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保国现象”,是武术文化产业的危机信号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006期文化产业评论

从5月份至今,与马保国有关的鬼畜视频,已经在各大平台掀起了“血雨腥风”。和视频一同爆火的,还有他的两句“年轻人不讲武德”和“耗子尾汁”。在B站上,他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已经超过2000万。通过考古,我们发现每一位“秒输大师”的背后都有着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中国武术文化产业“不会说”也“不能打”的现状。那么,武术作为中华文明集体共认的符号,如何才能稳站文化“擂台”?

 
作者 | 梁鑫(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高小辰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717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问:拆解一位“武术大师”的绝招需要修炼多久?
答:三十秒足矣! 半年前,自称“浑元形意太极门的掌门人”马保国,在山东的一次比赛中,从开场到被业余拳手打倒在地,整个过程没超过30秒。他也没想到自己的首战便会一战成名,不过不是打赢的那种,是靠挨打被嘲出圈的那种…… 
从5月份至今,与马保国有关的鬼畜视频,已经在各大平台掀起了“血雨腥风”。和视频一同爆火的,还有他的两句名言“年轻人不讲武德”和“耗子尾汁(好自为之)”。有人统计过,在B站,网友平均每小时便会上传48.5个马保国的视频,平均每分钟0.8个;其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健身房的年轻后生不讲武德偷袭马老师,把马保国老师的眼睛给蹭了一下》已经超过2000万。
 
一周前,马保国以99部50万级播放量视频,共计1.6亿的播放量“杀进”了“十大鬼畜之王”的榜单。面对巨大流量的吸引力,原本11月15日已经在微博宣布退出武林的他如今真香回归,这次回归他还带来了和院线电影《少年功夫王》签约的消息。 历史上,武术从来都是“仁者之艺”。但如今在“马大师”身上却变成了“妄者之术”。 马保国倒下了,“马保国”却起来了被扭曲的武术正道 通过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的考古,我们发现每一位“秒输大师”的背后都有着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

“@浑元形意太极拳马保国”的第一条微博,便将他几十年的习武生涯娓娓道来——“那是1951年的一个冬天,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农干部家庭,但是祖上我爷爷、我二爷在山东临沂是当地方圆百里的武林高手……7岁那年,患了慢性气管炎,父亲教我山东马家功夫,练了以后,我的身体就明显好转,精力充沛,早上五点多就醒,晚上十一点还不累,学习非常好……” 在百度百科上,马保国的人物经历这样写道“2001年,陪儿子到英国读书,因缺学费开始在英国开馆授徒,自称被英国武术界誉为‘功夫王’‘当代李小龙’;2004年,在英国创立‘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还出过《尚济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和《我在英国教功夫》两本书”,原价29.8元的图书如今在二手平台被炒到了近200元。 
据凤凰体育报道,马保国曾拜4人为师。除了父亲,他还先后跟中国清华大学形意拳大师尚济、郭升海、浑元太极王长海学拳;其间还自学英语俄语,练就了“点穴秘笈”。19岁,他入伍在军营“学到了实用的擒拿格斗术”。 暂且不论马保国这些经历的真假性,单凭他在网上“松果痰抖(中国弹抖)闪电鞭”和“接化发(接招+化解+发功)”的练功视频,大家已经能够立见分晓——不能说马保国的把式和“传统武术”一点不像吧,但可以说是毫不相干了。据说有一次在上海比武,马保国还派自己的侄子去报警,导致赛事临时取消。

或许是青年时的国外经历,让马保国习惯了被金钱和名誉所裹挟。渐渐地,他从一个武术爱好者投身为武术事业者,开启了执念又妄想的下半生——不断被打,不断解释,不断被嘲,不断出圈,不断牟利。 在被打倒的马保国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扭曲的武术正道。传统武术的攻防击打变成了满屏的滥竽充数;“以和为贵”是他逃避败局现实的借口;“现实中被打假”却被邀请在“电影中假打”……

毋庸置疑,马保国的所作所为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真谛恰恰相反。一直以来,传统武术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武以成人”,是对心灵能力和身体技能的整体塑造。这种道德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武术文化始终所重点强调的。 而随着社会改革的变迁,武术本身除技击价值、健身养生价值之外所具备的其他价值也慢慢获得更多关注。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包装下,武术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极大开发,许多鱼龙混杂、歪门邪道的相关产业却在增加武术文化被误用和误读的风险。 暴力黑化、无聊恶搞“走火入魔”的武术精神 纵观武术在近现代的肇始,呈现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09年中国民间第一所武校诞生,由霍元甲于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曾经在海内外都颇有影响力;解放战争后大量武师移居香港,咏春拳、南拳等武术流派通过李小龙等功夫明星走向世界。

一批批“武林中人”在这阵风潮中涌现,他们以河南为据点向周边城市、外省蔓延。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崆峒都纷纷迈上了商业化进程,尤以少林寺为现代武术变现的典型。

90年代末,武侠电影逐渐没落,文化教育的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习武”风气再也无法同日而语。而现在遍地摊上刑事案件的暴力“黑武校”,估计连成龙和李连杰也不敢读。 尽管如此,民间的“武术大师”层出不穷,一直致力于在各自的地盘里收割韭菜。看起来高深却形式简单的“太极”成了热门大IP。在当代以太极大师自居的有:将内力发挥极致的宗师闫芳,以“隔山打牛”这一独门绝技糊弄百姓;同样修炼内功的雷公太极,可以让头顶直冒热气吓跑对手……无法想象的是,人们还没能借助互联网“打假”的几十年前,那些前辈大师一定比现役大师的路子还要野。

时至今日,对武术文化的这种吊诡的认知依旧存在,仍然有不了解的人会把它和“玄幻神秘”“离奇诡谲”等语境联系起来。即便是国人大多都会产生这样的误读,遑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受众了。 之前,就有一个俄国女生称自己是混元形意太极门圣彼得堡分舵主,并在网络上演示了一整套闪电五连鞭。

还有一些越南网友看完马保国被KO的视频后吐槽:“被香港电影中的中国武术骗了几十年,我的偶像李连杰和甄子丹也崩溃了”“不知道中国古代武术,但现在很清楚”。

可见,武术作为中华文明里集体共认的文化符号极具代表力和影响力,它的现代化建构和“走出去”工程在今时今刻显得至关重要。 “不会说”也“不能打”中国武术如何稳站文化“擂台”? 据官方统计,我国渊源有序、拳理明晰的武术拳种有129个,在源流发展、拳种特色、代表人物、历史意义等方面都有着大量值得挖掘的题材。截至2018年底,中国武术协会认定的武术之乡已达到100个。武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培训研修、用品制造、武术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完善。 实践证明,中华武术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势在必行,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大概还隔着一千个“刺客无名”。曾经有记者在张艺谋拍完《英雄》后问道,武打就是当今国际电影界能够接受中国的唯一文化形式吗?张艺谋很干脆地回答:是的。

当然,从彼时来看这是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十足自信,后来在机械复制的宣传模式中武术已经变成了一种沉重的文化包袱。中国武术史有那么多可以讲述的故事和哲理,但呈现出来的只有标签化、刻板化的故事样本,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寥寥无几。 随着网络文学的出海,武侠、仙侠类作品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中华武术文化的受众会越来越多,中国亟待真正地打出一套自信且强大的文化产业“组合拳”。

2019年7月,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要进一步打造独具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赛事品牌;逐步建立派往海外的推广志愿者队伍,支持武术出口;支持代表优秀民族文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术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提升武术博览会和交易会的国际运营能力;充分利用新技术,构建‘智慧武术’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25年,武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与体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水平”。

显然,武术的一招一式蕴含着无限乾坤,其文化体系内在拥有衍生武术经典的潜力。但尚未成熟的中华武术话语体系和实践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雄心壮志。 武术文化产业的修炼应该学习太极的“四两拨千斤”,只有做到脚踏实地,厚积而薄发,才能驱动内力往外传送更加健康的文化自信,在世界的“文化擂台”上站得更久更稳。 结语 诚然,马保国的翻车,只是无数个“武术大师”不务正业却一昧追求空想主义的现实缩影。中国武术想要真正出圈,最终要靠“大武术观”去讲好文化故事,用“智慧武术”的理念去对抗不良意识形态的入侵。 希望2025年,我们在欣赏《龙珠》漫画,玩《街头霸王》之余,内心那种突然的遗憾感再也不会袭来。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马保国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梁鑫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