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指出茶产业的发展是部分地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其中关键就是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习总书记在早期工作时就与茶结缘,亲自扛锄头下田,多次去茶村调研,一直致力于推动发展特色茶产业的进程。4月,黄山毛峰迎来全面开采季,无数茶友翘首以盼,市场火爆。如今,只是围绕产品本身发展茶产业是不够的,“茶产业+茶文化+旅游”新的融合发展模式被提出,为茶产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千百年来茶叶经历了什么?这条新路要走向何方?能否让古丝绸之路的神物再次复兴?
茶是中国的国礼与国饮。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赠送了四两大红袍母株茶叶,周恩来对抱怨主席小气的尼克松解释道:“主席已将半壁江山奉送了!”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只有三棵六株,曾拍出20克20.8万元的天价,后出于保护等原因停止采摘,最后一次采摘的20克茶叶被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停采留养”的六株大红袍,其中只有三个品种的纯种大红袍
习近平主席更是进行一系列的茶叙外交。从访问瑞典的专列上,到G20峰会前与奥巴马凉亭饮茶,再到17年请特朗普于故宫宝蕴楼喝茶,茶一直都是中国对外展示自己价值理念,历史文化的名片。
△西湖凉亭饮茶
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茶?
茶位列神农百草,一直作为药用。唐朝陆羽的《茶经》涉及到生产历史、制茶工艺、茶道原理等全方面的研究,改变了此前粗犷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使其更加专业化。茶从药材逐渐变为饮品,被更多人接受。
△茶禅文化
文化大融合的唐朝,茶文学远播海外,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终把茶文化带去日本。同时铜器、瓷器与茶相互促进,景德镇窑、曲阳窑等因茶风盛行开始大量生产茶具。茶壶存水泡茶,茶托隔热防烫,茶碗留存茶香,愈发精细化的茶具也成为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茶叶自唐朝大盛天下,被中国占据垄断地位,国外一茶难求。茶叶也成为一个独立被征税的商品,作为与盐铁税并列的重要税种。
△茶饼
宋朝以团饼茶为主,形成贡茶制度,出现了龙凤团茶。同时也生产散茶(松散的茶叶)。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废弃了耗时耗力,损耗茶味的团饼茶。
△皇家专供:龙团
从蒸青团茶到蒸青散茶,再到炒青散茶,炒干制茶可以不损茶味,茶香更正。同时炒青绿茶的发展又出现了红茶,黑茶等多茶种制法。现代机械的引入推动制茶技术到新高度。中国种茶历史悠久,制茶技术不断发展和沉淀,趋于完备。是不是常听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英国人喝红茶是出了名的,他们的红茶虽来自印度,但印度的茶叶却来自中国。
过去,中国垄断了茶叶的生产与制作技术,茶叶市场中国是唯一的卖方,国外茶叶质量极差,无法与中国竞争。为了逆转贸易逆差,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一个园丁被英政府包装成植物学家混入中国,这个人就是罗伯特·福琼。他换上了长袍马褂,加上长辫子,躲避官兵,奔赴武夷山等茶叶产地,从茶农口中骗出了茶叶的工艺和知识,包含红茶是茶叶经过多道工序发酵出来的秘密。△罗伯特·福琼
清政府严格限制茶树树种走私,罗伯特依然招到了8名中国制茶工人,带着大量茶树苗与树种跑到与中国气候环境与土壤环境相似的印度。从此印度茶叶异军突起,茶叶出口呈现压倒性胜利,为成为现在全球茶叶第二大国打下基础。
罗伯特偷走茶叶给国茶带来致命一击,同时国外势力大肆煽动民族情绪,力推印度茶,诋毁中国茶叶。1851年世博会,罗伯特宣扬中国制茶时使用普鲁士蓝染色让茶叶更有卖相。此前英国茶叶进口额90%以上都来自中国,当中国的茶树长满印度境内喜马拉雅山山坡后,这一比重逐年降低到4%。从此,英国完成了求茶到卖茶的角色转变,茶叶变成了殖民扩张的工具,缅甸,锡兰等适合种茶的地区沦为其茶叶产地。中国在偷茶和质疑的双重打击下,小作坊也无法和大机器抗衡,茶叶不再是中国所独有,中国茶彻底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变得一蹶不振。
△小作坊式茶叶生产
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区,有些山区虽不利五谷,却方便种茶。例如甘肃南端的文县,山峦层叠,方便开垦,中酸性的土壤适合茶叶生长,同时山间多起云雾,山下溪流环舞,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极其适于大规模种茶。“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中国幅员辽阔,茶叶种类丰富,各地茶叶都有其特色,茶叶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这条路已经在甘肃、湖北、四川、湖南、云南等多省走通。
△陇上江南(陇南市)的文县茶园
种茶大省的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诗、茶具、茶画、茶事、茶俗、茶村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茶产业以种茶卖茶为基础,卖的好并不是结局,而是要推动茶产业的延伸和多元化融合。通过茶文化旅游让茶园从单纯种植向旅游休闲、文化体验转型,把茶园变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发挥茶叶这一经济作物独有的文化优势。
△江西泊园茶村,斑驳古意,岁月静好
有好茶,有好故事,更有好技术,三位一体,把茶推向新生——茶文化旅游。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区长谭荣兵在媒体见面会上宣布通过产业扶贫,抓住茶旅融合,“纳溪全区的6966个贫困户、19930多人现已全部脱贫。”曾经作为深度贫困县的陕西省汉滨区大竹园镇,种有机茶,对茶产品进行深加工,同时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贫困县变茶旅小镇,超过上万人受益。茶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各地都加入种茶大军,2019年我国茶园面积就已达到4597.87万亩,目前中国茶园面积与茶园年产量依然稳居世界第一。如此大规模的增长必会带来产能过剩,产销不平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只有通过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开拓茶旅融合之路,才能打开更多的消费市场,解决产量过大的压力,还可以让农民等生产者通过建设和服务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在第三产业增加收入。
茶文化旅游: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
上个世纪中后期,全球一体化国际浪潮兴起,国际农产品进出口竞争激烈,城乡差距日益增大,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爆发,台湾的支柱性产业——农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外假日农庄,休闲农业的成功让台湾开始摸索这条道路,1970年台北市文山区设立了木栅观光茶园,标志着茶文化旅游的开局。从此台湾在茶旅之路高歌猛进,不断打造精品茶园,精品茶旅路线, 茶旅的概念快速传播发展到大陆地区。
△木栅观光茶园,因其像被小猫爪子挠过,也被称作猫空观光茶园
集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以茶入旅,茶旅互促的旅游方式。好生态既能出好茶,又能吸引来自城市的人们游览观光。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以旅促茶,让茶叶能够被更广阔的消费者群体所知晓,让游客成为活广告,打响地方茶叶特产的名号;而以茶促旅,挖掘了茶叶生产过程的旅游价值,与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增强了地方旅游的特色。踏过布满青苔的石板古道,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感受氤氲雾气,看绿色的茶海在蓝天的映照下一望无际,清风拂面带着浓郁的茶香。背上小竹楼穿梭其中,悠长的茶歌民调在山间萦绕,弯腰摘下一芽两叶,最后到溪边的露天制茶厂,亲自上手学习如何将茶叶炒青、揉捻、烘干变成常见的茶叶商品,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
△炒茶
如黄山市,其中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国家5A级景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花山谜窟等13个国家4A级景区与其他数不胜数的重点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知名度高,游客众多。作为特产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茶、祁门红茶等产品自然借山川盛名被游客承认和追捧。
△好山好水的黄山地区出好茶,在游客心中是理所当然的
依托已开发成熟的旅游市场进行进一步拓展,黄山市大力打造茶旅品牌,1998年就已经规划建设立体生态茶公园、茶文化特色街等。2019年,黄山旅游股份、六百里茶业公司、赛富投资基金三强联合签约合作,以茶融旅,以旅兴茶,推动茶旅深度融合。依附高级景区的茶旅通过人为后期创造打造茶旅胜地,继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茶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带货加倍。
△贵州省遵义市中华茶文化博览园
△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茶叶博物馆
△浙江省龙泉市的上茶街
此类以体验当地生产生活为主,多以传统风俗或人文建筑等古迹为卖点。虽然周围没有顶级的旅游资源,但是茶乡茶园本身就是旅游资源,通过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把邻近城市变成自己的旅游市场,让繁忙的城市居民在周末能感受到慢节奏、好生态、简单朴素的“自然”生活。
△贵州省建中茶旅小镇
如今,国内生活习惯已发生变化,年轻群体对茶停留在中年老年人边喝边聊天的片面印象,认为喝茶“陈旧” ,不够时尚。同时茶馆等喝茶场所更是固化这种古朴,岁月沧桑悠长的形象。再者,茶叶口感偏苦,而如今消费者更偏好甜食,满大街饮品店的口味基调都是“甜”。相比可乐能带给人们的激爽感与拿铁的浓香丝滑,茶叶的口感与味道都不能直接迎合多数消费者。所以茶饮制品为了能够扩大消费群体而进行创新。奶茶、果茶层出不穷,“茶与糖”组CP,既有茶味,又有甜味,努力提升茶饮品口感,同时改变其大众印象,宣传潮流与时尚,“喜茶”“奈雪の茶”“CoCo都可”纷纷出道,高歌新式茶饮的流行。△受年轻人追捧的喜茶
目前茶产品兵分两路,以奶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抢占年轻人市场,而自带历史传承与健康光环的传统茶饮在成年人群体中站稳脚跟,一直作为赠亲访友的佳品,茶与礼难舍难分。传统茶饮想破圈还有很长路要走。同时,茶叶市场的混乱同样不敢让消费者轻易入圈。旅游场地等多销售平台都出现过以次充好,劣茶卖出天价的事件,痛宰消费者。茶叶市场严重割裂,大众多以消费平价茶叶为主,名贵茶品价格高昂,且假茶泛滥,入圈门槛高,各种宣传销售花式出现,大众望而却步。前有致力于把“生态““好茶”送到每一个微信号的卖茶小妹,刷新着大众的三观;后有高端上流小罐茶陷入智商税争议,消费者以为的大师手工制茶变成了工厂机器生产。
△小罐茶
我国茶企超过7万,注册商标的却只有千个,做起品牌的茶叶又太过昂贵,缺乏大众品牌的亲民度。无数茶企混战竞争,真茶假茶,价值几何,大众都看不透,而之前爆出的农药残留等问题也让人担忧。大众直呼:“茶圈玩不起!”结语
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金叶子,我们辉煌时国茶遍天下,我们受到入侵时,茶也被偷走远种他乡。有人说茶是饮品中的老者,但是它不仅是饮品,更是中华千年文化与炎黄子孙卧薪尝胆,淡泊明志的载体。千言万语凝在舌尖那一点微苦,苦尽甘来是我们最好的愿景。茶像中国一样不老不倒,屹立千百风霜,它只需要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就能重现辉煌,茶旅就是其中的一条。中国处处情不同、景不一。因地制宜,展现地方亮点,打造地方品牌才能把这条路走远走通,一时眼热的盲目复制,徒有其表只能是东施效颦。想搞茶旅,先问茶园:茶园本身怎么样?技术科学吗?景观和谐吗?种植生产方式足够生态吗?茶园是根本,毕竟收拾好屋子才能请客,世界还在等着我们的归来。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