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25年疫情题材电影,当病毒成为主角,有这些新发现......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772期文化产业评论

当前国内疫情已经进入“下半场”,国际疫情却不容乐观。面对正在经历的疫情,你是否想起电影中的桥段?电影史中又有哪些以疫情为题材的电影?疫情过后,我们所经历的故事,又会在电影中如何体现?


作者 | 刘明涛
编辑 | 王雪莹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6484字 | 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原来现实比舞台更具有戏剧性!
 
疫情似乎成了现实世界的照妖镜。善良与丑陋、真诚与虚伪、担当与抛弃,人性中最真实一面在危机面前暴露无遗。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国际形势随之风云变幻,一出出人间大戏正在上演。
 
我们曾经在影院感受过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感动,而今天活生生的现实为电影提供了更多值得深刻思考的题材。
 

25年来四大类疫情电影大盘点


回眸过往,对于疫情的思考,电影人从未缺席。1995年以后,以疫情为题材的电影成为灾难片的一个单元发展至今,在疫情每次爆发时,那些经典的故事常会被再次提起、比对,甚至被惊为神作。梳理25年来的疫情类电影的内容和题材,大致可以分为4类:


1.“疫情+写实”,营造惊悚场景作为吸睛看点
 
伴随着疫情到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巨大矛盾和分离更为凸显,半写实疫情电影正是用逼真的效果直逼人心,进而表现人类反思的主题。
 
这类电影内容多来源于现实,如:1995年美国上映《极度恐慌》的故事情节,源于1989年美国发生的一件几乎酿成重大危机的真实事件。杀人威力强大依波拉病毒(又称埃博拉病毒)被进口的动物带入美国,这曾是传媒热烈报道的头条新闻。2009年上映的日本电影《感染列岛》以禽流感为背景。2011年9月美国上映的《传染病》根据SARS爆发时期发生的事情改编。2013年8月上映的韩国电影《流感》,故事源于当年的非典和禽流感真实事件。
 
△《极度恐慌》
 
真实的事件,加之超写实的手法,真实的再现场景,给人如临其境的代入感。如《极度恐慌》中两次采用长镜头,教科片般完整的展现出了病毒传播的不同途径,营造出逼人的悬疑惊悚气氛。《感染列岛》中没有运用过多的夸张手法或者特别宏与大的场面,也没有刻意通过音响、血腥的恐怖镜头等营造恐怖氛围,而更测重于描绘医疗场面的逼真度,整部电影的表述更接近于纪录片式的写实手法。在这种“真实”的氛围中,向观众展示病毒的强大,让人类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从而让观众接受电影主题变得顺理成章。
 
在这样的“真实”中,影片的灵魂主题,就可以根据制片方的设置尽情发挥了。《极度恐慌》在营造了逼真的背景构架故事中,从环境保护、社会道德、科学与专政、社会生活与军事政治之间的冲突等多方面、不同角度探讨社会问题,给观众数据和心理更深刻的冲击。《感染列岛》则突出展现了人类在极限状态下拥有的坚强意志和勇气,用日本人独特的人文视角讲述社会伦理。而《流感》更注重刻画病毒弥漫下的人情冷暖、人性的纠结。
 
至于最终票房和市场认可度,这些电影的知名度足可以说明。《极度恐慌》在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下,达斯汀·霍夫曼、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优秀演技可圈可点,加之紧凑的剧情环环相扣,形成了强势票房吸引力。该片制片成本50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1.89亿美元,豆瓣评分7.7,在热线网友的世界灾难片推荐中排名13的好成绩。
 
《感染列岛》由于偏于叙事,时长冗长、结尾的强行煽情被观众诟病,即使是在2010年10月黄金周引入中国院线,也只获得了166.8万票房,豆瓣评分仅6.4。
 

华纳兄弟出品的《传染病》,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耗资6000万美金打造,大牌云集。该片上映之初,一度不被看好,其票房仅有1.35亿美元(总票房),豆瓣和IMDb上都只有6.6分。但这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却被《新科学家》杂志这样评价:“很少有好莱坞的商业片能像本片一样,在科学事实上投入这么多功夫”以保证内容的科学与严谨。影片对病毒的诠释和最终解释颇为到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全球爆发后,电影中的很多画面,比如疯抢防疫用品和超市食物、临时病房布置、体育馆改成隔离区等,与现实极为相似。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该电影在英国iTunes上销量火速蹿升至第8位。
 

《流感》中,男主因为爱上女主,而主动陪母女二人,致自己生命于不顾;女主角秀爱虽然不是大美女,但在片中散发出强大的母爱光芒,这些片段都成为了强大的吸睛热点。加之该片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给观众以惊喜,从而成功刷新票房。最终取得国内票房311万美元,全球票房1977万美元的成绩,豆瓣评分7.7。
 
△《流感》
 
这类写实手法的疫情片,相较其他类型的疫情片,生命力更强。当疫情再次爆发时,片中防疫常识常常被现实采用。而今被再次提起,与当下现实比对,会引起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


2.“疫情+科幻”,疫情衍生出的另类
 
与现实笔法之相对的表述手法,当然就是天马行空的科幻电影。病毒与科幻题材的碰撞融合能否得到电影市场认可呢?这样的电影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部:
 
2007年上映美国华纳兄弟的《致命拜访》,把流行性疾病和外星微生物结合在一起作为噱头。该片采取了科幻恐怖片的路线,讲述了一艘神秘太空船在大气层中离奇失事坠落地球而引发一系列病毒的故事。影片投资500万美元,卖座1500万美元,票房小赢!
 
2008年ScottFreeProductions影片公司出品《天外来菌》是迈克尔·塞洛蒙导演的恐怖科幻电影。故事设置来自未来世界的病毒感染美国小镇。该片同样采取病毒+科幻营造恐怖氛围,以大胆丰富的想象、高超的叙事技巧作为看点,豆瓣评分6.8。
 
2008美国上映《灭顶之灾 The Happening》更是一部脑洞大开的幻想片。这部电影的取材角度是灾难电影里最不常见、最特别的大自然的报复。大自然忍耐不了人类的自私自利,于是植物集结起来,以风为媒介,播撒令人自杀的神经病毒,让人以各种血腥残忍的手法自杀。在这部电影里,人类毫无还手之力,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与大自然对抗。影片营造出绝望、无助又无法逃离的范围后,有萌生微弱的希望和勇气,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该片制片成本60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1.63亿美元,全球灾难电影卖座排名18。
 

△从左到右依次为:

《致命拜访》《天外来菌》《灭顶之灾》


3.“疫情+情感”,挖掘人性深处的思考
 
在这类电影中,疫情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元素,主题已经转化为对人类情感、人性深层的挖掘。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成为这类电影的主打。如1995年上映的法国电影《屋顶上的轻骑兵》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爱在天地苍茫时》,如果不看剧情,这应该是一个标准的爱情电影题目。而2011年在英国上映的《完美感觉》,在影片筹备之初,导演大卫·马肯兹虽然将影片定向为“灾难片”,但是他一直在尝试着将这样一部灾难片浓缩至一个最为狭小的范畴——爱情片,他成功了。
 

于是,在《屋顶上的轻骑兵》中,当爱情的火花迸发时,所有的死亡都变得软弱无力,村庄可以烧毁,乌鸦可能迁徙,尸体也会腐烂,但是爱情却不会随着这些冷酷的现实消失退色。《完美感觉》中那近乎玄幻的末日病毒、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和让观众心碎的氛围都成了突出爱情故事的陪衬——爱情还在,生活继续。

 △《完美感觉》

爱情题材,自带粉丝,尤其像《屋顶上的轻骑兵》还拥有颜值颇高的二位主演,电影赢得市场和荣誉毫不意外。该片一举收获了第21届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豆瓣评分7.9。《完美感觉》的豆瓣评分也达7.6。
  
△《末日病毒》
 
2009年美国小制作电影《末日病毒》,对亲情、友情、爱情、爱心等人类情感,在高致命性、高染性的病毒疫情背景下的表现,做出了现实的阐述,最终得出隐藏在人民内心深处的黑暗与邪恶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的结论。正是这一选题,不但给观众带来心灵深处的冲击,而且使这部小成本制作赢得了电影史中的一席之地。
 
4.“疫情+僵尸”,韩国创新大脑洞疫情电影
 
2006年韩国第一步灾难片《海云台》大获成功后,韩国灾难电影题材和内容不断拓展,有讲述寄生虫侵蚀人脑的《铁线虫入侵》,有讲述火灾故事的《摩天楼》,有展现气候异变下人类命运的《雪国列车》,还有上面提到的表现流感病毒中的人情冷暖的《流感》,但是他们的脑洞远远不限于此,2016年他们又推出了亚洲首部真人丧尸题材灾难电影《釜山行》。
 
△《釜山行》
 

《釜山行》是一部僵尸病毒肆虐扩散的灾难电影,但绝非纯粹卖弄血腥的丧尸电影,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当中,主角们不但一刀未斩,更一枪未发,在丧尸类型中可谓非常创新。该片不但在表现手法上全面吸收了欧美丧尸电影的商业公式,更成功借丧尸题材反映人性丑陋和当时南韩存在的社会问题。

 

病毒对于人性的考验,每个人的贪生欲望,影片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釜山行》再次凸显《末日病毒》主题:比僵尸病毒更为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复杂的人性。该片的升级创新大获成功,上映首日以87万2349人次刷新韩国影史首映日的最高观影人次纪录,并以128万738人次创下了韩国影史单日票房最高纪录,截止至2016年9月18日累计以1156万5479人次成为2016年韩国最高票房纪录电影。豆瓣打分8.5分,IMDb成绩7.5分。


《釜山行》的成功再次告诫我们,成功的电影不是简单的提取和模仿,好的题材还需要深入剖析和大胆到位的创新,才是真正成功的王道。

 

 中外灾难片叙事方式的鲜明对比


 
同样面对灾难,由于价值取向和社会体制影响,中外电影界有着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
 
△《流感》

国外灾难电影,多采取“底层叙事”,展示社会上普通人在疫情中的灾难体验。这些电影会突出人性中的“小我”,灾难面前大家为的是自己,突出体现人性自私的一面,无论是英雄还是平民,电影视角都对抱着原谅、理解的态度叙述这些“本能”的反应。比如《流感》的女主,虽然是一名医生,但似乎全部心思都在救自己的孩子,为了救女儿她可以不顾一切,甚至隐瞒女儿的病情,这在国内电影中是不可能作为正面事例出现的。
 

在欧美韩电影中,政府也不是那么正面,如《流感》《极度恐慌》中,都出现了一群政客选择牺牲一部分人来缓解疫情的情节。《天外来菌》在故事的结尾,军方又偷偷把病毒备份,用来研制武器。《传染病》中的高官不顾一线专家的生死,却为一名议员提供了高级别的护理。


 △《传染病》
 
但是,国外电影中也有高官正能量,比如《流感》中的总统一直以当地人民的安危为重,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对人性方面的挖掘、对现实中的残酷和阴暗面的揭示,这种价值观取向更容易击中人们内心脆弱的一面,使影片显得更贴近生活、更真实,形成更有力的心理冲击,让观众更加印象深刻,这些也是国外疫情电影值得国内借鉴学习的一些细节。
 
相比之下,就疫情电影而言,我们还缺乏真正的力作。
 
2003年上映的《惊心动魄》一部以“非典”时期真实事件为基础而作的主旋律电影。我们刚刚经历了疫情,这个题材并不缺乏看点。
 

该片选择故事节点安排在一列封闭的火车上,由李幼斌等实力演员担当主演,影片中也不缺乏面对“非典”来临时的恐慌、无奈等氛围营造,以及从直升飞机空降时速150公里列车的惊险场面和“最美逆行者”的群体英雄形象,甚至称为“中国最为真实的灾难电影”,但是最终这部电影的市场反响不大,至今网上影评文章都少见提及,豆瓣评分参与仅191人,评分5.7。

 
十年磨剑后,中国疫情电影重装上阵。2013年的《大明劫》以疫情为背景,书写了一曲大明王朝的悲歌。该片将疾病与国家命运两大要素相结合,将电影的主题高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给观众带来观感的同时,也引起了历史的深刻思考。该片以恢弘的场景和深刻的思考赢得叫好声一片,豆瓣评分8.0,并在中美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传媒奖、豆瓣电影鑫像奖等评选中屡创佳绩,只可惜“叫好不叫座”,投资1800万,只拿下了452万的票房,整体亏损巨大。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国内的电影文化中个人英雄都要服从于集体主义的指挥之下,不会过多进行个人英雄主义的描写,不会出现一个人拯救世界的剧情。国产电影往往是塑造一群人在面对灾难时咬着牙一起坚持、逆行而上的集体英雄形象和直到战胜灾难的英雄故事。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赢得票房的实力。我们看到同为主旋律电影的《红海行动》《战狼2》,同为灾难片的《一九四二》《烈火英雄》,都有不俗的票房表现。可以说,要赢得票房和认可,就不能只考虑电影要表达什么,还要多想想观众需要什么电影。
 

灾难来临之时,比较“小我”,难得的“大爱”更能赢得震撼和感动。在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画面,集体英雄的叙事角度,即使是再来一万遍,我们依然会被感动,国内电影市场也需要这样的感动。
 

下一部国产疫情电影会是什么内容
 
那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们将来会拍出一部怎样的疫情电影呢?
 
根据我国审查制度、市场特点和文化传统,预测我国将来的疫情电影会出现这样5个方面选材:


1. 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大片。
我国的疫情电影题材首先当然是将镜头对准人类的光明一面,可以致敬“最美逆行者”:医生、护士、科学家、警察、社区干部、义工、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物资运输人员或者提前复工的口罩生产工人等等奋勇工作在抗战一线的英雄。正是他们用行动谱写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节,汇成全民抗疫的大画面,以集体英雄的形象塑造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2.发动疫情阻击战的高层抉择
有报道称,应对这次疫情,我们相当于经历了一次中等规模的战争。对于高层而言,封城、换将、曝光、救援……每一项决定后面都意味着惊涛骇浪,甚至关系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在国内的疫情已经控制的情况下,海外形式又日趋严峻,我们又面临新的抉择。
 
3.从普通群众视角看疫情
大场面结合小故事分叙,每个故事都有我们平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小人物,分三个阶段疫情前中后,让疫情前后人物性格形成巨大反差。可能平常看似胆小怕事的普通人能成为英雄,平常在做看似公益的某会疫情期间隐身,一个个小人物赢得战役的胜利。采取纪录片模式,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对疫情下中国进行描述。
 
4. 中国基建狂魔
武汉封城,在千万云监工和亿万网友的翘首期盼中,70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耗时10天,建成1000余个床位、34000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紧跟其后,以同样模式建成雷神山医院,让基建狂魔的速度响遍全国!外国人惊呼“这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基建狂魔”的“硬核”实力,体现的正是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这样的题材搬上荧屏,也足以令人热血沸腾。
 


5.从野生动物入手讲生态

这次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正是我们在疫情面前“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坚决革除陋习的有力行动。这也是拍摄电影的一个很好的题材。


从全国电影剧本立项公示系统获悉,一部关于破坏人类与自然界生态平衡而引发新型冠状病毒生态灾难的院线电影《生态》获准立项拍摄,国家相关部门目前对《生态》电影表示将会大力支持,这也是我国首部以谱写生态保护为核心的院线电影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一部好电影,不只是赢得中国市场。病毒不分国界,好电影也是不分国界的。虽然中西文化差异这样的理由使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存在偏见,但是中国阻击病毒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疫情同样不能被西方人无视。因此,拍一部好电影,在收获口碑的同时打破西方惯性偏见,让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这很重要!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疫情类的电影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向业内专业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投稿

欢迎给刘明涛打赏,你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