加强沟通协作。多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要尽可能做好协调人的工作,守住节假日,把控好工作节点和要点。


五,打通北运河。


运河是城市的血脉,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两者结合有着强烈的身份。现在人们已经从一类城市、二流城市,甚至向三类城市蔓延。城市的特色趋势、文化传承堪忧,城市无序扩张,公共服务产品和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让每个城市的老百姓都非常的困惑。“通武廊”地区也面临这个问题,但这个地区至少面临的机遇要比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多,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依托,我认为他们的主动权掌控在北京,最受益的是河北,最容易被掏空的是天津。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北运河是中国大运河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旅游部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可以致力为寻找运河文化,推进城市发展,促进好运河城市之间的友谊,加强合作,寻求共同繁荣。我认为应该通过今天的会议,做好运河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真正形成“通武廊”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最后,吴文学指出,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给三地都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雄安建设为三地注入了活力,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把区域推向了国际舞台,我们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尽快将机遇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商业发展,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创造新的业绩。


本文根据吴文学在“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相关推荐:

聚焦 |“通武廊”全域旅游协同创新发展

图解: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规划要点与1556布局

京津冀一体化与冬奥开发大机遇!河北旅游投融资大会震撼来袭!

大手笔!京津冀共建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如何破解瓶颈加强联合?

吴文学:旅游目的地发展,呼唤投资建设运营商

绿维搭建资本平台,为天津旅游招商引资提供支持


近期精彩回顾:

全域旅游实操抓手:旅游服务长廊创新工程

国际化特色小镇开发三部曲

特色小镇 | 文化+旅游,打造矿区经济转型典范

供给升级态势下,度假投资怎么做?

旅游小镇的八大关键要素

后十九大旅游机遇:新时代“美好生活”与“乡村振兴”!

干货 | 全域旅游最新政策、标准、现状解读(值得收藏)

千亿规模的研学旅行市场,核心诉求是什么?

专家热议十九大旅游第一关联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中农办首次权威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住建部: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与设计导则

聚焦十九大 | 创新、文化自信、脱贫、供给侧改革

聚焦十九大 | 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林峰:以文化旅游创新引领未来城市设计

关注“绿维文旅”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