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5亿次播放,“围炉煮茶”为何成为今冬顶流?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1

第3730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围炉煮茶闻暖香,且喜人间好时节。”这个冬天,围炉煮茶在城市中流行起来,以丰富多样的食材种类、舒适温馨的聚会氛围以及古朴的围炉茶具迅速地燃起了人们对冬天的热情。不管是想叫上三五好友庭院闲谈,拍几组精致的照片,还是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同享受冬日温暖午后的岁月静好,这一桌一炉,都能满足这些需求。


作者 | 田佳宁(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需要仪式感来点缀,季节更替、节日到来等都会成为值得纪念的事情。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热乎乎的烤红薯和糖炒板栗,从去年流行起来的热红酒到今年初冬的热奶宝,饮食总是见证着人们的纪念活动。


△风靡一时的热奶宝和热红酒(图源:小红书)


在迎接寒冬这件事上,一场热气腾腾的“围炉煮茶”成为今年冬天的标配。当寒冷悄然而至,不管是三五好友庭院闲谈,还是和家人围坐桌边,“围炉煮茶”都凭借古朴的茶具、丰富多样的食材种类和温暖舒适的氛围燃起了人们对冬天的热情,也成为了这个冬天的社交新方式。



截止目前,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播放量已达到27.5亿次,小红书“围炉煮茶”相关话题也已被近1200万人次浏览,网友们对于围炉煮茶的热情持续增长,“围炉煮茶”衍生的周边也刺激着大家的消费。


△抖音、小红书“围炉煮茶”的浏览量


传统的“围炉煮茶”,被人们悄然捡起


围炉煮茶这种饮茶方式,有人说来源于云南的“火塘烤茶”,火塘是云南重要的活动场所,人们的做饭烧水、婚丧嫁娶、神灵崇拜和饮食文化都与火塘有直接关系,由此便形成一种火塘文化,烤茶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云南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特殊民俗;


△一家位于昆明的火塘烤茶铺(图源:小红书)


也有说法认为来源于甘肃、陕西部分地区的罐罐茶,罐罐里倒上水架在炉子上,同时在炉边烤上红枣,等水开往里面加入茶叶和烤好的枣,以及桂圆、冰糖等,边烧边喝。


△火遍西安的罐罐茶(图源:小红书)


在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煮茶”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技艺,自唐宋时期便开始流行,唐代时期,茶圣陆羽更是在《茶经》第五篇《五之煮》中系统地讲述了煮茶的全过程,北宋著名词人苏轼也曾写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名篇。



近些年,新中式茶饮十分流行,许多中国茶饮品牌在数量和品质上不断创新,不仅让茶饮重新走进大众生活,也让人们了解到了茶文化,感受到了中国茶的韵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茶”也不断演化出新形态,烤奶茶、花果茶等茶饮不断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围炉煮茶”的爆火,更是为新中式茶饮增添了一笔色彩,许多店铺打开思路,特设“围炉煮茶”产品线,吸引许多人前去体验。


于是,人们或是选择下班后打卡一家氛围感“围炉煮茶”茶室,或是在线购买相关器具亲自操作,沉浸式体验这种悠然自得的时光,品味返璞归真的悠闲生活。



这个冬天,“围炉煮茶”为何风靡?


比起之前坐在咖啡厅里轻声细语,今年冬天的上班族更喜围坐炉边闲话家常,这样的温馨场景与温暖的炉火交相辉映,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围炉煮茶”,除了是一种仪式感外,更离不开这几个原因:


追求新鲜,治愈身心


煮茶,区别于冲泡、调制等追求速度的茶饮方式,它需要小火慢煮,煮茶所用的茶叶也都是一些耐煮的品类,所以如果你没有大量的时间,绝不可能久坐炉前。抛开方式不谈,围炉煮茶也并不是真的为了喝茶、吃茶点,而是享受围坐炉边时的松弛状态,感受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生活节奏搭上社会快速发展的列车疾驰起来,不少人的一天往往是由一杯快速冲泡好的咖啡唤醒,随即进入高强度的工作之中,这样的生活状态日复一日,有时渴望改变现状,但又因为疫情不能到往想去的远方,便只能在家附近找一个新鲜的地方。


近两年,露营、后备箱集市备受欢迎,这正是人们“舍远取近”来调节身心的体现,也表明了大家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围炉煮茶”也不例外。


△某商家的创意海报(图源:美团)


出现在社交平台上的围炉煮茶让更多人忆起了记忆中老家院子里那一壶热茶、少许茶点便可围坐几个小时的闲适时光,于是,与家人好友们选择一个茶室围坐桌前闲聊,感受人间烟火气,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与其说现在的年轻人喜爱茶,不如说人们更享受煮茶的氛围、场景以及自身放松舒适的状态,还有在围炉煮茶时,身心得到治愈的感觉。


线下体验,线上分享


复古的茶具、丰富的茶点,再加上精致的摆盘,人们随手一拍便能“出片”,获得不少点赞。许多网友也被这种精致又舒适的照片种草,随即“雅兴大发”,与朋友来一场别出心裁的相聚,随即将精美的照片再发布到网上,在各个社交媒体间流动,线上线下也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循环式种草。


△小红书上的精致分享(图源:小红书)


商家也拿捏了年轻人的“小心思”,将围炉煮茶的场景搭建的或是精致、或是古朴,摆上精美的炉子和茶壶,再配以色彩丰富的小吃,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在杭州、成都、武汉等地的茶室中,围炉煮茶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许多前来打卡的网友,有的网红茶室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大家追求的多是聚在一起聊天、拍照。这些网络冲浪达人们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不同的社交媒体,收获不少流量。这种线上线下实时联动的模式,共同助推围炉煮茶走向人们的视野。


△各地网友打卡围炉煮茶(图源:小红书)


场景灵活,成本可控


除了选择去线下门店,不少人选择在家里围炉煮茶。在网上购买所需的炉子、茶具,安置在自家院子里、天台上,准备橘子、红枣、柿子、花生等小食,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谈天说地,或是独自捧上一本喜欢的书,在自己的心灵净土独善其身,享受当下的宁静。相比起去往店里的嘈杂和拥挤,这种由自己心意布置的场景更受喜欢。


△家庭版围炉煮茶(图源:小红书)


另外,从所需材料可以看出,围炉煮茶所需成本并不高,比起在线下店的花销,自己在家准备材料成本更低,食材的品质也更有保证。也不用局限于店里提供的几样食材,自己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可以是红薯板栗,也可以是火腿、肉串,茶水里面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添加东西,岂不美哉!



投资“围炉煮茶”,能满足预期吗?


“围炉煮茶”的特色备受人们喜爱,也持续吸引着投资者入局,但是“围炉煮茶”是个值得投资的赛道吗?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又能否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呢?这场伴着冬天而来的温暖炉火能燃多久,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打造“围炉”业态,商家各显其能


围炉煮茶受到人们追捧的同时,不少商家也从中嗅到了商机,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造围炉煮茶的周边。


比如,围炉煮茶让不少人感受到家乡的亲切,于是商家便主打复古、做旧的炉子和茶具器皿进行销售;


△网友晒出的做旧炉子(图源:抖音)


根据传统文化机制在社会言语活动方面的映射,一些线下门店推出一些由柿子、花生等组成的套餐,寓意为“好事发生”,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愿景的追求;



还有一些商家则推出书法作品、美术作品或者精致摆件等周边产品,以帮助消费者营造相应氛围为目的,依据周边产品的多样性,试图围绕“围炉煮茶”打造配套产业链,进一步扩充经济价值,获得更高的收益。



纵观文化与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围炉”业态已经展现出来包容性强、社交属性强的特点,并且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价值。


“围炉”可以被打造成任何形式的产品,任何食物、器具都可以以“围炉”的方式进行。“围炉烧烤”“围炉煮酒”“围炉火锅”等新形式被创造出来,拉进距离,亲密互动,在社交平台掀起一股新的潮流,同时也为“围炉”业态的形成了提供了条件,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行业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


△围炉烧烤和围炉火锅(图源:网络)


警惕盲目跟风,忌被热度裹挟


线下,一些茶室、新式茶饮店抓住“围炉煮茶”出圈契机,迅速推出相关产品与配套服务。目前,各大城市都有推出围炉煮茶产品的茶饮店,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吸引了不少网友打卡,并在社交平台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店铺只是少数。这些店铺多是原本就具有完善的产品线,因此增添一个新产品并不会对整体的营收产生大的波动,只要抓住行业风向标迅速推出产品,便可勇立潮头。但如果盲目跟风,看到“围炉煮茶”在社交平台火热出圈便盲目投资,很有可能被流量裹挟,骑虎难下。


△各地围炉煮茶的相关门店(图源:美团)


根据新浪科技的调查,围炉煮茶虽然在社交平台很火,但是消费者去线下门店的实际体验却并不好。火候难以掌握,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把食材烤糊,由于多数人只是图个新鲜,所以并不会做回头客反复消费。


除此之外,线下门店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由于室内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围炉的场地有限制;季节限制比较大,只能在秋冬天;需要准备炭火、食材等各种琐碎的东西,对人力物力要求高......线下运营“围炉煮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广西疾控发布的“围炉煮茶”温馨提示


目前,“围炉煮茶”带来的热度和流量虽然大,但是也必然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新鲜事物的出现渐趋消沉,这一“网红”的寿命能有多久,只能听命于市场。


电商玩法,一场快速变现的游戏


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凭借人们对围炉煮茶的关注,商家或是迅速推出围炉煮茶周边产品提高销量,或是借围炉煮茶的热度吸引粉丝流量。


△围炉煮茶话题淘宝趋势(图源:淘宝)


茶具和茶叶品牌在这之中最受瞩目。各路主播纷纷在直播间售卖可用于围炉煮茶的产品,为观众介绍自己的茶壶、茶杯、纷繁复杂的茶叶种类,更有甚者,“夹带私货”地介绍咖啡乳饮等各种可冲泡的饮品。


△某店铺抖音直播间(图源:抖音)


不同品牌拥有的资源和粉丝基数不同,带货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一些小品牌自身体量较小、知名度较低,因此直播间的人数并不理想,有时甚至只有几十人。而一些本身比较知名的品牌或者账号,依托自己原有的资源,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些原本就有粉丝基础的博主,也赶上了围炉煮茶的热度,在直播间架起炉子,点燃炉火,营造一场和粉丝的围炉交谈,并为大家安利好物。在这种直播间,博主与粉丝的粘性较高,距离更近,交流也更加亲密,其推荐的产品也容易种草给粉丝。于是,这些博主在和观众聊天的过程中便自然地达到带货目的。


△夏厨陈十二抖音直播间(图源:抖音)


无论如何,围炉煮茶都注定是一场快速变现的游戏。或许在这个冬季,围炉煮茶能掀起一阵巨浪,但随着季节更替,人们对于围炉煮茶的关注也注定会渐渐消逝。因此,在行业兴起时当机立断,能够变现的时候快速出手才是关键。



结语


今冬的气候似乎格外地冷,而热气腾腾的围炉煮茶总能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到温暖。无论炉子是精致还是粗糙,只要炉火燃起,氤氲的茶香给平淡的日子也仿佛增添了一些情趣。人们在炉火的映衬中看到了对生活的期许——可能是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起酣畅交谈,也可能是在春节的鞭炮声中,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也许你只是想如往年一样,通过“围炉煮茶”这一新奇体验开启冬天的“仪式感”;也许你只是在手机屏幕里感受了一次围炉的热闹,随即更加坚定了对烟火气的向往。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围炉煮茶都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和温暖邂逅的机会。


参考资料:

新浪科技:《围炉煮茶「一场虚火」:头部茶企缺位,生活焦虑难解》





 话题互动 您对围炉煮茶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习近平武夷山看茶,茶与文化旅游那些事

☉千年古韵再流行,传统文化出圈走出了新方向

☉收割年轻人的网红轻食,凭啥出圈?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田佳宁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