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主义,成风化人,中国音乐产业期待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703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内容创作者和内容平台更需要建立起长期主义的行业共识,尊重听众选择又不唯流量论,回归音乐艺术价值又不陷入曲高和寡。作为中国音乐行业的一份子,2022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正在持续与业内外合作伙伴、音乐人和从业者的通力合作,为创造新时代的音乐文化作品贡献一份力量,助力音乐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 | 张瑜(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报告中尤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这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即紧抓好内容和好内容背后的创作者,他们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


因此,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要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承担起责任与使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香港作词人郑国江在音乐献礼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中坦言:“我的词中展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卢国沾是表达中国人的民族大义,而黄霑则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既可以作为精神文化消费,也可以诉说家国情怀,激活内地与香港青年的家国认同感。



如何创作出更多能够激发听众情感共鸣、振奋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如何为优质音乐内容的诞生、音乐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作土壤和环境,是新时期党对音乐行业及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目前整个音乐行业所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业务探索,持续助力优秀原创音乐内容生产,同时关注音乐人才培养并为他们搭建一个完善的成长生态。



从线上演唱会到助力金曲生产

用音乐回应时代需求


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到,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选择以直播或录播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演唱会等演出内容,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0年初,腾讯音乐上线了全景音乐现场演出品牌TME live,原本为线下+线上结合的TME live以纯线上的模式提前推出,正是为了给大众在疫情期间带来更丰富的音乐内容,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疏解了大众情绪。TME live一直坚持至今,在推出2年多以来,TME live累计为听众带来超150场音乐演出。今年,TME live重映了张国荣“热 · 情”演唱会、周杰伦“地表最强魔天伦”演唱会,打造了“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时光金曲大赏在线演唱会,继续用音乐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


△“地表最强魔天伦”演唱会重映


除了创新内容的形态,腾讯音乐也坚定地助力优秀音乐内容的生产,希望创造新时代的金曲。一方面,金曲意味着抛开追求短期流量、拼凑抄袭的音乐作品,真正沉淀下来,关注音乐作品长期的生命力和价值,重归艺术审美;另一方面,金曲又必须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在对艺术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坚持下,才能助力具有更多金曲潜质的歌曲面世:周深用一首《美美》致敬中国动画百年的百花齐放、美美与共;张杰一首《热血天然》献礼建军95周年;陈卓璇《夏末未了》、INTO1-伯远一首《肆意生长》让乐迷拥有了专属2022年夏天的青春记忆。



△听众对《美美》的歌曲评论



从腾讯音乐人计划到制作人联盟

以人才培养促产业繁荣


对优质音乐内容的追求最终是以音乐创作者为落脚点的,优秀的音乐艺术家是时代的代言人。金曲奖在向罗大佑颁发特别贡献奖时,称他拥有诗人的灵魂、思想家的高度和革命家的气质,著名歌唱李光羲也曾说过“歌者的才华是将生活凝练成音乐”。然而,唯流量至上对用心创作者冷落,不少音乐人挣扎于自我表达与生存困境、艺术理想与商业成就之中。


只有寻找并扶持有梦想、有才华的新时代文艺人才才能推动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0月,2022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上,从QQ音乐“你好!大学声”校园音乐厂牌脱颖而出、年仅18岁的腾讯音乐人潘韵淇获得了季军,在腾讯音乐人开放平台的帮助下,潘韵淇也在当天发行了自己的第一首个人单曲《见字如面》抒发了近三年多少人想念却不能相见的共同心声



腾讯音乐昨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如今腾讯音乐人开放平台已经助力超35万音乐人,扶持其音乐创作、宣推、商业化等各个环节。


今年7月,腾讯音乐发起成立了TME制作人联盟,邀请金曲奖等行业资深音乐制作人,打造华语高品质好歌生产新阵线,创造更多镌刻时代记忆的品质音乐。



在流量浮躁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立起音乐行业发展的长期主义理念,更要坚持内容思维,把握“作品”和“人”的关键,创作出更多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情怀温度的金曲作品回应听众和时代需求,助力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话题互动 您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周董新专发布!20篇报告一览当今华语数字音乐世界(下载)

☉靠音乐转型最成功的城市,在这里

☉户外音乐节这十年,撬动了哪些经济?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张瑜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