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吒》:论“爆款的自我修养”

周思艺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523期文化产业评论  


今日首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爆棚,猫眼9.7分,淘票票9.6,豆瓣8.8分,IMDb8.3分,皆为同类影片翘楚。这部动画影片不但在制作水平上展现了中国动画人的匠心,独具一格的神话改编与奇幻的想象力也令人尤为惊叹。哪吒的横空出世对于动画电影的改编有怎样的启示?国漫的发展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作者 | 周思艺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411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没有人逃得过真香定律

 


谁能想到,预告片里被我称为中毒患者的小哪吒,在我连刷两遍之后,都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可爱了呢?

 

看完之后我大概已经跟变身后的哪吒一样,烟火着身,须眉尽燃了。

 

当然,我们写文的人还是应该冷静,冷静!滤镜不能太厚!

 

总之,《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点映阶段就呈现出了“爆款的自我修养”。猫眼9.7分,淘票票9.6,豆瓣8.8分,IMDb8.3分,口碑扩散尤为神速,势头甚至超过《大圣归来》。影片前期积累的口碑也在首映阶段得到了等量绽放,到首映日7月26日的上午九点二十九分时票房已经破亿,创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

 


这部动画影片不但在制作水平上细腻精湛,独具一格的改编与奇幻的想象力也令人尤为惊叹。哪吒的横空出世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探索有怎样的启示和意义?

 

改编启示:传承与颠覆

 

  • 精神内核与形象变奏

 

哪吒本源于印度佛教,历经中国化的佛道融合,终成古典神话中的经典人物。哪吒形象的中国化主要经历了三次演化,从李靖之子到孩童神将,从肉胎凡身到灵珠转世,从杀龙抽筋、剔骨还父到爱憎分明、不累双亲,一个具有反叛精神和鲜活生命意志的顽童逐渐被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体系,成为可被世人接受的少年英雄。

 

而在艺术作品的改编中,哪吒形象在保持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也不断被注入时代精神,绽放出新的魅力。

 


比如1979年的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哪吒便脱胎于《封神演义》。他天真活泼、可爱稚嫩,同时又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他的身上虽有顽童的气性,更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义和大道的坚持。龙王为敖丙讨说法,哪吒对太乙真人言道“我干的事,不连累爹爹。”而后他剔其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保留了敢爱敢恨、骁勇叛逆、知孝明义的精神气质。不过影片中以超越世人的成见代替了御正驱邪的动机,把李靖的形象愈发柔化为一个爱子莫深的父亲形象,将误会的解除作为了哪吒思想转变的契机。当哪吒以低沉的声音说出“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时的倔强,以高昂的姿态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时的洒脱,相信也打动了不少观众。

 


哪吒内在的精神一脉基本上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但从其形象性格来看,则做了较大的调整。

 

古典小说中哪吒的形象本就是秀骨清妍,面如傅粉、不类凡尘,自他莲花转世之后,更是无性无物,至圣至洁,所以后世多将哪吒打扮为天生女态的孩童。

 


1979年《哪吒闹海》中,哪吒的相貌就较为清俊俏丽,极有女性色彩。而在2003年的动画剧集《哪吒传奇》中,为了刻画“少年英雄小哪吒”的风采,哪吒被赋予了更多的男性化特质,他上天入地、神勇敏悟、意气风发。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可谓颠覆,烟熏妆朋克风,总之,看了令人不太有食欲。但这样的造型配上桀骜不驯的表情和“打油诗人”的画风,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而打破偏见,逆天改命的主旨也从哪吒不讨喜的外在形象中迸发出来,闪耀着饱满的人物弧光。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观众对于异类形象的包容度也在进一步打开,对于差异化和独特性的追求度更高。无论是《自杀小队》中惊艳的小丑女,还是《毒液:致命守护者》中寄生兽的高萌形象,其实都是在积极价值观基础上设定的反英雄形象。而这样另类的哪吒,虽然剑走偏锋,但却深入人心。

 

变身后的哪吒,则可谓是剑眉星目、帅气逼人,体现了动画团队高超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准。与前者的差异化设定使得转变的情节更具有惊人铄目的效果。

 


  • 双生镜像与创新价值

 

影片中最大的创新应当是双生镜像的打造。敖丙在原有的故事文本中,本来只是一个傲慢无能的龙宫太子。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中,他脱胎换骨,宛若重生,不但面若冠玉、品貌非凡,而且还与哪吒一体同生,皆为混元珠转世而成。哪吒是“魔丸”,敖丙则为“灵珠”,善恶先天已有定论、命运也早已筑好轨道。但在不信命,不屈服的精神指引下,两人终于合力对抗了天命。

 


从创作手法上看,“双生”的叙事模式是电影作品中一个并不少见的策略。譬如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波兰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改编自古龙的《绝代双骄》、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和主角双获金马奖的《七月与安生》等,都是以双生为母题拓展的影片。双生的文化寓言是同一生命体的精神分割与多维阐释,在双生命运的交织与勾连中,观众依据自身的生命体验实际上投射与补充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物与其背后的社会。

 

从商业价值上看,兄(dan)弟(mei)情文化热潮不减,不论是去年的《镇魂》还是今年的《陈情令》,都力压同期网剧,收视看涨。而“巍澜cp”和“忘羡cp”更是超话窜升,大势出圈。所谓“自古红蓝出cp”,影片一出,哪吒与敖丙之间的磁场就开始波动了。画手和up主们都开始摩拳擦掌,未来就请感受“藕饼cp”的势力吧!

 


  • 动画电影的改编启示

 

中外历史上有取之不尽的经典IP形象,在影视作品中这些形象也不断被传承和颠覆。除了哪吒本体的塑造与双生镜像两大创新之外,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编之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其一是赋予传统形象的“新潮”特点。电影一开场,一口塑料川普令人恍惚以为走错了天庭,在原著中仙风道骨、骑鹤悠游的太乙真人在影片中变成了目测两百多斤、骑猪悠游的浑师傅。他不但没有神仙的高冷,反而有许多凡人的习气,爱喝酒、会误事、憨态可掬又善良诚恳。

 


同样,本来只是慈母形象的哪吒之母,影片也赋予了她一定新时代女性的个性,当她扯过披风踏门而出的那一刻,颇有巾帼英雄的风姿。

 

其二是增添时代元素和诙谐色彩。山河社稷图的奇幻构思,令人大为赞叹,其改编元素就来自当代游乐园中云霄飞车、激流勇进、海底世界等玩乐项目。敖丙与申公豹打斗之时,“细节决定成败”等当代金句脱口而出。青铜守卫的蠢萌风格,海夜叉的美容广告小剧场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三是有选择性地忠实与颠覆。《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风格看似颠覆,但却保留了其精神内核,这是因为哪吒的真正魅力就来自于其不屈与反叛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民族性的共鸣与认同。而迪士尼多次改编《灰姑娘》,却在不断创新其生命意志,赋予其追求独立的女性意识。这是因为《灰姑娘》原本的主旨是真善美战胜假恶丑,但女性意识却处于模糊状态。因而经典改编应该深入挖掘其震撼人心的本义,找准经典与现代性之间的桥梁,有选择性地加以改编。

 

国漫征途:路漫漫其修远兮

 

  • 回顾:国产动画电影步履不停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诚然,《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国漫的革新之作,画面精美、想象瑰丽、情节流畅回转、人物关系舒展。颠覆性的神话移植和形象改编突破了国产动画定式,为发展中国动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一部作品无法代表中国动画电影进程本身,要定位其对于中国动画的意义,我们还应当将其置于国产动画电影这个大的语境下来观察。

 

从2015年始,一部《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如同一颗绚丽流星划过中国动画电影的天空,给无数国人带来了信心。随着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投入增大、周期增长、质量提升的国产动画作品越来越多。近四年来,制作费超过6000万元的有《小门神》《阿唐奇遇》等影片;制作周期超过三年的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影片;影片票房超过1亿的有15部国产动画影片。

 

2016年《大鱼海棠》以奇幻夺目的美学意蕴和中国风惊艳了无数观众;2017年《大护法》中独特的黑色反讽主题、富有象征性的人物和暴力美学风格为国产成人动画内容和形式创新提供了开创性思路;2018年《风语咒》在画江湖的匠心打造下将国风侠岚推向观众的视野;2019年《白蛇·缘起》以前世之巧思,唯美细腻的画面述说了一个古典爱情焕新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让我们领略到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感动。主创团队说,正是因为站在许许多多中国动画电影人的肩膀上,才有了影片今天的成绩。虽然影片在叙事和节奏层面仍然有一些瑕疵,但我们从中已经看到了动画技术的空前进步和中国动画人的匠心与野心。

 

国产动画电影的历史仍在续写……

 

  • 展望:成人化动画电影的审思


惊艳之余,我们还应当看到,国漫征途的艰巨与长远。

 

除了产业化程度与原创能力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之外,非低幼化动画起步较晚也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十年前,我国的动画作品95%以上的受众都是低龄的,甚至有些还定位在8岁以前。同样的时间,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等制片公司早已按照全年龄的概念对作品进行推广,例如2012年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精灵旅社》,将乐观、美好、呆萌等元素注入了原本阴暗、恐怖的吸血鬼题材,传递了丰富的情感与普世价值,覆盖了全龄化的受众。2017年皮克斯影片《寻梦环游记》,一方面以生动有趣的卡通造型以及欢快活泼的动画基调获得了儿童群体的喜爱,另一方面也通过影片对于“终极死亡”的探讨和关于亲情与梦想、憎恨与谅解的思考带给成年观众内蕴的享受。

 


因此,打造多龄化和全龄化动画电影是国产动画电影的重大课题。2015年中宣部、广电总局召开的《大圣归来》研讨会,景俊海表示要改变动画片低幼的定位,以新的技术制作出多年龄段,甚至全年龄段的动画片。

 

△2015-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8000万以上)

 

从2015年到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来看,我国动画电影导演的成人化和全龄化意识不断增强,出品了《十万个冷笑话》《大鱼海棠》《风语咒》《白蛇·缘起》《熊出没》系列等将受众定位于多龄化群体的影片。今年暑期档,也将迸发《哪吒之魔童降世》《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动物特工局》等非低幼向电影。从市场表现来看,以多龄化群体为定位的影片具有更强劲的票房实力和商业前景,排在票房前十五的近90%都是非低幼向动画电影。

 


但我国动画电影成人化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影分级制度尚未完善,动画电影的受众分层并不明晰。有些动画电影虽然标注了成人动画的名号,但实际操作中观众群体却并未得到区分;另一方面,伪成人化动画电影也充斥其间,有的影片为了争取更多的成人观众群体,故意在影片中加入低俗的槽点、脏话和其他不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有的影片以低幼的内核嵌套看似成人化的外壳。

 

或许,《哪吒之魔童降世》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另一种突围方式,并非暴力元素的叠加或吊诡画风的晕染,也不是一味模仿好莱坞和日漫,而是大片理念与中国特色的融汇,是电影工业美学与传统精神符号的互动,是丰富的情感与生命意识的承载。《哪吒之魔童降世》真正体现了动画电影“中国化”的魅力。

 

结语

 

就如同大圣与哪吒一样,中国动画也在混沌之中奔赴傲然惊世、开天辟地的晨光。命运,从不停息;英雄,也绝不止步。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北大官方文旅培训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