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巍:“十四五”文化金融两个支柱、五个抓手

关注文产发展的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725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难点不在“无形”,也不在其“轻”,而在于与资产相关的生产模式与盈利模式。科技金融也经常要面对无形资产问题,只不过科技金融面对的主要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而文化金融面对的主要是版权等无形资产,前者主要生产物质产品,而后者主要生产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及相应的运营、盈利模式,都与物质产品不同,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真正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突破点在于如何适应现代文化工业体系。尽管学界对于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有争议,但这个体系为价值实现提供了明确的坐标。


作者 金巍(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中国财经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于文化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社会各界对文化金融越来越重视。在新征程上,文化金融如何助力文化发展,尤其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作出更多思考。



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成就和不足


文化金融是指金融服务文化生产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机制和体系,其中的文化生产主要是指文化产业。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文化金融政策体系、数个文化金融发展较好的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同时,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债权和股权融资规模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


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现为:一方面,银行业积极创新,成为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文化金融蓝皮书(2022)》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要30家银行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为1.65万亿元,由此推算,全行业的总额应该在2万亿元左右,与十几年前1000亿元左右的规模相比,增长了约20倍。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银行业为文化产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力支撑,切实纾解文化企业困难。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主要体现在债券市场、股票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上。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共发行76只债券,发行总额达541.70亿元;文化企业首发上市融资规模达1201.46亿元,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规模达1295.19亿元。2021年,文化行业私募股权融资数量为565起,融资总额为444.80亿元。这些数据与十年前相比,有了极大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数字文化产业资本市场表现强劲,融资规模达2344.64亿元,同比增长54.59%,占文化产业融资规模的62.45%。


不过,银行业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规模增长较快,只是纵向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文化金融发展仍有很大差距。截至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1.54万亿元。由此可见,只有1%左右的银行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的GDP占比已经达到4.43%的前提下,这个比例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相匹配。而在股权融资方面,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股权市场一直较为低迷,与2016年的高峰期相比有较大差距。股权融资市场呈现低迷状态,表明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例的降低,不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支柱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金融积极赋能。我国文化金融领域有多项工作要向纵深推进,如文化金融与文化财政、文化税收、文化贸易等政策的协同推进,文化金融“四化”(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文化金融工具专属化、文化金融市场专门化以及文化金融服务专业化)等。然而,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是建设好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两个支柱。


第一,建立与现代文化工业体系相适应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


文化资产评估是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支柱。文化资产评估的主体部分是对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而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主体是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文化产业融资难主要是由文化产业的“轻资产”特征决定的,业界一直都在寻找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有效路径。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难点不在“无形”,也不在其“轻”,而在于与资产相关的生产模式与盈利模式。科技金融也经常要面对无形资产问题,只不过科技金融面对的主要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而文化金融面对的主要是版权等无形资产,前者主要生产物质产品,而后者主要生产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及相应的运营、盈利模式,都与物质产品不同,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真正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突破点在于如何适应现代文化工业体系。尽管学界对于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有争议,但这个体系为价值实现提供了明确的坐标。文化资产评估应以这个体系的相关指标回溯资产评估价值,建立资产与文化生产的紧密相关性。


第二,构建以中小微文化企业为重点的文化企业信用评估评价体系。


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是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另一个支柱。良好的信用不仅有助于企业顺利开展融资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商业活动。在债权融资领域,如果企业无法依靠资产进行融资,便只能依靠信用。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也在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或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健全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完善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体系,健全市场化融资担保机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市场服务质量,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建立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文化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进行更有效的行业治理。


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信用评价。一些中小微企业存在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经营关键数据缺乏的问题,而这正是传统的信用评价最为重视的部分。要突破中小微文化企业信用评价困境,首先需要在技术和方法上进行较大的改革。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评价标准中融合财务、经营、物流、团队人员等多方面信息,加大非财务数据的权重。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强化完善评价体系,同时还需要多层次共治共管,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也应参与到体系构建当中。此外,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还需要金融监管、市场管理和文化等多部门强化部门协同,共享数据,建立统一的文化企业信用评价平台。



发展高质量文化金融的几个抓手


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金融本身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文化金融要能够提升资本供给效率、提供低成本融资、实现体系化功能,这取决于文化金融服务体系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以下几个抓手值得关注。


第一,关注制度供给,特别是关注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落地。文化金融发展需要内生动力,金融科技、人力资源是内生动力;制度是基础设施,制度供给也是内生动力。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共政策体系,但仍需要在法治化轨道上更进一步。相信伴随着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落地,文化金融制度供给将向法治化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可以推动制定文化金融相关条例、规定和办法,将文化金融领域的权利义务明确化。


第二,关注文化金融体系构建,尤其要抓住北京证券交易所扩容的机遇。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体系优化和市场结构优化。文化企业融资不能过于依赖债权融资市场,需要更多关注股权资本市场。需要尽快改变近年来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市场相对低迷的局面。扩大直接融资,要重视一级市场,也要重视二级市场。目前来看,要重振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市场,需要抓住新三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扩容的机遇,积极争取“文创板”的更大份额。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为北京的文化企业上市提供服务,也应在服务全国文化企业上市培育方面作出贡献。


第三,关注文化金融生态培育,要着重推动文化企业家群体培育。高质量的文化金融需要多主体、多元化、多层面、多形态的文化金融生态,当前生态体系中较弱的群体是文化企业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都需要培育文化企业家。文化企业家群体不仅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还需要有现代文化产业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


第四,关注体系融合与外部协同,推动文化金融与其他特色金融融合发展。文化金融要融合在现代金融发展的总体格局之内,要与体系融合发展。文化金融既是产业金融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特色金融形态之一,与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自贸区金融等一样,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金融业态,应推动在区域金融改革中深化文化金融变革。建议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协同合作,结合当前正在推进的国家文化金融与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各地金融发展规划,推动文化金融纳入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文化金融与科创金融有许多相近之处,能够互为借鉴、互相补充,有条件的地区应推行文化金融与科创金融融合发展的“双核模式”。


第五,关注文化金融与国家战略的关系,要特别关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文化贸易金融问题。近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服务文化贸易,显示文化贸易和文化贸易金融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文化金融要具有战略格局,要能为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话题互动 您对文化金融如何助力文化发展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独家研判:这10个城市将获国家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

☉美英日德四国文化产业金融模式与启示

☉深度 | 近10年政府文化产业基金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