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各大视频平台竞争简史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6
第3199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AppleTv+,Amazon Prime video与Netflix,Disney+,HBO MAX等有何区别?他们相互间的竞争孰强孰弱?


作者|程菲(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董婧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626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流媒体作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娱乐变革,在本世纪头20年里快速发展,流媒体间的竞争也成为了热门的商业话题。

北美,传媒、科技巨头忙着合纵连横来提升自有流媒体平台的市场份额,一刻不停地跑马圈地。国内,趋于稳定的长视频平台对勃兴的短视频发起版权警告,长短视频之争成为文娱领域的焦点话题。另外,如短视频应用TikTok在全球的扩张与被联合绞杀,也吸引了无数的注意力。

其实,流媒体市场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

北美的Netflix、Disney+、HBO Max、Amazon Prime Video,中国的爱优腾芒(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芒果TV)等都是软件服务商,以提供观看渠道为主。当然,现在各平台也提供原创内容。

△Roku在售流媒体硬件(来自:Roku官网)


硬件方面,既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也有台式电脑、智能电视,以及智能电视配套的电视棒(电视棒是连接电视机与外部信号源的设备,它可以将压缩的数字信号转成电视内容,并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信号可以来自有线电缆、卫星天线、宽带网络以及地面广播)、机顶盒、投屏设备等固定设备。

流媒体行业很火热,但似乎很少关注这一群边缘人:以硬件起家、进而软硬件一体、发力原创视频内容的流媒体平台。

北美流媒体:软件厮杀激烈,硬件市场座次排定
 
以2019年11月12日Disney+的上线为信号,至此除索尼外的好莱坞大厂均加入了这场流媒体竞赛。

△北美流媒体平台概况(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各大内容生产厂,一方面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推出含有海量视频内容的自有流媒体平台,如HBO MAX、Paramount +、Peacock;另一方面,不断加码原创自制内容,以吸引新的订阅用户、提升市场份额。母公司多次宣布对旗下流媒体事务追加投资,加码自制内容。维亚康姆对Paramount +投资计划从每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每年50亿美元,迪士尼计划到2024年用于流媒体的投入达到140亿美元-160亿美元,而Netflix的原创内容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2021年给出了170亿美元的预算,颇有军备竞赛的意味。

软件类的流媒体平台竞争激烈,导致整个市场进一步扩大。据统计,2020年美国家庭平均订购流媒体服务达到3.1个,高于上年度的2.7个。近期,安培分析公司称,目前美国的SVOD(订阅型视频点播)和 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是一种服务方式总称)服务拥有近3.4亿的订购量,已超过美国3.3亿的总人口数量。

同时,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变化。2020年以前,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和hulu是传统三强,在订阅数上保持了多年的领先地位。2020年后,随着好莱坞大制片厂加入战局以及疫情带来的增长红利,迪士尼的流媒体业务(旗下流媒体平台有Disney+、hulu和ESPN+,合计订阅会员已突破2亿)快速发展,超越Amazon Prime Video,Disney+和Netflix成为流媒体两强。

目前北美九大流媒体(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Disney+、hulu、ESPN+、HBO MAX、Peacock、Paramount +、Apple TV +),背后都有大型集团作支撑,都在制作重磅独家内容。未来,谁会挤进第一梯队,谁会被淘汰,都未可知。

硬件市场方面,则稳定的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客厅观影系统中用来搭载流媒体平台的电视棒、机顶盒等硬件设备,已经形成了Roku、Amazon、Google和Apple四分天下的局面。

△2020年北美流媒体硬件设备TOP4(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Roku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目前通过Roku的电视棒或机顶盒,可以收看超过150000部电影和剧集,可以订阅Netflix、BBC player、Disney+、Apple TV+等多个流媒体频道。

△Roku目前可接收的频道(来自Roku官网)


由于流媒体和智能电视的发展,客厅娱乐已然转向。全球有线电视市场不断衰退,智能电视市场总规模在2017年已达到143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530亿美元,五年内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0%以上。

终端规模的扩大,市场结构的稳定,使得头部厂商等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去年华纳和NBC环球的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就一直在与Roku、Fire TV等硬件设备商洽谈,希望能够搭载进它们的电视棒和机顶盒。但这两场谈判并不顺利,最终合作协议应该涉及到了过路费、广告分成、订阅分成等利益的让步。

市场格局稳定后,这些硬件设备商也开始转向流媒体应用的开发。目前,四大厂商中除了Google外,都有自家流媒体频道了。不过,Roku channel只在Roku的设备中进行了搭载,也没有涉足原创内容的生产,更像是推出了一个自有平台而已。发力原创视频内容生产,形成流媒体产业闭环的是亚马逊和苹果。


苹果早在乔布斯时代就涉足了流媒体服务的配套硬件。Apple TV第一代于2007年7月正式出货,2010年9月、2012年3月、2015年9月、2017年9月、2021年依此发布了第二代到第六代,苹果公司在2015年曾宣布Apple TV全球销量已突破2500万台。结合远高于Roku Express+(Roku推出的机顶盒设备)的售价,这个数据并不算差。

与iphone、ipad、Mac、Airplay等形成硬件生态闭环,深耕机顶盒市场多年之后,2019年11月12日苹果推出了自有流媒体平台Apple TV+,并宣布集结了斯皮尔伯格等一线实力创作者,斥资60亿美元打造精品原创内容。

亚马逊的流媒体应用开始的比硬件设备早。2006年亚马逊推出流媒体服务Amazon Unboxed,随后在2008年改名为Amazon Prime Video,并于2011年整合到 Prime 服务中。硬件方面,第一代Amazon Fire TV Stick在2014年推出,目前总共出过三代,2018年又推出了机顶盒加上智能音箱功能的Amazon Fire TV Cube。软硬件发展期间,还在2010年成立了Amazon Studios,用于内容制作。

△Amazon Fire TV介绍(来自Amazon官网)


尽管如此,在Amazon Studios发力原创内容制作、进军电影业之前,Amazon Prime Video更多是其 Prime 生态中的一项服务,采用的也是捆绑销售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扩大 Prime 服务的订阅会员以及用户粘性,是其飞轮战略的组成部分。

直到2015年,亚马逊宣布每年50亿美元投入原创内容的制作,签下了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斯派克·李等知名导演,倾向制作独立、小众题材等优质电影后,Amazon Prime Video才成为真正发力原创视频内容的流媒体平台。

手握一堆王牌,也没能打出王炸

在当下的流媒体军备竞赛中,亚马逊和苹果手里的好牌不少。它们已经形成了软硬件一体的流媒体生态闭环,也都是资金充足、资源丰富、创新不断的科技巨头,还有庞大的品牌忠粉做支撑。

但是,它们却处于下风。

Apple TV+与Disney+同一个月上线,但结局大相径庭。主打SVOD模式的Disney+在今年3月订阅数已经突破1亿大关,而且在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多个地区已经上线,形势一片大好。Apple TV+的订阅月费只要4.99美元,是北美头部流媒体中收费最低的平台,另外如果购买苹果旗下硬件设备还可以享受多月的免费试用,在这种低价以及免费的情况下,Apple TV+的订阅用户仍然在1000万左右。市场占有率和增速都远远比不上Disney+,以及2020年推出的HBO MAX和Peacock、2021年上线的Discovery+。

△Apple TV+的苹果播放设备(来自苹果官网)


Amazon Prime Video虽然拥有1.75亿订阅用户,用户数量仅次于Netflix和Disney+。但其捆绑在Prime服务中,并没有单独计算订阅数。再从2020年的增速、原创内容的播放量等方面来看, Amazon Prime Video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这也是母公司亚马逊84.5亿溢价收购米高梅的主要原因。


件起家,打通了流媒体生态闭环的Amazon Prime Video和Apple TV+,为什么不行?

竞争战略的失误

整体上,现在各平台均采取低价策略。每月的订阅费用,最高是Netflix的高级会员,达到17.99美元,但其基础会员也只要8.99美元。其他平台中,除HBO MAX超过10美元以外,其他平台的基础费用也都在10美元以内。这个价格,远远低于付费有线电视的月费。

价格上差距不大,决定了当前竞争以内容竞争为主。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产量竞争,二是质量竞争。

产量又分为内容储备量和原创内容的数量。


海量内容储备是各平台的共同的追求。Disney+上线时,平台有来自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影业、21世纪福克斯等公司的400多部电影、25个原创剧集和7500集节目。半年后上线的HBO MAX,有DC、华纳兄弟、新线等多个厂牌超过1万小时的内容。随后Peacock上线时,则将内容时长扩大了一倍,达到2万小时。

在原创内容上的竞争也是互不相让。2021年,Netflix计划推出70部以上原创电影,Disney+则有超过50部原创电影和剧集生产计划,华纳将在2021年上映的17部院线大片同步上线HBO MAX外,还将上线《老友记》重聚特别节目、新版《绯闻女孩》等重磅剧集。各大制片厂都为旗下流媒体平台加码内容制作。

以数量为基础,增加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是当前平台竞争的主要战略。但是,苹果和亚马逊的战略却出现了偏差。

△Apple TV+的视频内容(来自苹果官网)


苹果坚持走精品原创路线,还挖来了斯皮尔伯格把关质量。Apple TV+上线19个月,总共推出了55部原创剧(11部电视连续剧、6部喜剧、13部非虚构类剧集、11部电影、14部家庭剧和特别节目),这个数量远远低于Netflix的年产量,与其他有制片厂背景的平台也无法相比。更糟糕的是,Apple TV+并没有多少版权储备,内容不足很难吸引、留住用户。这导致就算订阅费用低廉,甚至免费,Apple TV+的会员数量也不容乐观。

Amazon Prime Video的情况比Apple TV+好一点。凭借多年流媒体运营的积累,Amazon Prime Video的版权库是充足的。但是,很明显,Amazon Studios在内容生产上力不从心。自2017年《海边的曼切斯特》《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之后,Amazon Prime Video的原创内容中并没有出现爆款。爆款不足,是Amazon Prime Video市场份额被稀释的重要原因。
 
内容生产经验缺乏

新六大(指21世纪福克斯被收购后,迪士尼、派拉蒙、哥伦比亚影业、华纳、NBC环球和Netflix六家MPA成员,是目前好莱坞大制片厂的代表)中,除了Netflix以外,其他平台都有上百年的制片经验。Netflix从2013年《纸牌屋》开始发力原创内容以来,高产出模式下不断推出精品和爆款,已然转型为成熟的内容制造商。

比较而言,Amazon Prime Video和Apple TV+这对难兄难弟缺乏内容生产经验。从苹果推出的55部原创剧来看,题材上广撒网,创作上依赖IP和明星,整体内容规划没有明确定位,这与已经形成品牌的漫威、DC、华纳兄弟等差距很远。
 
大树底下并不好乘凉

Netflix不断加码原创内容的原因,一是收入模式单一,只有会员订阅费用这一个来源,二是其版权库空虚,依靠外采版权经常被内容商卡脖子。所以,Netflix大干快上,大规模烧钱,既追求原创内容的数量,也追求质量。
不同于Netflix,流媒体应用在苹果和亚马逊的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都太小,整个集团也并非以文娱产业为主。

△苹果旗下的产品(来自苹果官网)


苹果最初推出Apple TV+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流媒体服务为卖点,刺激消费者购买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或苹果电视机顶盒来推动硬件销售。

亚马逊的飞轮战略也大致相同。把Amazon Prime Video打包进Prime服务中,更大的战略意义是为了提升Prime服务的价值,而不是像Netflix、Disney+一样,有很强烈的盈利期望。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在整体战略中只是作为一个配套服务的Apple TV+和Amazon Prime Video,则享受不到HBO MAX被AT&T全力支持的待遇。另外,相较于已经成熟的零售和终端业务,烧钱生产出来的内容产品,不仅利润太低,而且盈利波动性很大。

流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原创内容的生产是竞争力的关键。当前,Apple TV+和Amazon Prime Video处于不进则退的状况。进,需要烧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但不一定竞争得过有好莱坞大厂支撑的平台。不进,则意味着市场份额被稀释,进而影响其他的生态系统。

不过,苹果和亚马逊也并非无路可走。

第一,可以曲线救国。通过提高硬件市场的份额,寻求渠道垄断,再做排他性的平台搭载。苹果公司可以提升Apple TV在高端机顶盒市场上的份额,当装机量增加后,可以选择减少一些竞争流媒体应用的接入,比如Peacock等,从而降低对Apple TV+对竞争。

△Apple TV+ 购买《灰猎犬号》的独播权


第二,与优质内容商的独家合作。优质内容的独播能为平台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独播版权往往需要高昂的费用。Apple TV+烧大量的资金也没有生产出爆款,这种情况下,花费天价版权费外采内容会更加有效。

第三,科技革新,提升用户体验。苹果和亚马逊作为软硬件一体的科技公司,设备和用户体验创新是其他流媒体平台不具有的优势。在互动感、清晰度等方面改善观看体验,甚至以此作为内容的创新点,也是改善当前局面、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



 话题互动 
您对流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程菲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