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钟瑗瑗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621期文化产业评论

电影《少年的你》自上映后好评不断,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疑似“融梗”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一箩筐人因为作者拒看这部电影。“融梗”是否算抄袭?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融梗”和抄袭?

1

作者 | 钟瑗瑗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1
正文共计3098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近日,《少年的你》正在热映,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不和谐的声音渐渐发酵起来。
 
有网友指出小说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涉嫌“融梗”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两部作品,共生关系的男女主和顶罪的桥段极其相似,另外,陈念被迫接吻小北的桥段类似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凑佳苗的《告白》。
 
这并不是原著作者玖月晞第一次引起网友的抵制抗议,被称为“融梗天后”的她多部出圈作品都存在“融梗”的嫌疑。

网友指出的玖月晞“融梗”作品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梗”是共有的,不存在“融梗”这一说法,抄袭需要被抵制,而“融梗”是作者的再创造。
 
那么什么是“融梗”?它到底是一个伪命题还是高级的抄袭?
 
什么是“融梗”?与抄袭有什么关系?
 
“梗”,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网络用语,一般来说,梗用于流行事物比如:综艺、动漫、电视剧等。“梗”字的词义被不断扩大引申,大到某个时间段,小到情节插曲,乃至故事中发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经典梗”“言情梗”“创意梗”“幽默梗”等。而“融梗”通常指主线情节的多次重合或者人物详细设定相同,简而言之,就是在自己作品中融合入他人的创意设计。
 
在我们的观念中,抄袭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因为这是明确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但“融梗”,这个由网友创造的词,界限非常的模糊,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抄袭”有着区别。我国施行的《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仅在于表达而非思想,即法律保护的是创意的表达形式,创意本身并不受保护。“融梗”不是逐字逐句的复制,而是他人作品元素的再创造,因此,如何界定“融梗”属不属于抄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网友模仿“调色盘”模式(对作品是否融梗的对比方式)对比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及动画故事《葫芦娃》,竟也得出了设定架构上的惊人“一致”。
 
网友制作的《白雪公主》与《葫芦娃》的“调色盘”


可见,文学作品中的“梗”是属于大众的,你写古言小说用了女主穿越成富家千金,嫁给王爷,走上人生巅峰等的梗,不能不允许别人也写女主穿越成富家千金,嫁给王爷的古言小说。
 
而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巧合也是在所难免的。首先,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共性,在同一环境下,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是相似的,像网友常说的“你是不是在我家装了监控摄像头?”,我们见证的故事和感受的情感是可以彼此相通的。其次,有限的表达方式对作品有一定的限制,有些内容为了表达主题必须描述或使用某场景,不能因此就给后来者盖上“融梗”的章。总之,作品构成侵权需要专业的全面的判断,而不是生造一个“融梗”的概念就能说尽的。
 
正如《融梗大作的前世今生》所说,在法律上,抄袭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创意就只有那么几种,几千年过去了,各种题材基本都被写烂了,如何创新成为了作家们日益苦苦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因为某些地方桥段像,就去定义抄袭融梗,实在是过于武断了。
 
“融梗”不是斗争工具,也不是抄袭的遮羞布
 
事实上,“融梗”这个问题亘古有之。如果细究的话,古今中外,“融梗”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如文章《“融梗”是一个伪命题》中提到的,诗人杜甫的诗文“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与白居易诗文的“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两者乍一看,存在“融梗”之嫌,其实两种境界着实各有风采。
 
而跨国“融梗”也并不少见,在好莱坞中存在大量这样的情形。《融梗大作的前世今生》中举例,《狮子王》抄袭了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玩具总动员》抄袭了吉姆·汉森的《圣诞节玩具》;《怪物电力公司》抄袭了斯坦利·茂斯的《Wise G’Eye》;《飞屋环游记》抄袭了雅尼克·班切鲁的《超出并飞跃》。但这些所谓的抄袭作品,都被奉为了经典。

左图为《森林大帝》,右图为《狮子王》 

偏偏国内对于“融梗”的态度激烈,从最初抵制复制粘贴的抄袭,到如今对“融梗”相似的争论不休,“融梗”在资本的运营中一步步变质成为打击他人的粉圈斗争工具。每部大火的IP都逃不过“融梗”的纠缠,如今《少年的你》并非单纯的个例,暑假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就被箜篌演奏家石璟在自己的微博质疑抄袭自家的IP剧作《五维记忆》,并且在自己的微博喊话道:“看完哪吒我感觉整部剧的灵魂都被挖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演下去!难道说这是一种巧合,谁信?”
 
石璟的微博截图

“融梗”成为一个粉圈争斗的有力武器,营销策划上有效的一环。资本和粉丝高举反抄袭的旗帜,将自己想要打击的目标认定为“融梗”,继而进行打击。那些被资本放逐的棋子或者是热度太高的作品往往成为这场战役的靶心,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不是因为《少年的你》电影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原著“融梗”是不是就不会被众人追究呢?
 
文章《“融梗”的你》评论道,运用一张Excel制作的“调色盘”,任何人都有资格讨伐任何人,网络的每张面孔都在一场场众人拾柴的私刑中体现出来。有人利用打击“融梗”编造假料苦心构陷,也有人耗费大量精力收集资料研究对比。
 
总的来说,盲目上纲上线的反抄袭,会阻碍创作者的创造活动,但“融梗”的偷换概念也不能为抄袭者推脱罪名。
 
法律的归法律,作品的归作品
 
《少年的你》是否进行了“融梗”甚至是抄袭呢?目前,我们似乎还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到底如何界定融梗与抄袭的界限,显然也不能靠不同阵营的网友之间的“互喷”,反抄袭的口号再响亮也杜绝不了抄袭。唯有回归法律轨道,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净化原创空气与土壤,才能将清白还给无辜者,真正地保护原作的权益。
 
抄袭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就在于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重视,犯罪的成本相对于其收益微不足道。就琼瑶诉于正案来说,尽管于正败诉,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拒绝道歉,并且现在在娱乐圈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今年5月,《锦绣未央》小说侵权首案宣判,法院判决侵权成立,赔偿金额为13.65万元,这个赔偿数字与电视剧获得的收益相比实在是过于渺小。
 
《锦绣未央》的剧照

就此而言,正如《<少年的你>陷“融梗”争议:“融梗”和抄袭的距离有多远?文章所说,不必为《少年的你》安上“欲加之罪”,也不必为其急着开脱。说到底,“融梗”只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抄袭就是抄袭,借鉴就是借鉴,用一个处于中间地带的名词来描述一部作品,本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期待的是,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抄袭与原创之间的界限,让违规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这对需要正名的《少年的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小结
 
近几年不少热门影视作品都先后陷入抄袭、侵权风波。从当年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琼瑶诉于正案、《甄嬛传》、以及黄渤的《一出好戏》、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到当下的《少年的你》,对于文娱产业来说,保护和提倡原创的方向自然没错,但概念模糊的“融梗”只会混淆视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的是更加明确的法律来维护原创的权益。

-END-
留言话题互

你如何看待“融梗”和抄袭呢?


本文为「文化产业评论」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欢迎加入读者群,请加微信号whcy006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向业内专业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