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大脑”背后:科技综艺的破局之路在哪里?
第2323期文化产业评论
这一季的《最强大脑》怎么了?从第一季开始,《最强大脑》就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收视率,其巨大的影响力也成为了科技综艺一杆标尺。然而自2月开播第六季之后,《最强大脑》深陷舆论风波,屡上热搜。观众质疑其娱乐化倾向太过严重,节目已经“变了味道”。科技综艺该如何协调自身科学性和节目娱乐性的关系?除了《最强大脑》外,市场上还有哪些科技综艺?科技综艺要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赢得观众的喜爱呢?
作者 | 刘方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李姝婧
正文共计326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2019年2月《最强大脑》第六季开播,作为一档科技综艺,其收视率自首季以来一直位居前列。近日,《最强大脑》出现了疑似节目组为节目效果协助作弊的事件,这把大脑一度推向风口浪尖。事实上,本季《最强大脑》开播以来,便被观众质疑其娱乐化倾向太过严重,节目已经“变了味道”。那么,科技综艺该如何协调自身科学性和节目娱乐性的关系?除了《最强大脑》外,市场上还有哪些科技综艺?科技综艺要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赢得观众的喜爱呢?
今年2月15日,《最强大脑》在江苏卫视再度回归。节目播出后凭借0.7%的收视率位居前列。其实从第一季开始,《最强大脑》就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收视率,其巨大的影响力也成为了科技综艺一杆标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强大脑》娱乐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在这一季中:节目组先是为每位脑力导师搭配了一位明星嘉宾,导师同嘉宾共同决定团队的成员。除此之外,节目组还将众多选手打造成脑力偶像,炒作选手之间的CP关系。各种娱乐性元素的加入固然提高了《最强大脑》的热度,然而作为一款科技综艺,其向娱乐化过度倾斜后,也使受众产生反感情绪,观众纷纷质疑“科学还是不是评价脑力竞技的唯一标准”。
△最强大脑导师阵容新增三位明星
3月24日,云之队队长鲍云在微博发布文章《云之队三问大脑节目组》,质疑节目组协助选手作弊,存在“保送”某位选手的嫌疑。自此之后,《最强大脑》黑幕事件不断发酵,从明星嘉宾到选手再到节目组纷纷发声,掀起一阵微博混战。尽管《最强大脑》节目组3月25日公布了比赛的完全版视频试图洗脱黑幕嫌疑,却是漏洞百出:视频里显示选手明明已经答对题目,却仍旧表现出紧张的样子,这又使《最强大脑》背上了诱导选手表演的嫌疑。在这期间,也有多位选手相继指认这位选手的作弊行为。在各方的混战中,选手是否作弊依旧扑朔迷离。但不论如何,《最强大脑》节目的科学性与公正性都受到了观众强烈的质疑。
△云之队队长鲍云的“三问节目组”引爆大脑黑幕争议
事实上,《最强大脑》在以往几季中也被曝出疑似黑幕的信息。在节目第四季中,世界排名第一的魔方选手林恺俊在对战排名第88位的贾立平时爆冷出局。究其原因是节目组提前将“听音盲拧”比赛项目的打乱公式透露给选手,选手对魔方进行了“逆序还原”。这一行为遭到了圈内人士的普遍质疑,因为在知道打乱公式后,逆序还原就相当于作弊行为。当时《最强大脑》的嘉宾柯洁同样发微博力挺林恺俊,质疑节目组不公平的行为。
△柯洁微博声援林恺俊,并指责节目组套路深
从豆瓣评分也可以看出,《最强大脑》从第三季开始,节目的口碑就已经处于一个下滑趋势,尤其是在第四季和第六季中,由于均爆出了疑似黑幕的事件,其评分严重下滑。
《最强大脑》过度娱乐化的趋向使其口碑越来越差,而这也折射出科技综艺常常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困境:由于节目类型,科技综艺很容易和观众产生疏离感,而添加娱乐化元素又容易导致节目失真,受到质疑。那么,近年来整个科技综艺市场究竟如何?除《最强大脑》外,其它科技综艺是否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呢?
近年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这一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卫视纷纷着眼科技领域,一时之间大量科技综艺涌入市场。下图罗列了2017-2018年上映的科技综艺:
借助政策东风,2017年科技综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各卫视与在线视频平台纷纷推出科技综艺。这一年里科技综艺的元素主要呈现为科学实验和脑力竞赛。不过,尽管科技综艺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其收视率却陷入了困境:当年除了《最强大脑》《加油!向未来》《我是未来》三档综艺在收视率表现较好,最高收视率分别为2.0、1.17、0.78外,大多数科技综艺节目收视率均表现低迷。
2018年科技综艺最大的转变便是“机器人综艺”的涌现,如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超能理工派》、优酷平台的《这!就是铁甲》、浙江卫视的《铁甲熊心》。几档综艺均是以机器人对抗作为节目的主打元素,这一尝试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这!就是铁甲》首期播放量破1.4亿,《机器人争霸》首期播放量破1.7亿,《铁甲雄心》节目最高收视率破0.5%。机器人综艺所呈现出极为绚丽而激烈的对抗可谓让观众大开眼界,惊呼原来机器人还可以这么“玩”。
总体而言,近两年来虽然科技综艺的数目大量增长,在节目形式与元素方面也有所创新,但科技综艺距离其类型破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综艺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前文提到,科技综艺难以实现类型破局的重要原因是其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科技综艺涉及的各种科学理论、科技成果与观众的生活相隔甚远,无形之间拉大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当综艺节目试图添加各种娱乐元素吸引观众时,又会面临节目过度娱乐化而失真失实。那么科技综艺该如何权衡节目娱乐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又该如何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道路呢?
求真求实,守科学本色
科技综艺相较于其它类型的综艺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其内在的科学属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节目不能有任何娱乐性元素的添加,而是说关于科学本身的内容,比如实验的进行、竞赛的比拼以及科技成果的展现,其内在要求一定是求真求实的。比如今年的《最强大脑》,节目组的“编剧”行为,尽管一时提高了热度,但终究抵不住观众的检验。在信息渠道极为丰富的当代,黑幕被爆料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一旦这些黑幕被爆料,就会让观众感受到比赛规则被漠视、自己被欺骗。《最强大脑》的评分从第一季8.1分滑落到第六季6.4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忽视了科技综艺科学与公正的内在要求。
△《最强大脑》节目制片人与观众的微博互动中显示了节目价值倾向
“暖科技”为生活赋能
科技综艺面对的大部分受众对于科技的原理都是知之甚少的,这种相关知识的匮乏,很容易让观众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与科技应用迷惑不解,进而产生对节目的疏离感。而削减这种疏离感,让受众有兴趣了解的重要方法便是将科技融入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
浙江卫视播出的《智造将来》将中国科技创新项目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带向大众眼前,在展现顶尖的科技项目的同时,也关照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的科技项目。比如在介绍机械手的时候,强调了这项技术在帮助残疾人改善日常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讲解智能人居时,展现了其帮助用户远程实时守护长辈的强大功能。科技的“暖”化处理成功吸引到了观众,也让观众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
创意X科技,显科技魅力
科技综艺具有一个内在优势,那便是发挥创意的空间十分丰富。无论是科学实验、科技应用还是科技对抗,其拥有丰富的场景和节目元素值得探索。节目组可以凝聚创意为科技提供新场景,玩出新高度。2018年的几款“机器人综艺”就将这一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机器人和战队比拼联系在一起、当机器人同真人秀相融合,原本我们比较陌生的机器人,成为了我们的战友和伙伴。这种对于科技的创意表达充分展现了科技综艺的魅力,赢取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又如节目《奇迹时刻》将魔术与科学相结合,每期节目通过三场魔术秀,和三轮“是非问答”让观众辨别魔术师的某一段表演中用到的是魔术手法还是科学知识。这种魔术与科学的跨界融合让观众既欣赏到精彩的魔术表演,又传播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科技综艺作为近年来涌现的新类型综艺正方兴未艾,在获取受众关注的同时,也兼具着传播科学知识、营造科学氛围的重要意义。期待在2019年越来越多的科技综艺可以打破类型壁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讲好科技综艺的故事!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在微店上购买最新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