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演员?歌手?还是厨子?偷偷告诉你霸道总裁谢霆锋不止一个身份!

赵荣进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561期文化产业评论

这一期我们来谈谈久违的娱乐圈商才代表:谢霆锋。唱过歌、拍过戏、当过厨、创过业,似乎什么也没耽误。在娱乐圈跨界成风的当下,谢霆锋早早走在了前列,生怕娱乐圈名气耽误了他的事业。我们都说明星要有商业价值才能成功,他不需要别人赋予,而是自己创造。


作者|赵荣进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2786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娱乐圈有个共识,作为明星,一定要有商业价值才能获得更多业内资源,比如流量、实力、颜值等等,必须得占一大块才有资格入圈,也就是“被赋予方。但有个人非也,他选择了自己创造“商业价值”,实打实的那种。
 

39岁当天,他的名字又刷屏了。谢霆锋,第一个80后香港金像奖影帝,前亚洲唱片最高销量男歌手,英皇娱乐一哥,当下娱乐圈最年轻的霸道总裁。最近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不是因为演戏、发唱片或者主持娱乐节目,而是他的创业家身份。
 
没人能细致总结出谢霆锋从偶像艺人到商业精英华丽转身的规律——就像没有人能清楚知道他到底多有钱。不久前,在2019财新峰会上,谢霆锋以锋味控股创始人的身份和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同台而坐,探讨“创新与青年潜能”,还和马云一起探讨过对创业的看法,更同雷军一起发布过新款电饭煲...
 

谢霆锋早已不再只是人们眼中单纯的歌星、影星,反而有了更多企业家的商务气质。网友调侃道,“现在看谢霆锋都得去财经频道了”。
 
垂直明星个人IP,深扎“锋味”美食品牌
 
餐饮是谢霆锋近几年涉猎的全新领域。2014年,谢霆锋推出了自己的美食综艺《十二道锋味》。他强调,一档真正的美食节目并不止“吃”这么简单,每一道菜背后更有“锋味”的故事,比如父亲谢贤教他煎荷包蛋的片段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让“锋味”这个词也在节目的播出中变得更有温度,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尽管《十二道锋味》节目形式新颖,但水花相较同期节目来说也不算是很大。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衍生出来的市场意义,和其他综艺“播完即走”的模式形成鲜明区别。
 
此后,谢霆锋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初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锋味”,通过优酷牵手与阿里的合作,“锋味”完成了内容与电商的结合,采取了“综艺+线上电商+线下展示”的模式进行售卖。
 

最有名的莫过于2015年推出的“锋味曲奇”,以线下店的方式在香港售卖,引发粉丝抢购热潮。2016年末,谢霆锋又去天津开了一家“锋味”食品技术有限公司,经纪人霍汶希等参股,将“锋味”曲奇引入内地。现还开发出了月饼、腊肠、大闸蟹等,以及为“送礼需求”推出的礼盒套装,力图把“锋味”打造成一个高端美食IP。
 

为进一步加强厨师身份,谢霆锋在2017年还出席了澳门新濠天地举行的米其林“星”色盛宴,与其他六位国际米其林大厨共同制作500人份的食物。表演结束后,营销公司发力营销,迅疾刷爆脸书,为谢霆锋厨师身份“盖章”。
 
2017年,谢霆锋开通微博账号,账号的名字正是他创立的品牌名“锋味”,认证信息中谢霆锋的身份既不是歌手、也不是演员,而是锋味控股创始人。
 

此后,“锋味”IP的价值就开始持续发酵。他继续加码餐饮领域,在香港成立“锋味By Beyond Dessert”、入股香港知名沙拉店Beautifood、在北京开设锋味实验室、在上海杭州等地投资酒吧。“锋味”的美食综艺矩阵除了正片及线下,还在直播、短视频、星球互动以及音乐方面还有新的尝试。至此,谢霆锋的个人美食IP最大程度地完成了自我品牌开发,也让这个名字不仅局限于文化娱乐虚拟作品中。
 
“明星”谢霆锋正在远去,“商人”谢霆锋华丽变身
 
原来谢霆锋是一个“食界奇才”?那你可能还是认识他晚了,“锋味”并不是谢霆锋的第一次商业尝试。
 
1999年,谢霆锋的专辑《谢谢你的爱1999》火遍全国,总销量100多万张,靠着奖金、广告、商演,他大赚一笔。当年,他只有19岁,他以超前的眼光投资了多个商铺。此后,他每赚一笔钱,就买一个铺面,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他后来的商业起步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
 
2003年,他拍完MV找视频公司做后期,花钱不少却是5毛钱特效,全香港居然没有一家公司能达到要求,最后无可奈何只能找外国公司才解决问题。就那一刹那,他看到了后期制作市场的商机,当即决定创立一家视频特效公司——PO(中文名:朝霆)。
 

可以说,在香港每60秒的广告就有36秒来自PO朝霆,屏幕上一大半的电影后期也几乎被PO朝霆承包了,用谢霆锋的话说,就是“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我们的成绩表。”
 
2009年,PO朝霆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成为大中华地区第一家跨两地的后期制作公司;2012年底,PO朝霆又在北京开设了分公司,业务网还延伸到了杭州、台湾等地。谢霆锋2014年曾透露三家分公司的年利润已过亿元,香港媒体则报道称该公司估值已达60亿。
 

△谢霆锋在香港科技大学全英文演讲视频《PO朝霆》


到2011年左右,朝霆公司的员工从最初的11人增长到了上百人,其客户囊括汇丰,佳能,索尼,可口可乐等知名公司。《十二道锋味》也是自家的后期制作公司负责拍摄,每集从选题、录制、剪辑各个环节把关,单集制作费不低于300万,用谢霆锋的经纪人霍汶希的话说:“连打灯的都是金像奖获得者。”
 
明星跨界做生意,“自带资源”也是把双刃剑
 
不可讳言,如今的娱乐圈节奏变化太快,“红不红”可以说是个概率事件,这已经不是“一招先吃遍天”的时代,跨界搞商业的明星开始的越来越多,但基本只停留于“个人招牌”的号召力上,能像谢霆锋一样把IP全方位展开的可并不多。
 
近年来,明星投资金融行业、开实体餐厅、创立潮牌等似乎已成常态,多栖艺人林依轮创立了“饭爷”辣酱品牌,薛之谦创立了“上上谦”火锅连锁品牌、胡彦斌更是凭借“牛班”音乐培训品牌以企业家的身份入选了湖畔大学,以上还是我们认为相对算是成功的,但大环境下可并没这么靓丽。
 

创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成功。大多数艺人选择将管理事宜交给专业团队,然后依靠个人名气和资源进行市场扩张、转化。这种“刷脸”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一旦明星无暇管理,企业就会不断滋生问题;一旦明星过气,品牌就会受牵连淡出市场。
 
在近期综艺《我家小两口》中,演员杜若溪就生动的展示了“明星跨界窘境”。她以股东身份投资了一家中餐厅,平时忙于事业、家庭的她基本很少亲自打理,想起来才过去看看,生意也是肉眼可见的平淡。
 

△节目中,杜若溪的餐厅生意冷清


再看好声音知名歌手平安,曾与人合伙创立了上海奥奇进出口有限公司,结果创业一年多就被迫进行破产清算,大股东“失踪”,多名债主上门追债。
 
以及有着“娱乐圈女巴菲特”称号的赵薇,投资眼光虽独到,但真涉及到实体店经营就不太擅长了,2009年她就在北京三里屯开了间占地1000平方米的“乐福餐厅”,但经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生意惨淡悄然关门。
 
以上例子还有很多,在“明星创业投资风潮”大热的背后,我们无奈地看到,现在的明星创业往往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提更多的名气,为创业而创业者少之又少,而谢霆锋是其中少有的异类,基本没做过甩手掌柜。据报道称,他会直接参与公司的市场运营和产品研发,强调公司的专业服务与创新能力,信任品牌的力量,一直身体力行打造有生命力的IP,而不是东拼西凑“组合”出一个东西。
 
结语
 
一直被人鼓吹的互联网流量说“只要有了流量就会有了一切”。而对于本身就是自带足够流量的明星来说,只要选择一个创业项目,似乎就不会担心其不成功。而他们所涉及的项目,在一开始相对于其它竞争者来说,不必担心曝光量,不必担心宣传不到位,甚至投资人都会跟在后面排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只能说,有流量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只是一个相对不错的开端而已,真正的商业价值仍需要亲力亲为....

-END-
今日互动
你心中的谢霆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歌手?演员?还是企业家?


本文为「文化产业评论」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欢迎加入读者群,请加微信号whcy006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北大官方文旅培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