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化升级:“中国好莱坞”爱上“迪士尼模式”?
第1975期文化产业评论
4月28日,一场全球电影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同天,青岛东方影都历时5年正式宣告开业。东方影都的建设本身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进步的一个缩影,当天的论坛也围绕着电影工业化的话题展开。随着电影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和媒介属性的增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升级,需要打开“想象力”,构建“迪士尼”模式,从而输出中国文化价值。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范鑫
(青岛东方影都效果图)
4月28日,一场全球电影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同一天,青岛东方影都历时5年正式宣告开业。东方影都的建设本身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进步的一个缩影,当天的论坛也围绕着电影工业化的话题展开。那么,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发展、完善,对中国电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要从电影在新时期的属性变化说起。
电影工业化升级:开启“想象力” 推动电影“媒介化”进程
从全球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好莱坞的角度看,电影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现代工业,从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放映,以及周边的财务、法务服务,都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不过,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这一体系尚不完善,在前期制作“硬件”这一“重工业”领域,更是有较大历史欠账。青岛东方影都或是当前国内设施最先进的影视摄制基地,同时建有国内最齐全的影视配套设施。某种程度上,青岛东方影都的建立,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一步。
在新时期,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内容产业。在论坛上,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指出电影的媒介属性将成为电影的本质属性。今年两会后,随着中央机构改革落地,国家电影局成立,电影行业正式由中宣部直管。从趋势上看,电影未来将成为人文思想、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媒介,在TMT的维度下,电影的媒介(Media)属性将越来越突出。
对于面向普罗大众的文化娱乐产品,以文字、静态图像为介质的内容,在传播性上,弱于同时具有动态图像和声音的视频内容。同时,在各种视频中,又以电影这种在密闭空间内集体观看的内容,对于观众的感官刺激最强,产生的震撼效果也最为明显。所以对于未来的电影而言,面向全球展现文化内涵,传递人文价值将是它的重要功能,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将是中国文化全球输出的重要媒介。那么,电影也必须更深刻地影响观众的心智。
(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在现场发言)
过去五年是电影互联网化的五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使得中国电影产业首先成为了服务业,在符合受众需求方面,进步飞快,但在内容品质、文化传播力上,特别是多年以来,中国电影在题材上较为局限,想象力不足,在奇幻、科幻、玄幻这类能够普遍吸引全球普通电影观众,具有跨文化、跨地区传播能力的题材上的制作上,仍然较弱。这主要正是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去展现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是分不开的。张昭在发言中说,通过推动电影工业化的升级,打开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中国电影创作者的想象力,让我们有更多手段和保障去把传统文化的内涵呈现出来。
从产业的一般规律来看,内容产品要想深刻影响受众的心智,一方面必须是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应该是工业化水准高、想象力丰富、品质优秀的产品。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不符合受众的口味、需求,就会鸡同鸭讲;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产品完成度,内容的内核就将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
所以说,通过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升级,补齐“想象力”短板,对于电影的媒介价值打造而言,意义重大。
(《复仇者联盟3》票房大卖,全球影响力巨大)
“迪士尼”的启迪:用“想象力”铺就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全球输出之路
近期迪士尼电影《复仇者联盟3》在全球上映,并不断在各国票房榜上“屠榜”,引起行业侧目。长期以来,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动作、奇幻、科幻大片,频频征服各国电影市场,无论是《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沉船、《阿凡达》的动作捕捉、《星球大战》的太空探险、还是漫威、DC的超级英雄,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内容,本质上都凝聚着好莱坞电影制作的重工业力量。
另一方面,全球影迷无论是感受好莱坞电影里的生离死别、战火烽飞、星际战争还是精灵奇幻,都无疑在不断接受电影所蕴含的西方文化价值内涵。
在好莱坞“六大”之中,迪士尼也确实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代表,从打造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IP开始,到收购漫威、卢卡斯影业,迪士尼打造了一个覆盖主流观影人群的IP王国,以IP化的方式运营电影、剧集、衍生品、品牌联营、主题乐园等多项业务,而迪士尼背后的美式文化、价值观也自然而然地浓缩到文娱IP中,再全方位、面向全球观众输出、构建价值。
从这个角度上看,“迪士尼模式”在价值输出上,不仅动用了电影这一媒介,更用了剧集、品牌衍生品、品牌联营产品、实景乐园等多种媒介,给用户持续性、陪伴式、沉浸式的体验,在传递IP背后的文化价值上,更加全方位,更具有用户粘性。当然,这一模式的从近年的全球产业实践来看,迪士尼模式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迪士尼现在拥有北美影史上十大首周末开画票房纪录中的九部。
早在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梁》成为首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亚洲电影,随后第五代导演的文艺片多次在全球各大电影节获奖。然而,文艺片过于曲高和寡,第五代导演的优秀影片大多只能在文艺院线上映,对于普通电影观众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好莱坞商业片。
(李仁港导演作品《刺局》)
要面向普通受众输出文化价值,效果最大的仍然要依靠想象力丰富的商业大片。2016年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长城》是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片。这部以“长城”为文化核心元素的奇幻电影大片,打造了“在长城上打怪兽”的奇幻想象内容,创造了在“一代一路”地区的票房成绩超越了当年多部好莱坞大片。然而,这部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中方在电影工业体系上仍然暴露了很大的不足,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专业团队,如果能够在工业水准上进一步升级,对电影《长城》的全球发行而言,将带来巨大助益。
事实上,越来越多电影人开始认识到电影是文娱IP打造的品牌媒介。论坛嘉宾、导演李仁港同样也在用“迪士尼模式”打造中国刺客文化IP《刺局》,这一IP就将首先开发成电影,之后再层层演进,开发系列网剧、手游、品牌授权产品等。据悉,这部电影在展现刺客传奇的同时,也将展现具有超现实传奇色彩的“刺杀”武器和故事。其实,李仁港一直被认为是“技术派”导演的代表,他的作品从《黑侠》到《天将雄狮》再到《盗墓笔记》,都有大量充满想象力的文化元素表达。随着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升级,将有更丰富的技术手段、特效来展现这些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电影观众。
(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记录了多种传说中的精灵形象)
无论是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还是中国当代题材,都有大量优质的IP亟待开发。好莱坞电影中,“奇幻”一直是很重要的类型,中国电影也一直试图推出奇幻、玄幻、科幻题材作品,其实从文化素材来源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具有大量充满想象力的文化元素,这些丰富的元素,需要中国电影人用更大的想象力去挖掘、去创作。据北师大张智华教授的论文《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的演变与发展》显示,从先秦以来,中国文学的精灵形象不断增加,性格丰富、富有灵气、趣味盎然,这些形象汇聚了中国传统精怪文化,以及佛道二教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功能和教育作用。
在笔者看来,继续保持中国电影的互联网优势,同时不断升级电影工业化水准,打开想象空间,构建“互联网迪士尼”模式,未来将最有利于中国文化价值的全球输出。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合集笔记本
了解更多
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IP笔记本
了解更多
实习•兼职•投稿,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