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告:高水平休闲度假产业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2017-11-05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作时间将不断减少,闲暇时间将大幅增加,休闲将成为亿万大众生活的常态。《2017中国休闲度假指数》称,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年休闲度假旅游在整体旅游市场占比超过50%,并呈现出全球化、无景点、平台移动化、非标和个性化、地面成为主战场、从行前到行中服务六大趋势。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正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对旅游休闲度假提出了高要求,也是对旅游产业供给提出的要求。


一、休闲度假产业是过上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被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正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表示,经过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演进,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伟大的休闲度假时代。休闲经济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正在稳步上升。旅游休闲、体育休闲、文化休闲等各类休闲活动正在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休闲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四天工作制甚至三天工作制将逐步普及。更加充分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要,将成为各个国家必须共同面对的主题。


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旅游供给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最好的路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括了对高水平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这是对旅游产业供给提出的要求。旅游领域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佳的旅游服务,符合大众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特点,解决需求与供给难匹配的问题。


绿维文旅发布的《中国旅游投融资研究报告(2017)》上研究分析认为, 休闲度假成资本追逐热点,规模最高达24.5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9.81%。(相关链接:文旅基金、景区、演艺、休闲度假成资本追逐热点)绿维文旅在做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时,将度假区分为七大类型:城市型旅游度假区、主题型旅游度假区、温泉型旅游度假区、庄园型旅游度假区、滨海滨湖型旅游度假区、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养老型旅游度假区。并对每一种度假区都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林峰博士认为,旅游休闲度假区也可理解为旅游产业区,休闲度假产业与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结合,通过旅游引擎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出路,是当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热点。


另外,标准化在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休闲主体功能区服务质量规范》正式由国家标准委批准通过,规范体现了综合标准化的理念,在休闲标准综合体的基础上形成,涵盖了各类休闲空间和业态,对各类环境的质量指标和各类业态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进行了全面引用。这为引导未来各地的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准则。


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十大特征


近日,由中国旅游协会指导、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携程旅游联合发布《2017中国休闲度假指数》,该报告对休闲旅游市场情况和游客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包括今年休闲旅游定义、主题、规模、旅游方式、人群特征、热门休闲旅游出发地、目的地、消费和旅游地休闲指数等。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将当前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归纳了十大特征。


第一,休闲时间更加充裕。当前休闲分成三个部分:小闲,一天当中8小时之外有三分之一时间;中闲,双休日以后每周有三分之一所有时间;大闲,一年国民法定休假日达到115天。这三个三分之一,构成了整个休闲时间的基本本体。


第二,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中国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整个产业结构从一二三产变成了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二是中国步入中上等国家行列,可以预计2049年中国应该可以成为中等收入接近高收群体;三是纺锤体社会阶级结构基本形成;四是大交通格局的深刻变化;五是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第三,战略结合更加紧密。休闲度假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符合小康社会的要求,也符合未来两个100年中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所以这种战略的结合也和我们休闲度假产业提供了很重要的契机。

 

第四,休闲市场的全面勃兴。2016年麦肯锡专门做过一个调查,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对于产品类、物质类消费转向对服务类消费,休闲、娱乐、旅行成为最大增长点,带薪休假落实率已经50%,在老年、中年、青少年休闲市场都有全面发展。

 

第五,休闲业态群雄并起。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过4.33%,文化产业达到了4.14%,体育产业接近2万亿,餐饮产业占消费市场11.1%,休闲产业占国民经济80万亿比重中,我们应该可以占到10%几,甚至20%。

 

第六,度假产品百花齐放。比如说旅游度假区,最早国家12个旅游度假区到现在2015年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包括大量省级度假区。山地度假,以丽水为代表的山地度假产品快速发展;湖泊度假,中国琥珀大大小小人工湖超过10万个,发展空间很大,户外运动也是未来休闲度假发展的重要领域。温泉度假,全国发现的温泉3700多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汽车露营地全球超过1000个,主题公园超过3000个,旅游演艺遍地开花。城市中央休闲区成为休闲度假城市的标配,全球游轮旅游市场超过2470万人次,还有很多度假产品都在快速发展。

 

第七,标准引导作用突出。目前整个休闲独家领域标准超过20项,这些标准正在引领各个地方,包括各个休闲度假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八,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一些误区。主要有几个方面:是休闲空间还不是很充足,城市休闲空间很少,乡村休闲空间严重不足,度假产品非常短缺,整个休闲度假产品的精细度不够,投资泡沫已经出现,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理性投资、科学投资。

 

第九,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朗清晰。未来向结构优化、企业强化、消费细化三个方面转变,推动产业发展来讲应该有几大措施,要强化软开发、减少硬建设、开拓大市场、实施大推进、促进大转型、完善休闲度假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十,发展前景无比广阔。未来劳动力大量释放,在5年之内到2020年,按照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要求,带薪休假将得到全面落实,10年以后4天工作制完全可能实现,甚至预计2049年,3天的工作制也不是痴人说梦,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会成为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2017中国休闲度假指数》核心观点:


一、 中国休闲旅游定义和规模


休闲度假占整体旅游市场半壁江山


报告定义休闲度假旅游为“除了商旅、公派、回乡探亲以外,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行为”。相对于传统的观光、踩点的跟团游,休闲旅游更倾向于自由行度假旅游。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于规模庞大的旅游市场基础,报告根据官方公布数据预测,2017年全国旅游人次可能达到48.8亿人次,出境游人次将达到1.28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4万亿元。

                                               


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6年有52.7%的游客以将休闲度假作为出游目的,比例高于观光旅游。报告认为,到2017年休闲度假旅游在整体旅游市场占比超过50%。


 

二、2017休闲旅游6大趋势和10大关键词指数


2017休闲旅游6大趋势


报告认为,全球旅游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以休息减压、放松身心为目的、以个人散客和家庭小团体为主、一地停留时间长、以个性化私人定制为特征、以大平台大APP为渠道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报告同时还发布了休闲旅游的6大趋势,包括:


全球化的趋势,2017年服务度假者达到全球132个国家,1118个目的地城市。


无景点趋势,休闲旅游以酒店为中心,融入当地人生活区域。


平台移动化趋势,人们习惯于一站式购买与服务、70%APP预订、即时决策。


非标和个性化,民宿、当地向导、私人定制业务倍数增长。


地面成为主战场,一半以上消费发生在目的地。


从行前到行中服务,自由行微领队服务超千万人次。

 

60%,国内首个年度休闲度假指数


相对于传统跟团观光旅游,2017年预定旅游打包产品的游客中,有6成选择的是更休闲度假属性更强的自由行、定制、自驾、邮轮、私家团等旅游形式。




 

2017休闲旅游十大关键词指数


根据APP关键词搜索频次,2017年休闲旅游十大关键词和指数:包括海岛(100)、美食(96)、自然探索(95)、户外运动(95)、家庭亲子(90)、五星酒店(81)、避寒/避暑(79)、城市休闲(78)、深度体验(71)、疗休养(70)。



三、 定制?自由行?自驾?休闲旅游怎么玩


62%是自由行 定制旅游增长最快


据统计,2017预订最多的度假打包产品是自由行自驾游,占比62%。其次是半自助游、定制旅游、邮轮、私家团。其中定制游成为居民休闲度假的新兴方式,2016年到2017年增长同比达到200%到400%。


 

休闲旅游 近6成选择飞机出游


根据跨省休闲旅游的统计,选择飞机出游的休闲游客占比最高,达到59%。高铁是国内休闲旅游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有16%的游客选择。短途游客则倾向于舒适的旅游巴士,占比16%,还有部分游客通过邮轮/内河邮轮这种慢节奏的旅游方式出行,特别是在老年人中的选择比例更高。但在短途游中,私家车自驾和旅游大巴依然是最便捷的出游方式。


四、休闲度假的用户画像


57%是女性


报告指出,女性成为休闲旅游主力,自由行、邮轮、当地玩乐、私家团、定制游等等休闲度假产品出游的游客,57%是女性。


 

80,90后是休闲旅游主力


消费能力强、体力充沛的31-45岁(占比37.2%)、19-30岁(25.6%)人群成为休闲旅游主力军,与普通观光跟团游相比,休闲旅游群体呈现明显的年轻化、壮年派趋势。


 

47.5%以家庭亲子为单位


休闲旅游的人群中,以家庭为单位占比最高,全家带孩子一起度假(47.5%)占比将近一半,其次是和朋友一起出游放松身心(20.4%),一些情侣则把黄金周当成了到远方度过二人世界的绝佳机会(17.4%)。


 

五、 休闲度假旅游消费


根据休闲度假打包产品预订数据,2017年休闲度假旅游人均消费达到3819元,其中出境游人均消费超过6000元,国内游人均消费超2000元。人均消费比2016年同比增长近10%左右。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远费用更高的目的地、选择更高等级的产品或酒店、在目的地玩乐上增加费用等。


 

六、 哪些省市休闲旅游消费力、出游力更强?


休闲旅游“出游力”前20强


休闲旅游“出游力”排行榜显示,出游人数排名前20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深圳、武汉、重庆、西安、长沙、厦门、昆明、无锡、青岛、郑州、沈阳、济南、合肥。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京津地区休闲旅游出游力最强。从区域来划分,前二十中华东地区占8个,华北地区占4个,华西地区占3个,华南占3个、华中占2个。


 

休闲旅游消费力“前20强”


人均消费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北京(4291)、乌鲁木齐(3737)、上海(3720)、广州(3488)、沈阳(3469)、长春(3422)、温州(3401)、南京(3001)、杭州(2993)、青岛(2987)。此外,兰州、哈尔滨、深圳、福州、大连、济南、成都、无锡、石家庄、郑州等城市,也位居休闲旅游消费力前20。与收入水平基本成正比,北上等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


 

七、2017休闲旅游目的地人气指数


40%可能性选择出境游


自由行、邮轮、定制等度假产品的统计显示,2017年60%的休闲游客选择国内旅游,40%选择出境游。


三亚、厦门、上海人气最高


从今年度假产品到达的目的地城市来看,三亚、厦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珠海、丽江、重庆、杭州、西安、桂林、青岛、大连、九寨沟、北海、扬州、昆明、长白山、张家界人气指数最高。滨海目的地具有天然优势。


 

海南、浙江、福建吸引最多度假游客


从在线预定度假产品的人次大数据排名,年度休闲度假人气指数最高的15个国内省市分别是海南、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四川、北京、云南、广西、陕西、安徽、江苏、重庆、山东、内蒙。其中50%的休闲游客都集中在前十个省份。


 

东南亚海岛是中国游客休闲旅游后花园


从在线预定度假产品的人数排名,境外休闲度假人气指数最高的目的地城市分别是曼谷、新加坡、中国香港、普吉岛、东京、中国台北、巴厘岛、大阪、首尔、吉隆坡、芽庄、华盛顿、长滩岛、清迈、沙巴,马累、冲绳、暹粒、苏梅岛、岘港。


 

从国家来看,休闲度假人气指数最高的目的地分别是泰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中国台湾、菲律宾、美国、马尔代夫、柬埔寨、毛里求斯、澳大利亚、阿联酋、韩国、尼泊尔、斯里兰卡、英国、法国。其中50%的游客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海岛,成为中国游客休闲旅游后花园。


 

八、年度目的地休闲度假指数排行榜:


根据旅行者在该目的地的停留天数、自由行比例、消费水平(选择高钻级的比例)等因素,得出了2017年度中国目的地休闲度假指数。


从国内来看,三亚(92)、厦门(86)、杭州(80)、上海(75)、成都(72)、北京(68)、大理(66)、昆明(60)、丽江(58)、广州(55)是国内休闲旅游度假指数最高的10强目的地。



从出境来看,马代(97)、夏威夷(93)、大溪地(91)、毛里求斯(91)、斐济(86)、塞舌尔(83)、巴厘岛(80)、长滩岛(77)、沙巴(74)、普吉岛(72)、中国台湾(70)、迪拜(69)、中国香港(66)、巴黎(65)、伊斯坦布尔(60)是境外休闲旅游度假指数最高的15强目的地。



报告来源:品橙旅游,新旅界,中国网;绿维编辑整理


相关推荐:

绿维案例 | 借力冬季奥运,打造华北山地休闲运动度假胜地

绿维案例丨西安临潼国家休闲度假区:重构文化体系,塑造核心吸引力

【周精选】创景落地案例丨石家庄西部长青旅游度假区

绿维案例丨梦里黎乡,艺术星城——三亚槟榔河艺术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绿维落地案例丨创新展陈设计,打造新型红色旅游"景区型纪念馆"

矿坑里诞生的休闲运动度假小镇

【周精选】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详解(附大量逻辑框图)


近期精彩回顾:

全域旅游实操抓手:旅游服务长廊创新工程

国际化特色小镇开发三部曲

特色小镇 | 文化+旅游,打造矿区经济转型典范

供给升级态势下,度假投资怎么做?

旅游小镇的八大关键要素

后十九大旅游机遇:新时代“美好生活”与“乡村振兴”!

干货 | 全域旅游最新政策、标准、现状解读(值得收藏)

千亿规模的研学旅行市场,核心诉求是什么?

专家热议十九大旅游第一关联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中农办首次权威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住建部: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与设计导则

聚焦十九大 | 创新、文化自信、脱贫、供给侧改革

聚焦十九大 | 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林峰:以文化旅游创新引领未来城市设计


关注“绿维文旅”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