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奥之美的背后,藏着这样一群高校

美术报 2023-02-22

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开幕式呈现的视觉效果,惊艳的艺术效果让中国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本次冬奥会中的众多设计来自中国部分高校,尤其是各大艺术高校的设计团队,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吧。



0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冬奥城市景观设计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城市景观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团队设计。设计紧紧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和“点燃冰雪激情、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通过环境景观设计传播奥运文化理念,承载北京城市形象,烘托冬奥环境氛围,提升北京城市环境品质,同时集中展示“双奥之城”独特魅力。


设计范围涵盖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区域、风景摄像机取景区域、城市其他区域重要节点、京张高铁沿线车站、京礼高速、奥运专用道及城市主要道路、城市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等。设计内容包括城市重要节点景观装置与景观小品、城市景观布置指导手册、城市宣传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及部分地区宣传系统设计、道路灯杆道旗规划布置、城市引导标识系统指导手册及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城市导视标识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区域景观设计 



“冰雪之约”


“喜迎冬奥”


“冰雪盛会”


“双奥迎新”


南北中轴景观


 风景摄像机取景区域景观设计 



 城市其他区域重要节点景观设计 



 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奥运专用道及城市主要道路环境景观布置 



 城市引导标识系统设计 



冬奥会火炬台设计


开幕式上,举世瞩目的主火炬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在主火炬点燃后,设置于鸟巢和水立方之间颁奖广场上的火炬台以及位于张家口和延庆的火炬台被依次点燃。




本届冬奥会火炬台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带队设计。在开幕式的主火炬基础上,充分融合艺术以及工程技术的要求,体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理念,以纯粹的冰雪元素,演绎了纯洁、和平、团结和友谊,晶莹的雪花和灵动的丝带相向旋转,如冰上长袖飘飘的舞者,轻盈优雅,简洁、现代的造型中透出东方的审美韵味,成为此次冬奥会的亮点之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赛介绍,“银丝带”造型完美诠释了本届冬奥会的理念,其紧紧萦绕着象征世界各国携手走向未来与和平的橄榄枝,在不同角度下呈现高低起伏变化的形态,是对冬奥会众多赛事项目速度、激情、节奏、跃动等特征的抽象表达,通过灯光不同的颜色、角度的运动轨迹,结合流光溢彩的转动,让观众既能欣赏到轻舞飞扬的姿态,又能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速度、激情和圣洁的冰雪之美。



团队在整个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从始至终贯彻简约、精彩与安全的意识,各部分造型在满足实际结构强度需求的同时兼顾了美学的表达,动态造型延伸了主火炬形象的艺术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下,整个装置的研制过程将艺术、设计、美学与机械结构的交叉融合呈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结合方面的突出优势。



纯粹,空灵,冰雪,圣火,这是北京冬奥献给世界的浪漫。


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


冬奥会火炬“飞扬”外观由李剑叶带领团队设计,他也担任了第142棒火炬手参与了冬奥圣火传递。




从造型上看,火炬既像红旗的一角,又像飞舞的红丝带,还像一片飞起的树叶。在这些形象背后是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意味的表达,火炬的线条非常有动感,有点像赛道,像山峦,还有点像运动员在旋转。李剑叶说希望火炬能够展现奥运的力量,速度和动感,也能展现出团结的力量。



02 中央美术学院 


冬奥会会徽设计


北京冬奥组委从2016年7月31日面向全球征集会徽设计方案,共收到4506件作品。最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林存真团队精心设计的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本届冬奥会标志以中国汉字书法的“冬”结合冬季运动人物动态,最终设计出“冬梦”和“飞跃”两幅LOGO创作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将中国文化和书法元素相结合,形象地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活力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这两个LOGO的设计历程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在8个月的时间里林存真团队整整修改了5万多稿,最终打磨成这个精美的版本。



冬奥会体育图标设计


此次体育图标设计任务也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林存真教授担任主创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篆刻艺术家张洺贯进行篆刻表现,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教授主责动态图形,设计历时约半年时间,经过反复研讨、修改、打磨。




作为历届奥运会的“规定动作”,体育图标是对体育项目的图形化诠释。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载体,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以篆刻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奥会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东方气韵,运动美学。




冬奥会奖牌设计


本届冬奥会的奖牌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杭海教授带领其团队所设计的,杭海也曾是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设计的主创团队成员。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奖牌设计的灵感与08年“金镶玉”的设计灵感相通,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玉璧。而不同之处在于创意的出发点更多来自研究玉璧形制以及形制所传达的意义。




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其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奖牌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周围刻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英文,圆环做打洼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都是来自中国传统纹样,背面刻有冬奥会标志,以中国古代天文图中“七衡六间图”为视觉来源。






03 广州美术学院 


冬奥会吉祥物设计


要说本届冬奥会的“顶流”,非“冰墩墩”莫属,作为冬奥会吉祥物的“冰墩墩”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人都想拥有一只“冰墩墩”,更是达到一“墩”难求的场面。谁能拒绝一个冰敦敦呢?



“冰墩墩”的诞生地在广州美术学院,其形象来源于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只从盛夏广州走进奥林匹克史册的“冰雪熊猫”,是广美团队奋战10个月返北京逾20次,修改方案1000多次后的倾力打造,作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曹雪坦言“没见过冰雪的广州孩子,反而有超强想象力。”



据曹雪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吉祥物,和我们看过的熊猫都不一样。它的中文名字为“冰墩墩”,英文名字为“Dwen Dwen”,它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熊猫头部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当彩色光环发光,伴随着一个响亮的铃声,“冰墩墩”瞬间就会装备上某种冰雪运动器械,比如脚上的冰刀,或护目镜等。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玩法,与传统熊猫形象相比,冰墩墩不管是从形态还是从质感上面,都有完全不一样的演绎。




04 北京服装学院


冬奥会颁奖礼服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礼仪服装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其中“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两套方案均出自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团队。分别由北服艺术与工程学院尤珈副教授团队、楚艳教授团队设计。



“唐花飞雪”服装及配饰上的图案将中国传统山水图像与冬奥核心图形中的山影相结合,古典与现代交融,达到古朴典雅、清新流畅的视觉效果。



“唐花飞雪提炼精简宝相花纹样与对称的雪花图案组合,完美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光线图案,极富汉唐风韵又饱含时代精神。



除此之外还北京印刷视觉传达学院参与了开幕式媒体艺术设计,北京电影学院录音、摄影、舞美专业200多名师生参与了开幕式各项工作等。这些高校里的“艺术力量”震撼到你了吗?


为运动健儿喝彩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综合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公众号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中国女足夺冠,何加林挥毫“铿锵玫瑰”,古代的女子也会踢球吗?
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为冬奥会开幕式题写“过年好”
学会一招,人手一个“冰墩墩”不是梦
“虎”的异体字,你会写吗?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一)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二)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三)
美术报2022“虎啸生风·艺术名家贺新春”(四)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