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医疗原创】解放军总医院:多系统融合建设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典型案例

2015-09-09 e医疗 e医疗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调研:点击“阅读原文”,参与“HIE平台建设系列调研(1)”



▲图1:为了满足新流程设计要求,项目组提出了“发药任务包”的概念,这样方便患者一次性取药,图为患者在取药大厅等待叫号取药。


文|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

张震江 施华宇



  2014年10月26日,我院新门诊大楼正式上线运行门诊药房信息化项目,这是一个集医院HIS系统、自动发药机系统、传送带系统、报到机系统、叫号及屏幕显示系统为一体的复杂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多系统融合工程。项目从设计到上线运行共计五个月时间,项目组由院内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门诊药房,以及自动发药机供应商、报到机及叫号系统供应商四家单位组成,主要的经验和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历史数据模拟结果

确认新发药流程


  项目实施前我院的日均门诊量就已经达到1.4万人次,由于高峰期处方量较大,传统的人工收方发药模式很容易导致患者在窗口聚集排队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新门诊药房在流程设计上提出采用缴费预摆药模式以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但是对于能否承担如此大的门诊量和处方量没有十足的把握。为此,项目组利用过去一年的患者缴费、取药真实数据,对缴费预摆药流程进行了软件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采取缴费预摆药模式,在每日高峰时刻,10分钟内的缴费处方数峰值可达到近200张,缴费患者达到约120人次。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峰期内患者在5分钟内到药房取药的不到40%,也就是说在高峰期,发药窗口将积压超过120张处方的药品。统计数据显示,每天平均有1.26%的处方缴费后不在当日取药,按照日均处方量6000张计算,每天约有近80张处方最终会滞留在窗口,将会降低窗口货架的利用率。结合新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窗口缓存架容量不够等不利因素,项目组认为缴费预摆药模式存在较大风险。因此,我院新门诊药房最终确定采取基于报到机制的发药模式,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实现了患者坐等取药,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较好。


▶围绕发药任务包概念

确立系统集成规范◀


  为了满足新流程设计要求,项目组提出了“发药任务包”的概念,参与集成的多个系统在从患者报到至确认发药过程中都紧紧围绕发药任务包来进行。具体做法是,患者在取药大厅的自助报到机上报到时即产生一个新的发药任务包,包内信息由患者信息和处方信息构成,一个发药任务包可以包含多张处方信息,这样方便患者一次性取药(见图1)。每个发药任务包都有状态属性,可以是以下状态中的一种:新任务包、发药机已接收、药品已调配、已叫号待发、已成功发药、过号未发。不同的系统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都会更新任务包状态,并记录更新时间。发药任务包有直发和非直发两种属性,直发窗口只能处理直发任务包,非直发窗口只能处理非直发任务包。任务包在后台药品调配过程中可能被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由不同的调配人员完成,最终合并为一个发药任务包进行发药及确认。通过建立发药任务包的概念,新系统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改变了以往需要逐个处方进行发药确认的流程。对于发药任务包状态的全程记录,使得流程更加清晰,方便维护。基于发药任务包概念建立的各项原则,在流程设计和程序实现中自始至终贯彻执行,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选择合适的接口实现方式

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


  在整个流程设计中,我们仅定义了7个必要的接口。考虑到叫号信息可重复的特点,我们在HIS系统与叫号系统之间采取UDP包协议的方式传输叫号信息,并自定义了消息格式;HIS系统与报到机、自动发药机等其他系统之间采用WebService方式实现信息交互,采取XML格式描述患者基本信息、处方信息和发药任务包信息。项目组严格规范了每个接口的函数名称、输入参数、输出参数、XML文件元素名称和格式,并整理成《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药房信息系统接口方案》统一发布,定期升级。项目组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程序设计和实现。


▶把握关键环节

制定应急预案◀


▲图2:传送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调配好的药篮通过机械装置传送到指定窗口,药篮在传送带上要经过RFID读卡器获取药篮标识,并通过后台程序动态分配窗口号。


▲图3:采用iTouch移动终端设备来查看调配单信息。


  对于多系统集成项目,参与的系统多,中间环节多,任何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流程不畅,进而延长患者的取药时间。为此项目组针对关键环节制定了应急预案或设计了备份流程。


  例如对于传送带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调配好的药篮通过机械装置传送到指定窗口,药篮在传送带上要经过RFID读卡器获取药篮标识,并通过后台程序动态分配窗口号(见图2)。考虑到传送带系统有可能出现故障,我们备份了一套带有RFID读卡器的计算机放在调配台来实现传送带的功能,一旦传送带发生故障,调配人员就可以通过在这台计算机上扫描读取药篮信息并获得窗口号,再通过手工方式将药篮送至窗口。


  再如我们采用iTouch移动终端设备来查看调配单信息(见图3),如果无线网络出现故障,iTouch设备将无法同步处方信息,我们可以改用打印纸质调配单的方式来进行药品调配,这样就不会影响调配药品的流程。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对称

保障流程畅通◀


▲图4:在每个窗口上方的叫号屏幕上同时显示当前叫号患者、后两位待取号患者、后两位待取药患者,以及最多9位已叫号未取药患者的名字。


  在药房信息系统试运行期间,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取药时间过长的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例如,报到机最初设计时只允许患者报到一次,如果患者忘记了系统提示的取药区域也无法自助查询;等待时间较长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过号;过号患者不知道该到哪个窗口取药等。为此,我们迅速改造了报到机程序,允许患者查看处方当前状态。同时,在每个窗口上方的叫号屏幕上同时显示当前叫号患者、后两位待取药患者,以及最多9位已叫号但是未取药患者的名字(见图4)。在取药等候区,专门设置立式大屏幕显示过号未取患者的名字和窗口号信息,方便患者到达取药大厅后及时查看。在发药窗口的计算机终端,药师也可以了解患者取药进度,如可以查看每个发药任务的状态、窗口号、患者报到时间等,为药师与患者之间沟通提供信息支持。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为患者和药师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取药大厅内的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患者等候取药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平均取药时间明显缩短。


  通过新门诊药房信息化项目,我们认识到越来越多的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上都在朝着多系统集成的模式方向发展,参与集成的各系统来自不同厂商,使用的开发平台不尽相同,系统间需要大量的协同工作,既要考虑流程和接口的设计复杂度,又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给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希望能通过更多类似的项目积累多系统集成的成功经验,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专题系列文章

北京协和医院:“实时发药+预调配发药”模式下的门诊药房自动化建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后台摆药、前台发药”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门诊药房信息化+”为药房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点击阅读:【e医疗原创】门诊药房建设的新常态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8月刊


九月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重要行业资讯

【e医疗抢鲜报】国家卫计委首次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

国务院常务会:广试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刊首语

【e医疗原创】庞涛:自我发酵才见效

【e医疗原创】充分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博得“互联网+”先机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8月刊

近期推送以下文章,敬请关注:


  • 技术聚焦系列报道: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药房信息化建设

  • 封面报道: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广东模式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