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城改造只能拆拆拆?以后老城只能在黑白照片中见到了!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129期文化产业评论

3月17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简称为《指导意见》),就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并进一步细化、深化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城镇建设发展与文物保护这两项工作在很多时候会产生冲突,如何取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今天,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就来谈谈城镇改造与文物保护这个话题。


作者 | 奥特慢(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董婧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998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表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上构建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观点。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最近几年文物工作、考古工作这些传统冷门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实上大多数现代国家对地下文物都格外重视。近日,韩国首尔在对位于市中心的光化门广场进行扩建时,意外发掘出大量朝鲜王朝的文物,初步鉴定认为距今约有500年历史。首尔政府当局对现场采取紧急就地保护措施,并已计划日后向市民开放参观,广场的扩建计划也将会随之改变。

△这处考古发现离韩国总统府青瓦台不远,地处闹市。韩媒对此发现极为兴奋,广为报道

在我国,经过多年持续的宣传,现在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已经知道,城市建设一旦发现古墓葬就得停工进行科考,但现实中还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且心存侥幸,进而肆意破坏文物。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这份《指导意见》也正是提醒了大家,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现在的形式仍旧不容乐观,下文这则案例就是明证。

几天前江苏常州警方通报了一起特大盗掘文物案,二十余名涉案人员落网。该案肇始于常州境内的一个建筑工地,该工地于2020年3月开工,没多久就挖到了宋代的古墓葬,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施工单位为避免工程进度受影响,竟然不按规定上报并停工,而是继续加大施工力度,致使多座古墓葬受到严重破坏,也迅速引来了一批文物贩子,使地下文物大量流失。如果不是公安机关及时介入,该批古墓葬势必遭到毁灭性破坏。

△常州警方在此案侦破中追回的部分涉案文物

常州市在2015年已经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在推进城镇建设时还要额外受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约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根据相关学者的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首批名单于1982年公布,截至2020年12月初,全国范围内共有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尚且出现这类事件,更凸显了加大在城镇建设中保护文物力度的重要性。

《指导意见》中多次强调,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开展建设工作,尤其要慎之又慎,务必杜绝破坏文物的行为。

历史上由于认识不足,在推进城市建设时毁坏具有较高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之行为,并不鲜见。

在城市建设中消失的那些古迹

在民国时期及其以前,由于天灾人祸,很多精美的建筑被毁,如今只存在于文献记录之中。建国之初,国家一片凋敝,百废俱兴,全国掀起了一片建设新中国的热潮,成效显著,但几十年间不少极具价值的建筑也由此灰飞烟灭。

北京城最具代表性

北京城的建设最受重视,投入的保护力度也最大,但同时拆除的老设施也最多。例如,老北京内城和外城曾经共有十六座城门,而屡经拆除之后如今仅余两处,其余只能在老照片中找寻了。

△曾经的崇文门,于1968年完全消失


△宣武门于1965年被拆除


△阜城门于1953年被拆除一部分,1965年彻底消失


△西直门于1969年因修地铁被拆除

△安定门同样由于修地铁于1969年被拆除


除去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城门之外,老北京还有大量的古建筑在城市改造中消失不见,哪怕进入新世纪,仍旧不断有老城被拆的事情发生。

△原宣武区著名的胡同“拐弯抹角”,于2007年被拆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为那些被拆除的古建筑痛心疾首:“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他的夫人林徽因则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质疑声:“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八次视察北京、十二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做出批复,要求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2020年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要求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坚持“保”字当头,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老城不能再拆了

一连串的规划与法规,划定了一条条红线,也扭转了拆旧建新这种简单粗暴的城镇建设趋势。

拆旧建新在其他城市中也不少见

实际上北京作为首都,在建设中受到的制约还算是比较多,举措相对也较为谨慎。对那些看起来破旧不堪的建筑一拆了之,或者急功近利、求新求大,破坏城市的整体保护规划,类似行为在之前全国各地城镇建设中屡见不鲜。

△成都蜀王府始建于1385年,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鼎盛时面积约38公顷,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媲美。1967年,最后一些残存的宫殿建筑被炸毁,蜀王府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的成都锦官驿是供锦官们居住的客栈,后来形成了一大片古建筑群。2003年,成都市进入旧城改造高峰,锦官驿消失,一栋崭新的五星级酒店取代了它的位置


△杭州老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屡遭战火又屡次重修,文革时期被彻底拆除,现鼓楼为现代重建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900年,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1966年被毁


△青岛望火楼建于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曾为胶澳巡捕局消防观望台,高16米,2009年被拆


△兰州握桥又名卧桥,原址在兰州城西,始建于明永乐间。1952年政府为了修通七里河、西固的西郊林荫大道,决定将桥拆除。据说拆除时发现木质毫无腐朽,拆除也非常困难,在当时挖出的梁木上,当年木工所打的墨斗线依然清晰可辨


拆除是一种直截了当的破坏,有时不拆旧只建新也是一种破坏,例如去年曾经轰动一时的土司楼事件与关公像事件,都是典型案例。

△在2020年引起多次舆情的湖北荆州巨型关公像。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为了杜绝类似“荆州关公像”这种事件再次发生,3月17日出台的《指导意见》中特地强调:防止大拆大建破坏文物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环境,严禁违反规划或擅自调整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相关区域建设高层建筑、大型雕塑等高大构筑物。

国外类似的建设与保护

西达迪弗哈(Cidade Velha)位于西非小国佛得角共和国的圣地亚哥岛,距离首都普拉亚(Praia)仅15公里。西达迪弗哈是一个老城,1462年欧洲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城镇。今天,这个地方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地名录,小镇中有很多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建筑。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西达迪弗哈已经沦落成一座只有两千多人口的破旧小镇,佛得角政府希望挖掘小镇的潜力,将其修复开发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佛得角文化部在1999年-2003年间,邀请了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来指导西达迪弗哈的建筑修复工作。

当地居民对西扎的到来充满期盼,然而很快双方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根源很简单:西扎希望尽可能地保护当地富有特色的建筑与生活模式,而当地居民则只想尽快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西扎对这些茅草屋顶的住宅赞不绝口,当地民众却认为这既不安全也不实用,希望能尽快改造成瓦屋顶或别的样式


西扎拿出了完整的规划设计,可由于规划与居民诉求的冲突,以及政府资金不到位等原因,项目推进缓慢。建筑大师面对着依靠惯性向前发展的当地改造局势,有些一筹莫展。

△千禧年时,当地最流行的节目就是在来自于中国的招贴画前拍照留念


当地的民众说得很直白:

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说这是一座历史名城。但我们很穷,而且无法从历史中受益。他们(决策者和游客)才是从历史中受益的人。他们可以让我们改造房子供游客居住,而这是我们唯一能获得的好处。”

“西扎在葡萄牙有他的大房子!在这里却想用茅草顶!他们想要茅草顶,这是一场战争!如果他们给我们提供瓦片,我们会感谢。上帝也会帮助他们。如果他们不提供瓦片,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自己来。不要茅草顶!我们不要茅草顶!他们太过分了!”

后来,尽管西扎面对现实做出了妥协,对规划进行了很多调整与变更,以适应当地的民情,但最终仍然无法将项目推进下去。

△在经历了一次不愉快的会议之后,西扎黯然退出了这个项目


后续接手这个项目的设计师大幅修改了规划——在西扎看来,这样建设之后的古城已经面貌全非了,但尽管如此,西达迪弗哈还是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类似西达迪弗哈居民所提的尖锐问题,也回荡在我国很多城镇上空,大同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大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由于市容市貌破旧、基础设施老旧,长期以来老百姓怨声载道。2008年大同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时间跨度久、影响范围大,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然而来自官方与民间的质疑声始终存在:

“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古城大同的这种发展模式之功过,尚有待历史做出评价


那些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其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就会好很多,一般又不会有大规模旧城改造这种苦恼。美国就是一个正面的典型。

美国人注重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政府到私人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已经列入了法律保护的范围。1906年美国颁布了《联邦文物保护法》,之后数十年里又陆续颁布了《国家公园系统组织法》《历史遗址与古迹法》《国家历史保护依托基金法》等,1966年颁布的《国家历史遗产保护法》则标志着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纪元。各州依据《国家历史遗产保护法》制定的遗产保护法律往往提出更高的保护标准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完备的法律体系确保了文物保护工作事无巨细都有法可依,而庞大的机构设置则是有力的实施保障。1966年成立的历史遗产保护咨询委员会是美国政府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效利用历史遗产资源而设立的管理和咨询部门,它直接向美国总统和国会负责。各州以及各市县也设有专职的机构,同时美国还有非常发达的民间保护团队组织。这样,从联邦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形成了纵横交错、责权分明、相互配合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系统。

△马未都:美国有文化组织,成员会义务捐世界文物,文物保护做的好


而美国的地广人稀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便利,今天,美国的各类文物遗址保护地总数已达近400处,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数万平方千米不等,包括国家历史公园、国家战场公园、国家军事公园、国家纪念地、国家历史街区等多种形式。

△在美国当助理时的李群著名的黄石公园内就保留有早期印第安人的聚居地遗址


结语

杜牧在《阿房宫赋》描述了秦皇宫的美轮美奂,这样一个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人为烧毁,着实令人惋惜。相比较而言,古建筑因天灾而被损毁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人为的损坏则往往不被容忍,那些打着建设旗号的损毁更是让人如鲠在喉。

十八大以来,类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新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那些看起来有些破旧的古建筑越来越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得到人们的重视。

对生活于当下的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能从前人的不当行为中吸取教训,从他人的有效举措中学习经验,让我们的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能越来越有效地融合起来。

(文中所引视频、图片、数据均出自网络公开报道)
 

 话题互动 
您对老城的保护和拆建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奥特慢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