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本杀和影视剧的互改,能变成一门好生意吗?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6

第3196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剧本杀市场一片向好,影视圈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庆余年》《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早已步入剧本杀改编的路途,阅文旗下的《全职高手》《鬼吹灯2》也已蓄势待发。同时,剧本杀圈也不甘落后,一些知名的剧本杀作品也开始筹备影视化,比如呼声较高的《年轮》。和影视圈的跨圈合作给剧本杀带来是更大的机遇还是更强的挑战?剧本杀和影视剧的互改该看好吗?



作者|郭雪梅(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彭晓仪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4064计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剧本杀是门好生意吗?
 
答案明显是的。有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剧本杀市场规模仍以7%的增幅增至117.4亿元。截至2020年年底,剧本杀在全国的线下店也已超过3万家。
 
剧本杀作为一种线下娱乐方式,其流行程度已大大超越狼人杀等桌面游戏。有报告显示,2018年,剧本杀的核心用户还局限于30岁左右、喜爱悬疑推理的上班族,而到了2021年,整体核心用户有60%是在校学生。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有人甚至提出了“剧本杀是当代年轻人社交娱乐新潮流”的说法。越来越年轻的剧本杀如何继续发展和扩张?影视行业先做出了回答。
 
跨界进军
 
作为剧本杀圈“神级”制作的五人本《年轮》今年年初吹响了跨界进军的第一声号角。在“拨云见鹭”第一届厦门市尾牙剧本杀展览会上,北京超自然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宣布即将开发这部爆款剧本杀作品,预计呈现为网络互动剧。

 
当然,除了剧本杀影视化的动向之外,影视圈对于剧本杀市场也分外“眼红”。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对当下有此举措的影视剧进行统计(不完全)发现,国内已有8部影视作品被改编成剧本杀,另有《世间有她》《全职高手》《鬼吹灯2》《凡人修仙传》《余罪》等知名影视剧正在开发。


无论是影视剧剧本杀化,还是剧本杀影视化,两者对于各自行业的内容制作其实都是一次大输血。
 
对于影视剧剧本杀化而言,影视剧改编让其有更多优质的剧本杀剧本。众所周知,剧本杀最早起源于一款名叫做谋杀之谜的游戏,玩家需要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在不断的调查和推理中寻找到玩家扮演角色中的凶手。
 
因为原始所带有的悬疑推理的内容特性,一般每个剧本只能玩一次,一旦玩过之后,就只能换新的剧本,所以剧本杀常常被称为“一生只玩一次的游戏”。由此也可见,在剧本杀市场中,源源不断的剧本是刚需。
 
另外,在当下剧本良莠不齐、争议颇多的剧本杀行业,背靠大IP的影视剧改编本也会为剧本杀行业带来更多正向关注。一方面,改编后的剧本具有更高知名度、引发新的用户“入圈”;另一方面,剧本杀化的影视作品还能延续IP热度,不断创造收益。

 
更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影视作品强调主配角之分,观看过程中人们只能带入拥有光环的主角身份,体验感单一、缺少对故事立体的感受。
 
改编成剧本杀作品后,因为其游戏对于角色分配平衡的要求,它给予每个玩家所饰演的角色一个完整的故事,补充了在影视剧中的单一感受,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原影视作品的故事,使得整个IP叙事更加完整。
 
对于剧本杀影视化,其改编则体现了更多优势。一方面,强调线下社交体验的剧本杀为了能够吸引用户购买体验,剧本、场景、角色设置都极其强调沉浸感,而影视化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从观感上创造沉浸体验,因此好的剧本杀天然为影视化做好了准备。

 △《明星大侦探》

另一方面,剧本杀编剧在创作剧本时并非传统的面向投资方,而是面向消费者,这使得整个剧本更加贴近真实用户的需求。并且,由于剧本杀的剧本已经先在玩家手中得到“测验”,大范围排除了改编影视剧时剧本bug众多的问题,其影视化后的故事是可期的。
 
就像去年由郭涛、杨子姗主演的都市女性悬疑剧《摩天大楼》一样,前10集的叙事借鉴了剧本杀的逻辑,创意的使用让这部剧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网剧《摩天大楼》,以摩天大楼里10个人的视角,既是还原钟美宝自杀案的背后隐情,也揭露了钟美宝家庭的悲剧故事。

由此可见,剧本杀影视化的路径其实不仅仅给予了剧本和内容质量上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还促使编剧们融合更多新元素、讲好新故事。
 
道阻且长
 
其实,纵观近几年剧本杀跨界的作品,《明星大侦探》《名侦探学院》等综艺节目是较为出色的成果。
 
一方面,本身的真人秀定位让节目如同每个人在真实参与游戏,还原了游戏现场;另一方面,节目所做的创新尝试(例如《明星大侦探第六季》每期都聚焦社会话题,并邀请专家学者给出相应建议)也常在可控范围内,口碑稍跌也无伤大雅。
 
可是对于影视剧与剧本杀的互改而言,其都触碰了作品的核心要件“剧本”,因此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极为惨重的“损失”,这不仅在于影响某部改编作品的口碑或盈利,更在于能影响内核——IP,其本质影响不容忽视。
 
而在今天,剧本杀和影视剧互改已成浪潮的态势下,这样的“不慎”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不确定性:热门一定有市场?

前文提到,剧本杀最早起源于一部悬疑推理的游戏,而一直以来,剧本杀的剧本设定大多也是悬疑推理。在游戏当中,它既能迅速吊起玩家的兴趣进入状态,又能在现实中完成饰演“福尔摩斯”的梦想、体验当侦探的爽感。
 
就像稍早的《年轮》《第二十二条校规》《蛊魂铃》等剧本杀,它们的核心关键词也基本符合最初的剧本杀设定:悬疑、推理和恐怖。而伴随着年轻用户的入场,尤其是年轻女性用户,使得在剧本杀里少有的情感本、欢乐本逐渐占据上风。
 
今年3月19日,淘宝在官微上发布了有关剧本杀的一个热度排行榜,肉眼可见的是,热门的10本剧本杀中有7本是情感本,悬疑恐怖的热门剧本占比很小。
 
△淘宝剧本杀热度排行榜


而同时是3月进行调研的统计报告,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中却显示,不管是男性玩家还是女性玩家,烧脑推理本都远超其他两种类型,分别为45.4%和56.9%。
 
△《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这两者出现的矛盾,在央视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中,知名剧本杀作者白小鹿曾有所说明。如今,情感本的畅销和年轻女玩家的增多相关,她们常常会在玩完后身临其境地大哭,而这样的共情心理则让她们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触。但恰恰相反,悬疑推理本爱好者实际上最抵触分享或者测评,多说一句就是剧透。
 
因此,在进行剧本杀影视剧化的选本过程中,是要去吸引年轻女性玩家二次消费,还是试图转化悬疑推理类剧本杀迷,这是一个需要在未来更多改编作品出现后才能知道的答案。
 
当然,这样的不确定性已经体现在已有影视剧剧本杀改编中,从《成化十四年》《赤狐书生》《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十日游戏》等改编剧本杀作品中可以看到,如今的影视剧改编内容还比较单一,悬疑推理占主体。

 
在去年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几部高口碑悬疑之作之后,悬疑推理类剧集已成为了各大视频网站的“香饽饽”。

无疑,影视剧改编剧本杀的风向也基本呈现这样的特征。但是事实表现出,《唐人街探案3》和《刺杀小说家》这类知名度极高的推理类影视改编,最后产生的效果却不是特别好。

 △淘宝数据

在用户观影或追剧之后,影视剧改编为剧本杀面临的挑战是:部分剧透后的作品是否有人还愿意买单,尤其是知名影视作品。如果改编效果不佳,一来体验剧本杀体验没做好,二来毁原作变成必然。因此,热门影视作品的改编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好效果。
 
剧本套路化:爆款能被复制吗?
 
正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剧本杀市场一样,由于火爆和流行,它已经开始步入越渐成熟的商业化路途,尤其是剧本杀的编剧们,现在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优质剧本内容来源。


而成熟和统一的市场机制必然会用一系列指标来圈定剧本杀剧本的好坏,所谓剧本杀翻台率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快的产出,剧本杀的创作也必然走向人物脸谱化和剧情同质化的路径。
 
再加上推理悬疑本身存在套路,有些剧本杀剧本甚至还是浓缩影视和小说之后的产物,其改编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芒果TV“大芒计划”对于剧本杀剧本的征集要求基本涵盖了流行的剧本类型


而像《庆余年》这部影视剧作品,虽然改编成剧本杀后口碑不错,但其“古风”“推理”的改编风并没有带动《成化十四年》《赤狐书生》这几部IP的改编制作。
 
由此可见,在剧本杀和影视剧互改的过程中,或许IP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了各自受众群的喜爱和认可。
 
影视剧剧本强调观感,剧本杀游戏强调代入感、沉浸感,在角色视角转换和故事立体完整度上,两者又有极大的区别。而当我们谈及改编时,如果失去了原作的味道,就算改编成功了,我们还会愿意称它们为剧本杀(影视剧)改编的作品吗?
 
结语
 
剧本杀产业火热,有人暴利百万,但其也有着残酷的一面。今年4月,闲鱼上以“倒闭了”为理由转卖剧本、道具、门店桌椅等剧本杀商品的数量较3月增长了110%。
 
时间一过5年,2016年开播的《饭局的诱惑》和曾风极一时的狼人杀游戏逐步走入历史,同年播出的《明星大侦探》光环却与日俱增,但已经6季的“明侦”最终还是稍显疲态。影视剧和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能够保留剧本杀的热度,让它逐步发展壮大而非狼人杀式的落败,这还需要时间等待。



 话题互动 
您对剧本杀影视化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郭雪梅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