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怎么选,名师为你来把关(下)

季文丹 于帆 梁鑫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497期文化产业评论


《歪,报志愿吗?文化产业管理考虑一下》《专访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怎么选,名师为你来把关(上)》到今天的《专访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怎么选,名师为你来把关(下)》,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志愿填报三部曲,迎来终章。今天来自11所高校的12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本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就业情况并送来新生寄语。文末有彩蛋哦。


 

记者 | 季文丹 于帆 梁鑫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6553字 | 预计阅读19分钟


首先向接受采访的12位老师致谢,感谢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家长和同学们解疑答惑。他们分别是(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卜希霆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付延慧老师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何群老师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胡慧源老师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副主任,副教授

刘涛老师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系主任,副教授

刘吉发老师 长安大学教授,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廖国一老师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员、教授双职称

宋菲老师 河北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

王媛老师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

王璐老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主任 讲师

张立波老师 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系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焕钊老师 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 我们知道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或投入到文化产业的业态发展之中去,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 卜希霆老师(中国传媒大学):

 

因为文化产业它是一个创意跟产业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交叉学科,更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艺术创作,同时也要懂得经济和产业。这样就要求对文化产业内的业态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要学会一些有效的管理方式,把这些艺术的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推广,有效的品牌建设,搭建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业态。

 

  • 宋菲老师(河北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复合型专业,需要懂艺术,知方法,晓规律,能策划,会执行。文管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多数院校的实践课时比例占到30%左右。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即文化艺术基础理论与鉴赏,经济学数学,管理学。一些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再开设一些具有院校和专业特色的板块,例如传媒类院校会加开一些传媒板块的课程,影视类院校加开影视类板块课程。

 

  • 胡慧源老师(华东政法大学)

 

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强商务及法律基础、较好创意及执行能力,掌握文化政策法规以及文化传媒知识,能够在文化传媒企事业单位、文化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社会创新部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文化项目策划、文化企业运营、传媒产业研究以及公共文化管理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 张立波老师(中国海洋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它具有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假如以体用关系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一特点的话,更适合界定为:人文为体,管理为用。文化产业的本体不管在世界观层面还是在故事、活动、审美设计等层面,都必定是人文的。因而如果没有对于人文要素的足够储备和感受,不管所用的数理模型或分析工具多么精致,都不过是搭建一个空架子而已——华美的外壳之下空空如也。另一方面,作为本体的人文内容还必须以管理为输出方式或呈现形式,否则就不可能与市场建立对接关系,当然也绝不会有产业可言。因而对于市场和企业管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亦为文化产业研究不可或缺的要件。

 

  • 刘涛老师(河南大学)

 

近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还要求走“专、精、特、新”的特色化道路,这不仅需要大批来自传统学科的“专才”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具体环节,更需要由文化产业管理这一新兴专业培养出众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入其中,寻找突破方向,把握创造大势。国内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都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视学生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和学校的学科优势。

 

  • 付延慧老师(广西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出现,它弥补了一种缺陷,就是自启蒙运动以来我们学科的一个规范化专业化,导致了我们越来越精专,在某一个领域精专,而不能够成为一个通才。而精专的结果是限制你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回过头来,在设计课程的过程当中,需要学文化方面的,还要学习经管方面的东西,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才能知道文化经济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我们怎么去管理文化形成的产业。 

 

  • 王璐老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的文创产业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成为占深圳GDP比重超过10%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我们的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属于文化服务类专业,本专业旨在为文化传播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广告公司、策划公司、演艺娱乐公司、剧场、新媒体机构等,培养具有文化创意、活动策划执行、文化项目运营、文化品牌策划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熟练掌握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文创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可以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维度与深圳做大做强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形成创意设计、新媒体以及文化信息服务扬帆领航的布局高度匹配,属于向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新型业态输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复合型运营人才的对口专业。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大家填报志愿会比较重视该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请老师基于历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和工作岗位介绍一下文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 何群老师(中央财经大学)

 

我们现在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每年都在96%以上。作为本科生来说的话这个去向大概是三个方面,一般是考研、出国和就业三个方向,基本各占1/3,如果把出国和读研放一起来算的话,我们的深造率其实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去就业,就业当中,分为几个大块,一个去金融机构的比较多,从事银行里的文化金融、文创产品、文创业务还有文化基金之类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去了文化类的国有企业,比如说北文投、重点院线这等样的国有企业。另外还有一些去爱奇艺的百度的,学生去了以后基本上是在做跟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

 

前些年留在北京学生比较多,这三四年以来,回各省份的二线城市的其实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去广东、杭州、南京、西安、成都这些地方,他们到那边去以后,生活和工作的性价比比较高一些。

 

  • 卜希霆老师(中国传媒大学):

 

我们的学生一部分继续学习,包括考上我们专业的研究生,也有考上其他院校的研究生,还有包括出国读研,再有一部分是到了互联网和新媒体,还有很大一部分去从事了影视,包括影视剧这方面的创作,还有一部分是做经纪人,也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到文化产业园区或者文创的企业工作

 

  • 宋菲老师(河北传媒学院)

 

从职业岗位角度来看,文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宽,已经在不同文化艺术传媒领域担任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及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分工。

 

  • 刘吉发老师(长安大学)

 

拿西安来讲文化管理类的企业相对比较多,社会需求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我们研究生,我们开设文化管理应该是从02年就开始了,包括产业经济学、公共管理、文化旅游以及影视编导等艺术管理,在这些学科里面开设的一些相应的方向,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比较好,现在基本上都是中层,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 刘涛老师(河南大学):

 

毕业生到各类文化企业就业人数较高,占每年总就业人数50%以上,从事文案写作、创意策划、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媒体采编、新媒体运营等岗位,说明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从开展的调查来看,多数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经过对相关部分用人单位回访和调查,大多数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与好评。

 

  • 王璐老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管相关专业开设已经有六年了。今年专业名称从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转型更名为文化创意与策划。近年来,专业结合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之城,又毗邻亚洲展览之都香港的优势,针对文化演出市场、活动策划领域、内容生产行业、文化项目运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出一套课程体系“泛而有精”、校企联动“双元”育人、工作室带动分层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深圳广电集团、深圳保利剧院、合众文化传媒公司、深圳音乐厅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多家文化传播公司、娱乐经纪公司、活动策划公司、影视创作机构、新媒体机构等共建课程、互派人员,进行产教融合的深入探索。

 

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本专业前身——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毕业生平均起薪位列全校第二,毕业生遍布在深圳文化创意的各个领域,包括演艺公司、传媒机构、创意设计公司、活动策划公司等。不少毕业生已成功创业,在文化传播、演出经纪、短视频运营、艺术教育培训等相关领域崭露头角.

 

  • 廖国一老师(广西师范大学)

 

就我自己带的学生而言,在广州有好几个,他们有一些是自己创业,还有一些帮别人做文案做策划。我们学院挺多勇于创业的同学,在这样的氛围里面,也鼓励了我们很多同学。有一部分是去读研究生,有读文博的,读新闻传媒的。我们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遍地开花。

 

  • 王媛老师(南京艺术学院)

 

经过四年本科系统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影视产业、新媒体产业、演艺产业、艺术品经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众多文化产业行业的需要,在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有关文化策划、创意开发、市场营销、项目运营以及文化经纪等方面的工作。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可以看出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最后请老师对准大一新生们送条寄语。

 

  • 卜希霆老师(中国传媒大学):

 

因为大学是一个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人生第一次比较大的抉择,他要选择自己除了兴趣爱好之外,还要跟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度的一些专业。大学比原来的中学或者小学学习的知识更加专一,需要在某一个领域里头深耕。其实大学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一个认识世界的平台,选择专业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的综合的学习能力

 

好的大学能够让我们的同学有更好的视野,更好的理念,更好的精神培养,它不只是一种匠人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去从事某些工具性的劳动,更主要的还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去创造,学会更好地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你的富有创造力的这样的一些能力。所以大学实际上给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个能够眺望未来的窗口和平台。 

 

  • 王璐老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在专业的选择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是最重要的。进入大学之后不要把自己困在象牙塔里,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产业属性,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积累市场资源。如果有志于在毕业后从事文化产业的同学,那么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感知力、跨界融合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内容能力,例如视频制作能力、新媒体图文制作能力。

 

  • 张立波老师(中国海洋大学)

 

文化产业它是一个常新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创造快乐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学习文化产业,享受快乐人生”,这句话和专业比较吻合。

 

  • 郑焕钊老师(暨南大学)

 

因为现在是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很多人可能在这一方面比较焦虑。我觉得,在报专业的时候选择一个优势学科或者是一个传统根基比较深厚的专业,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但是报志愿的时候其实也不用太过于固执或者执着,其实现在很多学生对自己还是对未来都是未知的,其实每个人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一个新的专业可能会对自己未来又带来另一种新的可能性。我觉得其实报专业不用去攀比,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觉得有趣的可以。

 

  • 宋菲老师(河北传媒学院)

 

青春是一首赞歌,进入大学是解放又是人生使命的刚刚开始,请继续保持你的学习状态。同时,广结善缘,提高审美,开拓眼界都是要在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去完成。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发现更宽广的天地,选择做一个拥有高级趣味、广阔格局和学习能力的正能量好青年。

 

  • 胡慧源老师(华东政法大学)

 

无论今后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如何,希望大家“干一行爱一行”,有问题了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出成绩了多感谢其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不过分抱怨也不过多自责,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宝贵时间,从多方面强化自己的思考力、表达力、写作力、社交力、抗压力、执行力和责任心,不负青春美好时光。

 

  • 付延慧老师(广西师范大学)

 

我对下一届的学生有一种期待——希望他们能够认识自己。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说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意义当中,只有40岁不惑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但是现在人需要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能够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将来的发展和人生定位。第二,对我们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还是要充满信心的。第三,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在35岁之前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35岁之后你再让自己懈怠下来,三十五岁前吃的所有的苦,都把它做为一生中相当丰富的经历。所以请同学们做好吃苦的准备吧。 

 

  • 廖国一老师(广西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方面的这种企业,包括动漫还有一些做创意产业园的,从这些单位的反馈来看,作为大学生,大家最需要的还是认认真真的学习,培养自己实践的能力,针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来要求自己比如说策划文本的能力、创意的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因为文管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专业,所以我觉得其实如果能有一技之长,有突出的自己的特色的话,才能够跟市场结合,才是企业所需要的。

 

所以一入学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或者比较高的目标,这四年学起来的话,他会收获蛮多东西,竞争力也更强。近年来,桂林文化创意产业园越来越热闹,说明专业的发展前景,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然后让社会环境越来越关注到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了。现在文化跟经济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确。

 

  • 王媛老师(南京艺术学院)

 

大学四年,1460天,每走一步都算数。大学的四年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个人都是赛场上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看你是否有速度,更要看你是否有耐力。只有能够忍受磨难、忍受寂寞、忍受诱惑的人,才可能获得令人敬仰的业绩。

 

  • 何群老师(中央财经大学)

 

我们同学们经过了三年的高中,然后经过了最激烈的高考准备阶段,觉得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所以很多同学在第一年刚进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放松,学习抓得也不是很紧,再说大学没有老师管,没有像高中老师那样盯得那么紧,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希望还是同学们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就是说进了大学不是休息的开始,其实它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现在学整个全国都在提高教学质量,学习的这个难度其实是在加大的。 

 

关于毕业的要求也是在提高的,所以同学们可能进来了以后还是要抓紧时间学习,就是说我们现在无论是将来的毕业论文,还是将来的保送研究生,还是将来的出国就业,其实整体的社会要求,升学的要求水准都是在提高。所以在高考完了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同学们还是要经常去看看书,哪怕是看点闲书。把过去没有时间看的那些比较经典的一些东西拿出来看看,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东西它也挺好看的!你只不过你可能觉得它老了它旧了,但其实你要作为一个系统的学习的话,这些经典作品它永远有它的地位。

 

  •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

 

听完老师的寄语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大学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需要更自主更长远地为梦想打拼,为未来打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又要求广泛涉猎,一专多精,我们的大学生活好玩但并不轻松,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结语

 

前两期文章我们收到了来自国内各高校文管学生的打卡留言(PS你们是学校招生办雇的吗?)


△帮你们打听到了,南艺的学长哈

 

△@Nirvana实习?考虑一下文化产业评论


△为现在和“未来”的老师打call


△摸摸头,学校没上榜,委屈巴巴的读者

 

最后,还有很多未能采访到的学校或者文中介绍不够详尽之处,所以文化产业评论推出了“我为文管专业代言”留言活动,留言被点赞最高的前5位小伙伴将会获得由文化产业评论出品的《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合辑》《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20多年文化产业新锐观点集》。最后祝2019届高考考生如愿进入心仪大学,欢迎大家来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