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隽旸 | 唐纳德·卡根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导读
(选摘)
文 | 李隽旸
一 生平唐纳德·卡根是耶鲁大学史特林讲席荣休教授。卡根教授著有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详尽外交与战略剖析的四卷本伯战史论,被公认为修昔底德学及伯罗奔尼撒战争研究的泰斗。
1932年,卡根出生于立陶宛犹太人家庭,幼年失怙。两岁时,他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长大。卡根教授告诉我说,他童年时代生活的这个街区类似丛林社会,充斥着电影《教父》般的暴力统治。这样的成长环境或许可以成为一位关注战争与外交的古典学家、美国鹰派对外政策路线的拥护者和新保守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的早期注脚。
卡根分别在布鲁克林学院和布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58年,他凭借以科林斯在421年《尼基阿斯和约》签订后到336年科林斯同盟覆灭前的城邦政治与政策为主题的博士论文,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8至1959年间,他得到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在雅典美国古典学学校(American School of Classical Studies at Athens)进行研究。1958年,卡根教授的长子罗伯特·卡根出生于雅典。
1959年,从雅典回国后,卡根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了一年历史学讲师;1960年,他加入康奈尔大学,任历史学助理教授,并于1967年成为历史学教授。1969年对于卡根教授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四卷本第一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出版。同样是在这一年,卡根转入耶鲁大学,任历史学和古典学教授,凡44年。2013年5月,卡根教授从耶鲁大学最高学术职级史特林教授讲席任上荣休。。
卡根对国际政治及美国外交政策看法,可以用“霸权国必须具备使用武力的足够能力及充分意愿才能维系和平”这一观点来简要概括。这一观点直接出自他于1995年出版的《论战争根源与和平存续》(On Origins of War and Preservation of Peace)一书。这本书是卡根转入耶鲁大学后新开设的战略史课程的产物。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这门课程在耶鲁十分受欢迎,特别是对于学生政治联盟(Yale Political Union)、辩论社(Yale Debate Society)等政治实践社团的耶鲁学生而言。在听过这门课的学生当中,有许多人像他的两个儿子及儿媳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一样,后来也进入到美国的外交圈当中。由此可以推知,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者和批评者当中,有不少人受过卡根的学术和政治影响。
卡根教授论著丰硕。除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阿奇达慕斯战争》《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雅典帝国的覆亡》)之外,在历史学及古典学方面,卡根教授还独自撰写或参与撰写了数部通史通论类作品,例如写给公众的古希腊政治思想史《大对话:从荷马到波利比乌斯的希腊政治思想史》(The Great Dialogue: A History of Greek Political Thought from Homer to Polybius, 1965),通识教育读本《西方的遗产》(The Western Heritage, 1979),以及《修昔底德:重塑历史》(Thucydides: Reinvention of History, 2010)。除此之外,卡根教授还著有多部专题研究性著作,其中,《雅典的伯利克里与民主的诞生》(Pericles of Athens and the Birth of Democracy, 1991),深化并发展了先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中与伯利克里相关的研究。
除专业研究外,卡根还著有充满现实政治关切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一部是上文提到的《论战争根源及和平存续》。这部著作总结了卡根在耶鲁执教生涯里相当受欢迎的一门战略史课程,是一部战略研究,既涉及几次重大战争的爆发过程,也涉及古巴导弹危机这样一个成功避免战争爆发的史例。在卡根教授看来,他的作品中最值得被翻译成中文的便是这部著作。显而易见地,作为四卷本中文译者的我并不赞同这一点。最值得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当然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
尽管著作等身,卡根教授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仍旧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研究史论”四卷本。除第一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写作于康奈尔大学、出版于1969年以外,后三卷皆写作于他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分别出版于1974年,1981年,1987年。可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的写作正值卡根教授学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20年,是他对历史学和古典学学界最重要的贡献,也构成了他批评美国政治现实的声誉和智识基础。
(一)结构 a:四卷本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是继1927年亨德松(Bernhard W. Henderson)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大战:修昔底德军事历史指南》(The Great War between Athens and Sparta: A Companion to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ucydides)之后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部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全景式研究的作品。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全景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写作,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对照关系。
我们一般所谓的、修昔底德史书所涉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史称“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或“伯罗奔尼撒大战”。它与发生在公元前460至前445年期间的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相对应,后者史称“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从规模方面看,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亚于后来的伯罗奔尼撒大战。塔纳格拉战役后,雅典与斯巴达签订《三十年和约》,奠定了希腊本土地区国际关系格局,是这次战争历史重要性的体现。自从公元前479年希波战争大体结束、从斯巴达手中取得希腊联军领导权以来, 雅典一直在不停扩张其帝国。然而,在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雅典便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也就是希腊本土大陆地区的诸多据点,事实上也放弃了帝国的陆权扩张,由此与斯巴达海陆分治,形成希腊世界的双头统治格局。希腊本土这一两极体系持续到公元前431年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际。甚至,伯罗奔尼撒大战爆发时参战双方各自怀有的抗拒情绪还表明,这一体系原本可以维持得更久。希波战争大体结束后,雅典与斯巴达及各自的同盟如何走向了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次战争所奠定的两极格局如何崩溃并导致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修昔底德史书第一卷所考察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卷本第一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所处理的史实与问题。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后共27年。根据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13年两个时间节点,这27年可以再被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年)有时被称为“十年战争”,有时也根据战争爆发时斯巴达国王阿奇达慕斯的名字,被称作“阿奇达慕斯战争”。修昔底德史书第二卷至第五卷第24节处理这段历史,形成相对完整的“十年战争”部分。相应地,四卷本第二卷《阿奇达慕斯战争》处理战争这一阶段。
战争第二阶段被称为尼基阿斯和平时期(公元前421—前413年)。这一阶段因雅典政治家尼基阿斯主导并促成签字的雅典与斯巴达和约而得名。在此期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冲突,但是战火仍在大希腊世界持续燃烧。公元前415年,雅典以无敌舰队远征西西里,413年在西西里全军覆灭。十年战争结束时留下的战略平衡被打破,斯巴达于413年重启对雅典及其盟友的战争。修昔底德史书第五卷余下部分记载了《尼基阿斯和约》签订期间的外交与军事事务,第六至七卷则被称为“西西里纪事”,交代西西里远征的前因后果。相应地,四卷本第三卷《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处理战争这一阶段。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从公元前413年雅典西西里远征惨败、斯巴达重新入侵亚狄珈开始,持续到404年羊河口战役后雅典陷落。以斯巴达驻防雅典北部亚狄珈平原德西利亚为标志的陆上战斗,有时被称为“德西利亚战争”;在爱琴海展开的多次海战,有时则被称为“爱奥尼亚战争”。同时,也有人以“德西利亚战争”或“爱奥尼亚战争”来指代战争的整个这一阶段。修昔底德没能完成他的史书,他的史书第八卷不仅未及修改,而且甚至并不完整,其史述终止于公元前411年,战争第三阶段的第三年。这一阶段战争余下时间的主要史料来源是色诺芬和狄奥多罗斯的史书以及普鲁塔克的传记。四卷本第四卷《雅典帝国的覆亡》主要借助色诺芬、狄奥多罗斯和普鲁塔克的记载,处理这一段历史。
(二)结构 b:第一卷与后三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卷(战争前史)与后三卷(战争叙事)在结构与写作方法上的差异值得关注。在诸多差异当中,值得注意的第一个变化是时代误置在不断减少,另一个变化是读者群设定的收窄。这两个变化间接体现了作者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与立场转变。
1. 时代误置
四卷本第一卷最引人注意甚或诟病的问题之一,是历史分析中的时代误置现象。具体来说,在第一卷中存在两种时代误置:一种是概念术语的跨时代使用,另一种是历史事件的跨时代类比。
第一种误置,是使用现当代国际政治概念术语去描述、概括、分析古代历史。卡根用于分析公元前5世纪希腊世界的国际政治学概念如“极化”(polarization)、阵营(power blocs)等,许多都脱胎于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历史学家往来于当代理论概念与古代经验事实之间,对于这种做法的风险有深刻认知和足够的规避意识。但是,卡根在这一做法上却颇为大胆,许多同行对这一做法并不赞同。
第二种误置,是在不同时代的具体事件之间建立连接和类比。对此,卡根教授毫不掩饰,在第一卷前言便坦白陈述了他对这种做法的认识、偏好以及这一做法可能存在的危险:“……我常常会将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历史进行类比,我明白这种类比所存在的危险……我希望通过类比,让大家明白我为什么会得出这些结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掌握了翔实的资料,因此我相信研究这次战争的起因,肯定有助于我们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然而,从第二卷开始,甚至无需细读全书,只要翻一翻专有名词索引我们就能知道,论著中与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类比近乎消失不见。当然,后三卷中并非完全不包含对现当代历史的类比。但是,后三卷中的史例类比,更多是服务于技术性目的,对全书结论的论证过程影响不大。例如在第四卷中,卡根用丁字战法(T字阵型战术理念)对特拉法加尔海战、对马岛海战、莱特湾战役的影响,来说明库济科斯一役作为“三列桨战舰时代最伟大的海战成就”,对后来的战役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这个类比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第一卷中不胜枚举的跨时代类比。
上面所揭示的种种类比无疑具有时代误置的危险。
2. 读者群设定
这样,通过考察这些既适用于古代战争史、也适用于冷战史的问题,我们已经多少理解了第一卷为何有这么多时代误置、以及我们应当如何通过这些时代误置去把握第一卷的结论及其论证策略。但现在我们还想知道,在后三卷中,时代误置为什么会急遽减少?第一卷与后三卷之间的另一个差异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卷似乎是写给较为广泛的一个读者群的,而后三卷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似乎略强于第一卷。换言之,读者群的设定似乎略微收窄了。
首先,几乎所有的书评人都赞扬,四卷本拥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读者群体设定。大家普遍认为,四卷本不仅为专业领域增加了知识,值得研究者参考,同时也适合任何具备一般文化水准和智识好奇的读者去阅读。这得益于四卷本流畅的散文风格、明晰的归因决断以及在较艰深的技术性论证和完整通畅的历史叙事之间取得平衡的体例安排。卡根教授将艰深的讨论纳入脚注和附录,保持行文流畅和叙事完整,使得一般读者可以方便地抛开技术讨论,享受卡根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然而,读者也会发现,后三卷比第一卷的专业程度更高,读起来更难一些。这部分是由于第一卷的体例安排和后三卷的体例安排不完全一样。第一卷提供了多达11篇关于具体争议和研究困难的附录,但是第二卷只提供了两篇附录,第三、四卷则取消了附录。然而,后三卷对技术性难题的讨论并没有减少。公元前5世纪是史料稀少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后三卷所涉及的地形、航海、史料定年等问题完全不比第一卷少。尤其是在修昔底德抛弃我们之后,情况雪上加霜。但是卡根教授并没有放弃讨论这些问题,没有逃离学术争议的战场。取消附录但论述难度不减,意味着后三卷面向的是更为专业一些的读者。所以普通读者会感觉到,后三卷比第一卷读起来更难。
作者为什么将后三卷写给更为专业的读者、而将第一卷写给一个更为广泛的读者群?根据以下这个事实我们能够得到答案:在写作后三卷的时候,卡根教授在学术写作和政策评论之间取得了新的平衡。
与此同时,学术写作中的现实关怀逐步被作者剥离出去了。先前,从第一卷的诸多时代误置中,我们观察到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与受此影响的全书结论和论证策略。后来我们看到,卡根教授一面将后三卷写给更专业一些的读者,一面直接通过大众媒体和其他论著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怀。在出版第一卷之后,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研究不再直接承载卡根教授对美国现实政治与外交政策的批评;这些批评融入了他后来出版的战略史和当代美国外交论著、还有他在大众媒体的发表作品之中。
......
推荐阅读
阿奇达慕斯战争
The Archidamian War
[美]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著
李隽旸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
关于本书
本书是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十年的史述,全书承上启下,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详尽展示了在这场冲突的每一个阶段,作战双方当下所拥有的选择,论证牢固、扎实,又发人深省。此外,作者还聚焦于雅典与斯巴达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态发展,以此评估双方所使用的战略,并重新审视了几个关键人物所发挥的作用。
媒体评论
《阿奇达慕斯战争》依然冷静,公正,无所不包。英语学界再无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涉及了所有[相关的]现当代学术研究…… 但[本书]最有价值之处或许还在于,它通过小心论证,解构了修昔底德的观点——被太多学者热情拥抱的观点,那就是——伯利克里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自有其道理。——彼得·格林(Peter Green),《泰晤士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英语学界没有作品能与之匹敌。 ——《选择书评期刊》(Choice)
[四卷本是一项]卓越成就……在斯巴达、雅典、波斯的外交与军事谋划中,[四卷本]指引迷津,发人新思,饶有趣味。——伯纳德·诺克斯(Bernard Knox)《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作者简介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耶鲁大学史特林讲席荣休教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曾任耶鲁学院院长。卡根教授是西方古典学界修昔底德学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研究方面的泰斗,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阿奇达慕斯战争》《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雅典帝国的覆亡》),以及《论战争之源起与和平之存续》《伟大的对话:从荷马到波里比乌斯的古希腊政治思想史》《雅典的伯利克里与民主的诞生》《修昔底德:再造历史》等。同时,卡根教授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积极批评者,是罗伯特·卡根等人所创立的新保守主义智库“新美国世纪计划”成立宣言的最早签署人之一,并著有《当美利坚沉睡》,他的研究、教学、评论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译者简介
李隽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2012—2013年,作为富布赖特学者,于耶鲁大学古典学系,师从唐纳德·卡根教授,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与写作,在古代战争史、战略理论、古典国际政治思想等研究领域,发表相关论文、译文、评论数十篇。
目录
弁言
第一章 计划与资源
第二章 战争第一年
第三章 瘟疫及其后果
第四章 战争第三年
第五章 列斯堡暴动
第六章 西西里与柯西拉
第七章 德摩斯梯尼
第八章 派娄斯与斯伐刻帖里亚
第九章 墨伽拉与德里昂
第十章 和平的到来
结语
附录A 伯利克里与雅典收入
附录B 伯利克里的最后演说
译者跋语
附表1 专有词汇译名对照表
附表2.1 古代文献引述格式举例
附表2.2 现代古典学家所编古代文献辑丛引述格式举例
附表2.3 古代作家及铭文引用索引
附表3.1 近现代古典学家姓名及著述名对照表
附表3.2 古典学期刊刊名缩写与译名对照表
附表3.3 近现代古典学家引用索引
附表3.4 参考文献
往期推送精选
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八卷齐出 | 刘小枫谈《政治观念史稿》 昆廷·斯金纳、查尔斯·施密特主编《剑桥文艺复兴哲学史》 《非洲文学批评史稿》:非洲离我们有多远? 刘小枫《拥彗先驱:走向政治史学》 刘小枫《百年共和之义》(增订本) 六点专访 | 丁耘谈《道体学引论》 孙向晨《论家:个体与亲亲》| 孙向晨谈《论家》 姜涛《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 许煜《递归与偶然》:重启技术之思 轻与重文丛出新《后现代性的天使》《蓝色人生》《经济的未来》 阿兰·巴迪欧《论电影》 快与慢:斯塔罗宾斯基《透明与障碍》 快与慢:伽达默尔《哲学的开端》 快与慢:卢曼《作为激情的爱情》 三卷本《身体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 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施特劳斯讲学录八种 尼采书单 欧诺弥亚译丛×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 六点·诗
点击标题即可回顾往期内容
如果你不想错过我们每一期的推送可以进入“六点图书”公众号页面点击右上角的省略号将我们“设为星标"
并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支持我们
也欢迎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六点助手微信,助手会将你拉入“六点图书读者群”第一时间了解新书动态,共同探讨文化思想议题
六点,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是省略号,她象征着无限和绝对; 六点,时间上平分钟表盘,不偏不倚,蕴含“时中”之意; 六点,军事术语中即原点,思想的战场风雨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阿奇达慕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