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应文化数字化重大课题,南京最近做了这些事……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1

第3719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2022融交会日前成功闭幕,从“元宇宙”云上会客到文化数字化新潮迭起,今年的展会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超视听、全方位、跨时空的盛宴,回应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各项重大课题。融交会用鲜活的实践证明了,它作为会展平台的服务与交易“永不落幕”、作为城市品牌的辐射与提升“永不落幕”、作为数字纽带的传动与变革“永不落幕”。


作者 周旋久(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11月26日,为期3天的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融交会”)落下帷幕。21000㎡的超大展会空间,675个文化数字化新场景,360°“在场”体验看展,连续5年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积蓄动能……


2022融交会,越时空对话,跨区域联结,将数字力量刻入基因,让文化蕴藏释放光芒,为人们献映了一场更深刻、更饱满、更长效的文化科技融合盛会。




云上会客,虚实辉映

“元宇宙”体验空间一探到底


在疫情环境下,数字力量破土而出,虚拟空间打破边界,“云展会”“线上看展”等形式已经成为大多数展会活动的必备环节。而随着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愈烈,虚拟展厅亦从1.0阶段迈入2.0阶段,“元宇宙”时代悄然来到。



“元宇宙”看展,是2022融交会的一大关键词。


如何看?观众在“元宇宙”展厅入口,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元宇宙”空间,并根据个人的喜欢选择虚拟人物形象,在“元宇宙”空间沉浸式逛展,一探到底。即使无法前往融交会现场,也能够通过网络共享文化科技盛会,享受“在场”体验。除了移动端,电脑端以及VR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均可以连接进入“元宇宙”空间,实现场景的蜕变。



看什么?675家市场主体超半数都在“元宇宙”空间中设置了云展厅,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鲜活的数字文化力量。在“元宇宙”空间内还有超20家数字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参展商借助Avatar数字分身与观众在元宇宙展厅实时交流互动。除此之外,文化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也在云上会客,二十余位海内外嘉宾云端讲演,与观众跨时空交互,拿出手机,即可一键入座……



“元宇宙”空间,发现元宇宙对展会的重塑力量。


2021年,“元宇宙”概念席卷全球,它既是一个永无止境、想象驰骋的虚拟世界,也是推动各个行业转型,重塑未来商业的新兴力量。从教育、娱乐、生活方式到展会经济,“元宇宙”都带来了新的变革。


而展会,作为对空间行浸、观展交互依赖度极高的一个行业,如何在疫情下借助数字媒介激发活力,离不开“元宇宙”体验空间的构建。“元宇宙”为展会带来了三大突破。



其一是数字资产化,让“陈列”变为“资产”。传统展会中,市场主体往往会设计一个线下展厅,陈列新品,打造体验场景。而“元宇宙”空间则用数字孪生技术再造空间,重构资产,让文物、文创、产品、场景在“元宇宙”中动起来,活起来,成为不会受时空阻碍的数字资产。


△凡拓数创云展位


其二是交互高效化,让“单一”变为“多线”。在线下逛展时,每个人都是单线模式,且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难以做到高效交互。而在云端会客中,人们通过虚拟分身驰骋“元宇宙”空间,与更多主体进行无延迟的社交,从点对点到点对面,极大拓展了交互的界面。



其三是沉浸体验化,让“行进”变为“沉浸”。如果在线下看展,“脚力”是客观的消耗,观众极少能随意折返某个展厅,或即时聚焦自己最想去的展厅。而“元宇宙”空间则无关边界与排列,它像一幅开放的地图一般,既提供体验,又提供选择。同时,通过实时动态三维图像,看展也不再受“眼力”的限制,可以多角度、立体化、高精度地欣赏产品和场景。



在融交会的“元宇宙”空间,走到感兴趣的展位前,还会看到有虚拟人形象和你用真切的声音打招呼:“您好,有什么需要我给您介绍的?”正是这些真实可感的细节,影响了“元宇宙”空间是否真正具备沉浸性。


2022融交会探元之先,集数之智,率先在展会领域应用“元宇宙”技术,将展会打造成文化数字化的典型场景,从内容到形式、从场景到交互,都浸透着科技的思维和数字的力量。



数字潮起,文化蕴思

回应文化数字化的重大课题


亲手绘一只恐龙,它竟可以跃出纸面,在丛林中奔跑;光影交织,《海底两万里》的沉浸之旅不再是凡尔纳笔下的梦幻泡影;手机扫一扫,观众就能与飞翔的仙鹤、古老的龙、巍巍的白象撞个满怀;智能机器人,也能跟人一样写出笔锋有力的毛笔字……



每年的融交会就像是一场飨心怡神的宴会,数字潮起添新色,“满堂花醉三千客”。而展会令人深感惊叹的,不仅是那些奇思妙想,更是面对文化数字化时代的种种课题,进行的深度探索与回应。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简称《意见》),擘画了中华文化全景呈现的美好愿景。今年10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正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为融交会的举办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融交会,聚焦文化数字化的多项重大课题,聚合文化科技融合的先进成果,带来一场数字浪潮、文化风暴。


第一是数字赋能,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那应如何在数字时代“贮存、传承和创造文化”?


德基美术馆将清代画家冯宁所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进行数字化呈现,通过三方互联互通,实现全球首创的“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可复制互动观展模式,让古画与今人跨时空交流,“人在画中游”不再是一场桃源之梦。



初宁陵石刻数字化修复项目通过3D打印修复石刻“独角麒麟、双角天禄”,让1600年前的神兽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走进烟火人间,重振神话光芒。



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应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要求,搭建了“文枢”金陵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打造了“金陵母库”“金陵金库”“文学专题库”“长江专题库”四大板块,破解城市生态级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难题。


△金陵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


第二是深化体系,为数字文化城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基于此,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发布了全国首个数字文化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以“三层、六云、五新”建设模式为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落地路径。



“三层”是指搭建文化基础层、功能层、体验层三大架构; “六云”是指建设文化图谱云、服务云、治理云、生产云、场景云、消费云六大系统; “五新”是指打造数字文化新资产、新品牌、新服务、新场景、新平台五个样板。这一方案,为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整体架构和参照。


第三是夯实基底,新兴技术为文化数字化场景提供启思。


技术创新是数字文化产业勃发的前提,也是想象力的源泉。


南京小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Meta元宇宙品牌“鲸虹皓影”,通过灵活的采集方案、稳定的建图定位能力以及完善的工具链,对玄武展区进行了数字化重构,叠加了创意丰富的视觉元素,让VR体验更加炫酷。


△Meta元宇宙品牌“鲸虹皓影”


苏芯瑞视带来的“裸眼3D技术”,随时为观众构建电影场景,成为虚拟与现实的强纽带。



南京源巍彤芯智能科技的德姆迪机器人,把文档扫描功能向前推进一大步,扫描完一本1000页的书只要1小时。除了可以满足医院病历、银行账单、公积金材料等场景的数字化外,还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了合作,尝试古籍的数字化扫描。


△德姆迪机器人


第四是创新体验,新文化消费为日常生活带来变革。


江苏磐晓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家庭智造万物3D打印机,能够等比例缩放还原北津桥、运河帆船、半山亭等建筑,让“数字乐高”成为全球青少年的新选择。


△家庭智造万物3D打印机


视感科技通过蓝牙点亮琴颈的LED灯闪与APP的游戏曲谱互动课程结合,通过科技手段和游戏化理念,让音乐学习变得高效而有趣……


△视感科技


这些黑科技、新方案、新场景,不仅是融交会核心内容力的体现,更是融交会对文化数字化重大命题的破题与诠释。融交会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聚焦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行业性展会,正是南京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成果,是南京以“一城之展”建设“数字中国”的体现。



从3到N,长效赋能

打造永不落幕的开放型盛会


为期三天的2022融交会虽已闭幕,但是其影响力、辐射力却跨越了时空。“永不落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践行,一场示范。


从3到N,长效赋能,打造“永不落幕”的会展平台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2022融交会积极响应国家要求,进一步提升展会服务效能,集聚一批“元宇宙”浪潮中数字内容策划与制作、数字营销与传播、数字装备与体验领域的市场主体,为成长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展示和交易空间。



融交会将服务思维贯彻始终,不仅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线上平台,还将持续举办产业资源闭门对接会系列活动,撮合融交会平台积聚的企业资源与产业场景方、应用方深入洽谈,进一步强化会展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尾效应”,让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涌流,让服务与交易“永不落幕”。


从城到域,持续辐射,打造“永不落幕”的城市品牌


融交会不仅是代表南京力量、南京创新的一场盛会,更是一个辐射江苏全域,带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高质量展会。截至去年,南京文化科技融交会已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3000家,达成交易超760亿元,接待行业观众超5万人次。今年的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11%,影响力不断破境。



正如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的高度评价:文化科技已经成为南京以及江苏的一张名片,更是文化科技界的一个亮丽品牌。



以南京融交会为代表的会展平台,为数字文化企业孵化、数字文化项目落地、数字文化品牌推广持续供血,正是江苏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引擎,是带动江苏省成为文化科技融合中心的重大项目。在2022融交会过去后,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带动作用仍将持续,城市活力将更加凸显。


从点到面,深联互通,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纽带


融交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桥梁、引领不同行业的融合碰撞,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浓缩于其中,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数字文化生态体系。它既总结过往,亦朝向未来。



一方面,融交会是一个“枢纽”,汇聚数字文化产业的领军力量,展示文化数字化的全新应用。广州凡拓、武汉渲奇、上海亮风台、河南河洛数字实验室、敦煌研究院、上海科技馆、蓝色光标、影谱科技等参展主体,带来数字化赋能的标杆性案例,为观众呈现过去的满分答卷。



另一方面,融交会是一个“元”点,让新理念、新技术充分传动,引发全行业的技术和理念变革,为人们书写未来的奇妙篇章。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陈彦丞便表示:融交会每届都会总结这一年来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在各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为全国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和角度,也让众多文化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获益匪浅。



虽然2022融交会业已闭幕,但融交会对企业的服务“永不落幕”、对城市的辐射“永不落幕”、对产业的传动“永不落幕”。



结语


一场“元宇宙”的奇幻之旅、一副数字文化产业的全景图鉴、一场永不落幕的行业盛会……


2022融交会再一次用新锐的视角、高远的站位证明了,融交会是数字文化产业的“风向标”“指南针”,是集内容力、科技感、服务性为一体的文化科技融合服务平台,是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鲜活实践,亦是“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示范样本。




 话题互动 
您对2022融交会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全国首个!文化数字化的“南京样本”来了

☉南京经验 | 二十大报告“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如何用元宇宙做国家文化大数据、推进文化数字化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周旋久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