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综艺去旅游,桃花坞里桃花谷?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6

第3243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日播放的《五十公里桃花坞》是国内首个提出打造理想社区以促进乡村振兴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播出后微博话题阅读量逾25亿,围绕该节目,网络上讨论最多的话题却是明星社恐、孟子义风评反转、CP组合等,而节目中的“文旅+”色彩却被淡化了。值得庆幸的是,《桃花坞》节目中的文旅尝试至少开创了一个鲜明的示范,让明星参与文旅项目建设,赋予文旅融合更多可能性。



作者 | 栀晞、陈爽(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周嘉瑜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856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由腾讯视频打造的群居生活体验类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以下简称《桃花坞》)即将收官,这是国内首次提出要营造“理想社区”概念的综艺节目,将15个不同年龄、性格和职业的人聚在一起共同生活21天,探讨“社区”和“生活”,将桃花坞打造成一个理想社区,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在节目前期,其讨论更多的却是“社交”话题,更是凭借满屏的社交尴尬常登微博热搜榜,众多观众戏称这是《花儿与少年2》之后又一靠尴尬实力出圈的综艺。


但随着节目发展,节目原本想要打造的“理想社区”似乎逐渐显露雏形,一批相关的文旅项目也在节目中一步步搭建起来,那么,由明星创意点燃的文旅项目能否和桃花坞本身的文旅规划共融共建呢?又如何能促进乡村振兴呢?


群居生活体验类节目:理想社区vs大型社死


在桃花坞探讨理想社区营造,确实应景又应题。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以来,“桃花源”或“桃花坞”逐渐成为了世外田园想象的代名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也曾提过要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聚居地。
 
《桃花坞》的选址地是位于距北京50公里外的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该村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国际著名建筑师马清运的青睐,他和他的团队在2018年发起了“桃花坞”项目,意在营造一个逃离喧嚣的美丽乡村。


2020年,梯子峪村主动参与合作,共同开发“桃花坞”项目,促进桃树种植、桃酒酿造和乡村文旅的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如此看来,桃花坞确实是理想社区的实践地。
 
那么理想社区,到底是什么呢?
 
《桃花坞》尝试解答这一难题。然而遗憾的是,营造理想社区的理念是好的,但现实却有些不理想。不要说屏幕前的观众不知所以,就连节目中的嘉宾也云里雾里,他们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自己来干什么”,甚至有嘉宾以为“就是来这过日子的”。


另外,该节目虽然主打“社区”和“生活”,但硬是凭借一己之力以“社交”“尴尬”出圈,相关话题也频上热搜,甚至有网友表示看这个综艺“尴尬到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节目第一期的主题便是“15个人的集体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而光是15个嘉宾的初次见面就占据了大量内容。在第一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中,节目仿佛就将“尴尬”打在了公屏上,张翰自我介绍时,“四大长老”之首的宋丹丹执着于询问张翰的代表作,而张翰多次强调自己是一名演员,隔着屏幕都能嗅到那无处安放的尴尬感。


另外,宋丹丹也曾在节目中多次“死亡发问”郭麒麟、彭楚粤等人“找女朋友了吗”,这种家长催婚名场面一下从屏幕照进现实,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人类的尴尬一定相似!


不仅节目中嘉宾相处会有社死的尴尬,节目组更是亲自下场。第8期,节目组安排嘉宾集体观看前几期的节目回放,让嘉宾以第三方的视角观看自己的所“作”所为,堪称大型“公开处刑”现场。如果说综艺节目中的尴尬有段位,那么《桃花坞》则为王者中的王者!
 
虽然《五十公里桃花坞》抛出的议题是15位节目嘉宾如何打造理想社区,但整体来说,人们对“大型社死”的关注多于“理想社区”。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嘉宾互动所吸引,还有明星试图通过该节目来扭转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最典型的便是孟子义人设反转。
 
节目刚播出时,观众多批其“情商低”,而郭麒麟给予其的评价是“孟姐就是老想耍点小心眼但老被人看出来”。


但随着节目发展,她的“情商低”被“自黑”揭过,原本大黑孟子义的观众纷纷改观,进而吹捧孟姐好可爱。

△知乎上有关孟子义《桃花坞》中表现的评论
 
△孟子义微博自黑图

看到这里,不免发问,这个节目难道就只有“社交尴尬”和“明星洗白”了吗?其“理想社区”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吗?

除了“社交”,《桃花坞》还有什么看头?

 
显然, “理想社区”的打造也不只是说说而已。
 
尽管《桃花坞》社交尴尬话题被频频热议,但是节目嘉宾在逐渐相熟后,也对桃花坞建设做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尝试。
 
理想社区的打造总是离不开物质、文化、情感的聚焦,而《桃花坞》将这一切大都投射到社区文旅业态建设当中了。

1、文化创意项目
 
从节目第2期开始,《桃花坞》开始着实推进理想社区建设,15位嘉宾各自组建小团体建设自己所理解的理想社区。


李雪琴、辣目洋子、汪苏泷建设图书馆,收纳二手书,并附带建设广播站,为远道而来的文艺青年提供文化需求;宋丹丹、舒淇、周杰搭建冥想屋,让那些想要逃离都市的人群能与自己独处,偷得浮生半日闲;张翰、赖冠霖、周也、孟子义扛起了桃花坞宣传大旗,自行堪景、采风,制作桃花坞宣传片,让更多人知晓在北京的50公里外还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彭楚粤与周也建设DIY烘焙坊,希望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能治愈他人。


2、艺术体验项目

不得不说,《桃花坞》还是一个艺术色彩非常浓厚的节目,在陈陈陈和欧欧两位艺术家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艺术活动实践。

陈陈陈热衷于行为艺术,带领大家“集体午睡”以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最终却因中午暴晒搞得坞民怨声载道;他又带领大家玩“真心话大染缸”,想让大家打破心理防线,却因未提前开会商议而搞得气氛十分紧张。


另一位艺术家欧欧则热衷于织毛衣,大树上、天台上、坞民身上,随处可见他给织的毛衣,被誉为“缝纫机王子”。

如果说前期的行为艺术形式大于内容,有些差强人意,那么后期的桃花坞艺术节则做出了很好的弥补,也由此开启了为艺术而奔走的日子。


张翰邀请外援在谷仓外墙上做涂鸦装置艺术《兔子洞》,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搭起一个出入口。


欧欧在六五零图书馆天台上用特殊材质搭建了一个艺术帐篷,供人们休闲娱乐。


宋丹丹动员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幸福大道涂鸦”艺术行动,共同为谷仓到篮球场的道路装点上幸福的色彩。


时尚女王苏芒打造了一场特别的时尚嘉年华活动,邀请村民观看,希望能留下一个属于桃花坞自己的节日。


周杰打造露天电影项目,在L宅放露天电影,与当地村民一起在夜幕下观影,怀念儿时的记忆。


周杰还将谷仓变成美术馆,让桃花坞向成熟的理想社区更进一步。 


由《桃花坞》发起的废旧物品创意改造车大赛变废为美,为桃花坞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增添新色彩。

 
随着桃花坞的文旅业态建设渐入佳境,《桃花坞》节目也接近尾声,15位嘉宾的到来为桃花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理想社区的营造仍在进行中。待节目录制结束,这些文旅项目或将成为桃花坞的新兴业态,吸引更多的游客,助力乡村振兴,也由此开启了一个新议题,即“综艺+文旅”何以赋能乡村振兴?

综艺+文旅何以赋能乡村振兴?


文旅类综艺发展已有数年,而早期电视荧幕中的文旅节目则可以从央视的《正大综艺》外景主持人通过镜头介绍世界各地旅游的美食美景等算起。


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我国网络综艺也不断开发出各式各样的门类来。而网络综艺则一般喜爱邀请明星参与以增添娱乐性和关注度,文旅与综艺的融合也开始出现。
 
比如《爸爸去哪儿》展现了明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场景,同时融合了不同旅游地的冒险色彩,《妻子的浪漫旅行》呈现明星夫妻之间的不同相处模式,选择妻子旅行,丈夫留守摄影棚观看妻子旅行的节目模式,《花儿与少年》则要求明星在没有助理、生活费有限的情况下自助旅行……


可以看到,这些综艺虽然都融合了旅行色彩,但是无一例外,其节目本身的亮点其实在于综艺本身选择的话题讨论上,如《爸爸去哪儿》《妻子的浪漫旅行》和《花儿与少年》依次聚焦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陌生人社交。


而《五十公里桃花坞》则聚焦当下年轻人社恐现状,特意安排不同辈分、领域、性格的明星与素人共同来打造理想社区,通过有趣的旁白和明星的各种“社恐”来引发观众对社交议题的大讨论。


的确,关涉社会话题讨论的综艺会更加丰富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当以综艺+文旅的视角来看,这些综艺的打造只是新鲜尝试,却仍然不够成熟。

无独有偶,除了上述综艺+文旅的形式,还有《登场了!敦煌》《奇妙之城》这类融合综艺风格与人文旅行探索的节目正不断探索新发展方向。

比如《登场了!敦煌》由汪涵、谢可寅和李浩源等人组成敦煌探索团,共同探寻敦煌内部的神秘,演绎飞天等。

 
《奇妙之城》用明星和素人混搭的视角去介绍重庆、厦门等几大城市的人文风光,这些节目同样也收获了一批观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综艺节目作为当下广受人们喜爱的文艺形式,能够结合明星参与和有趣的节目形式吸引观众观看,能够丰富观众对取景地的认知和提升对当地的好感度,随着慢综艺的兴起,乡村旅游热进一步发展
 
如果利用得当,综艺的传播效益的确能惠及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不仅能享受一部分明星的流量红利,还能真实地传递旅游资讯,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
 
同样地,文旅项目的打造也为综艺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借鉴,不断鼓励综艺内容与形式创新。
 
尽管如此,文旅产业与综艺节目二者在利益协调上仍然会存在差异。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综艺节目因其开播时间、网络播出和明星参与等条件能够更多借助取景地的文旅资源赢得更多收视率和商业价值转化,但取景地却很容易随着综艺结束而热度消减,也常常被综艺本身的话题讨论和明星互动夺取了关注度,导致取景地本身的文旅资源曝光不够,一如《桃花坞》中“社死的光环”一度压过理想社区建设和桃花坞项目本身。
 
而值得庆幸的是,《桃花坞》节目中的文旅尝试至少开创了一个鲜明的示范,让明星参与文旅项目建设,赋予文旅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其他节目也正在尝试融合综艺风与文旅风,让综艺与文旅互相促进,共同创新发展。

结语


跟着综艺去旅游,其实是综艺与文旅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从以往综艺+文旅的打造来看,综艺给明星流量、社会议题讨论注入了更多生命力,但往往忽视综艺取景地的文旅产业开发。要想让综艺更好赋能文旅产业,尤其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应当创新两者的融合模式,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从最近播出的《五十公里桃花坞》里有关桃花坞理想社区打造和文旅项目建设,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破茧口。
 
参考:

1、《<乡村合伙人>:文旅综艺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融合》
2、《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出路》
3、《形象·价值·传播:中国乡村题材综艺节目的创新迭代》
4、《乡村振兴背景下理想社区营造研究》



 话题互动 
您对综艺+文旅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6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请扫码加入读者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欢迎报名【北京大学唯一文旅培训班】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栀晞、陈爽打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