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历文物特展”细述一段曲折王朝故事

美术报 2023-12-26

近日,“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这一展览再现了明万历年间礼仪制度、宫廷生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中外思想交流的瞩目风采和繁荣盛况,通过百余套(件)文物,令人感受早期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万历面貌。


此次展览由闵行博物馆与明十三陵博物馆联合举办,汇集金翼善冠、金爵、大碌带、青花梅瓶、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银鎏金云龙纹漱盂、嵌猫睛石金簪等116套(件)珍贵文物。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明潢贵器”与“辉映万邦”两部分,以万历帝后的冠冕服带、陪葬明器、宫廷用具、青瓷书画、金银货币等为实物载体,再现万历王朝“仪礼永续”“事死如生”的仪式观念,展示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呈现明晚期社会文化的千姿百态和卓越成就,以及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贸易往来。





展览现场


展厅中,观众除了能看到关于朱翊钧的生平介绍,也能看到来自定陵的珍贵文物,包括金翼善冠、金爵、大碌带、十二龙九凤冠、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镂空金盖金托盘玉碗等。可惜的是,由于金翼善冠、衮服等4件文物为不可出京文物,所以此次展览只能用复制件替代。



金翼善冠

(此次展览为复制件)


金翼善冠为贞观年间唐太宗按古制始创,是皇帝穿常服时所佩戴的帽子,因帽子折角向上似“善”字,故名翼善。


这件明神宗朱翊钧所戴金翼善冠,由852根0.2毫米的金丝纯手工编结而成,金丝疏密一致,空档均匀,薄如轻纱。制作采用掐丝、累丝、码丝、焊接等多种工艺。其结构复杂,制作精细,孔眼匀称,外表不露接头痕迹,龙的造型生动有力,气势雄浑,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工的最高技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唯一一件帝王金冠,弥足珍贵。



金爵


金爵为皇帝和重臣所使用的器物,是身份的象征。定陵共出土四件金爵,此件为其中之一。其三足、柱、把和器身是分别制成后焊接在一起,中心立一树墩形柱,三面分别雕出花瓶形,瓶内各插一支嵌有珠宝的花卉。爵腹外壁用压刻的方式雕刻出半浮雕式的二龙戏珠及海水江崖流云纹,是常用于古代皇室、贵族用品的纹饰。三足上部及二柱顶端各嵌红宝石一块,插入的牡丹花枝上除嵌有红、蓝宝石外,还饰以金银锭、珊瑚、犀角等八宝装饰,工艺极为考究。可见明代金器制作工艺更加成熟,也更为精美细腻。



大碌带

明十三陵博物馆 藏


大碌带为明神宗朱翊钧的束带。束带是明代制服的重要佩饰,自皇帝而下,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依品职佩戴不同束带。这条束带用料珍贵,装饰华丽,据推测是万历皇帝在重大场合时佩戴的束带,在明朝玉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大碌带上镶嵌宝石的形状和数量,也参照明朝有关的服饰制度,并按照一定要求制作而成。据出土报告统计,带上共有祖母绿20块,石榴籽红宝石91块。目前为止,此种款式的玉带,仅发现一条。



 十二龙九凤冠

(此次展览为复制件)


十二龙九凤冠为孝靖皇后所戴头冠。孝靖皇后生前为万历帝的皇贵妃,去世十年后,其孙明熹宗为其迁葬至定陵,并补上了相应规格的随葬。龙凤冠是皇后礼服所搭配的冠,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上部形扁宽,漆竹胎,金口圈,圈口部两侧有开口,宜于贯簪。该件冠上饰十二龙九凤,龙以花丝制作,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凤点翠,作昂首展翅飞翔状。



白玉“寿”字嵌宝石金簪


白玉“寿”字嵌宝石金簪为孝端皇后首饰。顶部制作有桃形、云形花丝金托及“寿”字形托,托上附有桃形、云形的白玉、红玉和绿玉饰,中心为白玉“寿”字形玉饰。



镂空金盖金托盘玉碗


镂空金盖金托盘玉碗由金玉共同打造。玉碗为白玉制成,细腻莹润,洁白无瑕。玉碗上盖有一个金碗盖,盖面以镂空云纹为地,上饰蛟龙赶珠纹,顶部饰一莲花形钮,中心嵌有一块红宝石。龙姿矫健优美,作腾空飞跃状。碗下有一黄金托盘,底部正中由外壁向内压出一圈足形碗托,用来契合碗底。盘腹内壁刻八组整齐的云纹图案,底为沙地,刻二龙赶珠及云纹。正中碗托内刻云纹,托外饰浮雕式连续状云纹一周。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此次展览为复制件)


衮服是明朝皇帝最高等级的礼服,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登基即位、册拜等重大礼仪场合。据《大明会典》记载,衮服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饰有日、月、星辰等十二章图案,搭配冕冠穿着。除上衣下裳形制的衮服外,明代还有一种袍式的衮服,同样饰有十二章图案,所配冠为翼善冠而非冕。


据记载,这件衮服由缂丝工匠耗时13年制作完成,使用了5万米长的金线和6000根孔雀绒毛等十几种珍贵材料。衮服上下有12团龙和日月星辰等12章吉祥图案,周身遍布279个万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



嵌紫晶兔金簪


万历帝首饰。顶部金托镶紫晶兔,背部有一金灵芝,兔蹲伏、回首、竖耳、眼镶绿宝石一块。



白玉嵌红宝石金簪


万历帝首饰。顶部附覆莲形白玉花金托,上嵌石榴籽红宝石一颗。


展览同时呈现了不少明万历年间的瓷器,包括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出水的相关文物。“南澳一号”发现于2007年,是隆庆开海至万历中期的外贸商船,其出水的瓷器不仅是明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的代表,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贸易交流的重要物证。



展览现场



青花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的瓶式,因其口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定陵中共出土8件青花梅瓶,放置于帝后棺椁四周,用来象征“四方清平,四平八稳”之意。



青花五彩梅花式盆


这件青花五彩盆产自景德镇窑。瓷盆整体为五瓣梅花式,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面莹润。口沿内饰锦地开光水藻与游虾,外饰落花流水纹。内外壁均采用通景式构图,分别饰水中游虾和江边芦雁。内底饰海水江崖、奔跑的双鹿、盛开的梅花、飞舞的双蝠及乾卦符号,象征福禄齐天。图案布局满密,色彩丰富艳丽。外底中心内凹,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书竖款。



青花人物纹盘


通体胎质细腻,饰青花图案,外壁饰折枝花果纹,内壁饰一圈龙戏珠纹与云凤纹。瓷盘上面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图,可以看到韩信立于江边待渡,周围衬托着柳树、船只及缭绕的云雾,萧何策马扬鞭从远方奔驰而来。整体构图巧妙,绘画精细。外底中心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圈双行楷书竖款。



金锭


亚腰形,正面中部微凹,背面稍鼓。正面刻“九成色金十两”,背面刻“万历四十六年户部进到大兴县铺户严洪等买完”。


除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外,明晚期的文学、戏曲、天文历法等文化发展也是成就卓越,散发着巨大的文化趣味和精神魅力。在这一板块中,观众可以看到的重点展品有董其昌的《临王羲之草书手卷》和明崇祯松江府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而由于展陈空间有限,该板块的展示主要聚焦于展板介绍。



董其昌《临王羲之草书手卷》,上海市闵行区档案馆 藏



明崇祯松江府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

土山湾博物馆(徐光启纪念馆) 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延续了闵行博物馆一贯的影像呈现方式,如展览序厅的《坤舆万国全图》全景式动态投影,以利玛窦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作为叙事背景,构建栩栩如生的动画影像,将同一时期的世界与明万历进行超越时空的对比和联系;在“物有乾坤”展区,围绕青花五彩梅花式盆的文物展示,设计播放视频,通过对文物纹饰细节的趣味组合、动态展演,让观众细细品味明代青花瓷淡雅细腻、灵动脱俗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而在“文播四海”展区,取材自万历皇帝出征、出行为内容所绘制的《出警图》、《入跸图》,打造明代沉浸式艺术画卷,再现明万历王公贵族出行威仪万千、声势浩大的场面。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



展厅现场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综合丨澎湃新闻 上海闵行博物馆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的“国字号”展示窗口
“最会画胖子”的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逝世,享年91岁
纪录片《印刻百年》开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泠印社“传统文化美育共建基地”揭牌
汉字形、音、义的艺术狂想 | 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开幕
沈鹏书法精英班15周年回顾展开幕式暨沈鹏书法艺术研讨会举办
“顶级”宋拓碑帖珍本,在故宫文华殿展出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