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凭几个纪录片就掀起行业革新,长沙这家文创公司厉害了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144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年来,《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江湖菜馆》,以及爱奇艺《登场了!敦煌》等集文化性、审美性、时尚性的纪录片、文化综艺节目,走红网络,广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在这背后,是新兴的公司“知了青年”对于文化传播和纪实内容的前沿探索与产业思考。“知了青年”是如何让纪录片破壁出圈的?如何把匠人、村落、敦煌等符号转化为鲜活影像与人文景观?如何通过内容做产业体系化解决方案?和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一起来看看。各界同仁若有意与知了青年合作,可联系文化产业评论。



作者 | 周思艺(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董婧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786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并同青年从业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湖南文创很有特色。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有这么一家公司——知了青年,就坐落于浏阳河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并以数字视频创意为载体,在业内获得了良好口碑。

公司创始人李武望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毕业以后进入湖南台,从平面设计做起,到视觉设计,再到视觉导演、导演,最后做到制片人。2015年,离开湖南台,创立知了青年。一路走来,颇为稳扎稳打。

知了青年的第一个破圈产品是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纪录片曾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身上肩负着特定的时代使命人文印记,不因时间的跌宕而黯然失彩。但同时,也因其纪实、沉静、正统的格调,一度让它成为“阳春白雪”,与市场绝缘,难以破壁新生。

但知了青年《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三日为期》《江湖菜馆》等纪录片改变了这种刻板印象,凭借新鲜的文化感知力、创新的影像表达力、时尚的青年传播力,在网络上热火朝天,在市场上广受赞誉,引领了纪录片的新潮流。


创业以来,知了青年已经蜕变为兼具行业价值与产业价值的文化活化公司。知了青年的弄潮故事,是如何讲述的?

打破偏见,浸入时光
寻访文化光晕处

在知了青年的使命和愿景中,“潮”“年轻”“文化”是核心表达,这也是《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等一系列新兴文化纪录片中一以贯之的理念。因为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是知了青年从创立之初就定下公司的使命。

2015年,林志玲担任旁白的《了不起的匠人》播出,刷新了人们对纪录片的想象。精致的写实画面搭配林志玲的港台腔是点睛之笔。


形式之外,打动观众的还是文化内容。在当下时代,文化有着多元的价值底色。第一层底色是家国,博古观今、千年流淌的传统文化浸润了我们历史的命脉,遗留下丰富的文化与艺术矿藏,也构成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底蕴;第二层底色是地域,南川北河,民风异俗的地域文化织造了我们的在地经验,构建了精彩纷呈的空间矩阵;第三层底色是个体,在主流文化之下,一些小众的、先锋的、潮流的声音也频繁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刷新自己的姿态,构成了多元异质的当代色彩。


任何文化都需要进入当代视野才能够成为“活”的历史,“潮”的古物,“兴”的人文。而任何文化产品的打造都离不开对于多重文化价值的发掘与复合。

“偏见”,正是纪录片创作遭遇的一大难题。这种偏见来源于认知的惯性与固化。比如提到“匠人”,人们总会联想到固执、沉重、困窘;提到“村庄”,人们总会想到衰败、破落、自然;提到“纪录片”,人们总是感到正统、宏大、无聊;提到“明星”,人们也会联想到流量、娱乐、没有内涵......


但“打破偏见”,正是知了青年创作纪录片的一大要诀。李武望说:“为什么我们要瞧不起流量明星?为什么一想到传统匠人,就觉得他们要过得很苦,需要人捐助?这就是我要打破的偏见。”


在《了不起的匠人》里,知了青年刻画了70多位匠人鲜明的个性人格、勾勒了忠于审美的生活态度、捕捉了细腻震撼的器物制作过程,自其2016年9月在优酷平台开播以后就走红网络,在“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斩获了“最佳新媒体纪录片奖”。


而在《了不起的匠人2019》之中,知了青年以“手艺新番,少年归来”为主题,掀起了“匠人精神”的年轻化表达,用新旧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演绎了匠艺的传承。可以说,知了青年对“匠人”的重新塑造,是将古老器物与青年精神相映照的活化呈现,是对匠人精神的人性化、大众化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化、消费化表达。

同样,在《了不起的村落》里,知了青年聚焦整体的村落文化,寻访祖国大好山河,集自然之灵、人文之韵、人情之美、人间之色于一体,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乡土的印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村庄,一片故土,一种诗与远方。知了青年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极致共鸣之中,以生动有趣的影像重新解读了“村落”的存在,并且以“村落”为一种古老中国的微缩景观,承载了东方之美,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植根文化,打破偏见,是知了青年在创作文化产品时始终坚持的路径。正是文化价值的沉淀和差异化的表达,使得知了青年的纪录片有了深层的生命力和号召力。《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等纪录片,不但承继了对主流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展望,发挥了“文以载道”的价值引领性,更突破了传统纪录片对文化的阐释,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作的新样态。


凝练质感,强化网感

探索纪实新表达


传统纪录片有着固定的创作单位和受众圈层,因此其视听风格、表现形式也较为固定。而随着消费文化成为市场主角,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也发生转向,娱乐化和审美化倾向逐渐成为具有中性含义的特征。

从“了不起”系列到“登场了”系列,是知了青年内容产品的一次迭代升级。知了青年成功拓展了纪实影像的内容边界与表达空间,以“纪录片+综艺”探索纪实新表达,既保留了纪录片高度凝练、哲学思辨的质感,也融合了综艺趣味生动、喜闻乐见的特征,将中国文化通过新的方式书写出来,活化到影像上。

知了青年与爱奇艺联合制作的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敦煌》就是一个典例。


首先是综艺化的叙事表达。爱奇艺《登场了!敦煌》设置的一个叙事结构便是:由明星组成的“敦煌探索团”拜访“敦煌守护者”,从探索到实践,最终合力完成一项高难度任务,以“复刻敦煌高光时刻”来致敬敦煌。通过这样的综艺化叙事,拉近了“个人”与“敦煌”,“明星”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纪录片枯燥说教的叙事视角,增强了新鲜感、反差感、故事感、不定感,让观众更能被创作者一步一步导引进入敦煌文化。


第二是沉浸式的实景体验。与单一的演播室不同,实景空间具有文化的在地性、心境的广阔性和魅力的不可复制性。敦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前国际交往的通都要邑,荟萃了多元的文明。爱奇艺《登场了!敦煌》将生产空间置于真实的情境,无疑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敦煌文化的本色,并且通过明星的互动式探索和体验,打磨和沉淀了纪实影像的文化质感,以明星的影响力深化了观众对于敦煌文化的情感共鸣。


第三是现代化的视听呈现。在爱奇艺《登场了!敦煌》中,数字技术对“真实”的提炼和现代动感的视听语言造就了纪录片的影像风格,在节目中表现洞窟艺术、敦煌魅影的时候,都选择了高亮度的画面风格和鲜明的色彩,使影片浸润在艺术感极强的观赏体验里。全息技术、高速摄影、全景特写等现代化的时尚表达,让敦煌文化既恢弘于境,也细腻如裳。


第四是融合化的表现手法。爱奇艺《登场了!敦煌》融入真人秀、剧情、动画等呈现方式,通过匠心、飞天、游艺、潮流、音乐、美食、风俗、英雄、色彩、文书十个主题维度,用复原秀的方式把敦煌壁画、文化情境、古典故事表达得更为鲜活动人。立足年轻人的语境,通过拼贴式的手法和趣味性的节变,增强受众存在感、参与感、互动感,让更多人对博大精深的敦煌历史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感知。


正是通过上述策略,知了青年展示了“纪录片+综艺”的美意和创意,凝练质感,强化网感,在行业内引领了纪实内容的新表达。正如李武望所说:“一直以来,知了青年坚持创作人文纪实节目,以‘文化+综艺’的模式发现美、设计美、传达美,这个过程不是消耗能量,也没有被挖空的感觉,而是被文化‘填满’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弄潮而上,纵横发展
释放产业源动力

不管是“纪录片”,还是“纪录片+综艺”的融合,这些指向一个目的,就是如何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而知了青年以纵向系列化为支撑,以横向产品化为拓展,打造“IP”矩阵,以“文化+产业”思维面向市场,将内容价值最大程度地释放。


系列化思维能最大程度地延展内容的价值空间,保持受众的黏性与活跃度,吸引资本不断地投入生产,既是一种品牌策略也是一种经济眼光。譬如“了不起的匠人”系列、“了不起的村落”系列、“江湖菜馆”系列以及“登场”系列。这些系列作品与视频平台共创完成,既打开了流量入口,也丰富了品牌营销的渠道,被业内称为“东方文化潮牌公司”。


其实,知了青年并非是一家纯纪录片公司,更是一个深度整合资源,以产业思维带去区域文化发展的平台。

如果说系列化是纵向的产品链,那横向的多元产品链,则是对区域文化IP进行综合经营。这体现在知了青年还将触角深入文博、文旅、文创等领域,对文化挖掘和还原,与城市、青年构建互动渠道。从题材上开脑洞,拓展文化范畴,聚焦潮流文化,从文旅上集素材,挖掘城市文化,呼唤乡土审美。李武望表示,只有不断开拓边界,才能破壁出圈,才能与更多观众达成共识。


在内容上博古见今,在形式上,知了青年也顺潮而上,通过各种形式赋能,邀请明星艺人加盟,开展#了不起的匠人#线上直播分享会,尝试“纪录片+文旅”“纪录片+博物馆”“纪录片+综艺”“纪录片+电商”等新模式,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拉动产业整体发展。


例如爱奇艺《登场了!敦煌》和正在筹备的爱奇艺《登场了!洛阳》便是“纪录片+综艺+文旅”融合思路的代表。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探索类综艺节目在激发观众对文化知识的兴趣之外,对于文化资源的带动、助推作用也渐渐凸显,这为内容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影像艺术的新支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开展“感知中国”“走读中国”“视听中国”活动。其实,这就是自发性的“感知中国”“走读中国”“视听中国”的鲜活案例。

对于知了青年而言,内容、产品、形式都是可以不断延展的,但更深层面是系统的解决能力。所谓系统的解决能力,其实就是一种整体的底层生产逻辑,是一个最核心、最稳固、最能够抵御和适应外部变化的系统。


在当下社会,文化资源取之不尽、数字科技日新月异、业态边界不断融合、艺术表达不断丰富、受众审美不断细化,每个企业都面对着这样的动态变迁。而不少企业为了实现其商业上的变现,生硬地拼凑文化、盲目地追求网感、模式地照搬IP,失去了文化本身的价值力度。

△文化科技融合的“三维”模型

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文化科技融合2021,迈向数字文化经济时代》提出了文化科技走向深度融合的“三维”模型。知了青年正是依托技术创新的“动力”逻辑、文化创新的“市场”逻辑、业态融合的“生态”逻辑,通过创意内容和科技技术,做产业体系化解决方案,以优质的作品回应了当下文化产品生产的难点和痛点,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活化与时代表达。
 
纵观知了青年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以影像为驱动的文化活化公司。至少在匠人活化、区域活化上,尽展了东方文化、东方之美,传统文化活化得到了完美诠释。

结语

知了青年在行业内的大放异彩,为如何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就像3月22日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文旅融合背景下,要想讲好中国故事,打破固有圈层,与更多观众达成共识,必然需要好的文化资源、新的叙事视角、潮的表现手法、融的产业思路。知了青年以纪实影像为载体,揽人间烟火、谈山河日落、记乡愁古韵、写新风异潮,用小切口微语境的方式聚焦现实,以审美化趣味化的手法呈现历史,实现了文化的活化与创新传播。



 话题互动 
您对知了青年及其各类纪录片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周思艺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