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过都说好,销量超10万,“爱因斯坦的脑子”被疯抢

第400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100多年以后,在中国的电商购物平台上,他的大脑成了年轻人风靡一时的情绪商品。这到底是个什么商品?又如何完成交易?为何年轻人开始愿意为情绪商品买单?购买“情绪”的背后透露出哪些问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广州日报



近期多位网友反映

网购平台上有不少商家售卖

“爱因斯坦的脑子”,

销量颇为可观,引发热议。



记者登录多个网购平台发现

多家店铺确实在售卖“爱因斯坦的脑子”

价格在0.1元-5元不等


△网购平台页面截图


卖家宣称“付款后自动长到大脑上”

“智商+1”“可送亲朋好友”等。

买下就能长脑子、增智商,

是什么科幻惊悚片剧情?

难道人类真的已经偷偷掌握了

”隔空大脑置换技术”?


“爱因斯坦的脑子”到底是个啥?

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店铺都有销售“爱因斯坦的脑子”。



记者注意到,

在某网购平台

一家售卖“爱因斯坦的脑子”的店铺排名靠前,

销量竟然超过4万;


△一家卖“爱因斯坦的脑子”店铺销量达到4万。页面截图


其他一些店铺也有多家销量上千

综合各网购平台,

类似的产品销量接近10万。


在“爱因斯坦的脑子”商品详情中,有商家写道:“本商品为虚拟产品,无需物流发货,拍下后自动发货,请直接确认收货……拍下后提供娱乐聊天服务,自己去找客服聊天,娱乐项目,介意者慎拍”。


记者点进一家排名靠前的店铺,店家表示,拍下半小时发货,发货之后,“爱因斯坦大脑”即可生效,立即长在自己(买家)大脑上。


此外,拍下为无物流发货,脑电波传递,传递过去的是爱因斯坦电波。同时,还发来一句话:“接下来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般,一切蒸蒸日上,非常成功和顺利。”


△卖家表示,无物流,脑电波传递。对话截图

另一家店铺则表示

购买后,(买家)智商自动增长


△网站提供了不同“爱因斯坦的脑子”的选择。网页截图


智商税or心理暗示?
网友热议


90后的肖肖在面试前下单了个“爱因斯坦的脑子”,她介绍:“买‘脑子’听上去惊悚,其实就是客服陪聊,为你加油。”肖肖坦言,这份心理暗示,让自己也仿佛感觉有了“爱因斯坦的脑子”加持。


也有网友吐槽,买下后智商未必“+1”,但金钱确实是“-1”了。



在留言区,购买过该商品的网友称,“脑子很好用很喜欢”“感觉能考清华”“脑袋真的变‘聪明’了”。


当然,还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的脑子”就是智商税,“毫无用处”“买完才意识到我很傻,果然变聪明了”“买个心理安慰,知道并没有用”。



是否是虚假宣传?律师解读


记者体验发现,相关的商品页面,产品功能介绍并不详细,有的下单后迟迟不发货,有的还不支持退货。


对此,某平台客服回应称,不建议消费者下单此类商品。如果下单后产生纠纷,可以向平台投诉维权。如果怀疑卖家所售商品有问题或者属于违规违禁商品,也可以向平台举报。卖家行为是有记录的,平台会进行排查核实,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将进行下架、扣分等处罚。


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监事会主任张公典律师表示,相关商品不足以认定为虚假宣传,但是商家在出售该商品时,最好做好相关备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但对此类商品,正常人明显可以判断出商品本身并不真实,这是生活常识问题。如无其它违法违规问题,相关平台也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心理学家:情绪产品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应加以规范管理

在“卖脑子”界,除了“爱因斯坦的脑子”,有的商家还会售卖聪明脑、开心脑、文科脑、理科脑、考试脑……商品下方还做了提示“可以备注给某某长脑,需要其他脑请联系客服。”

 

在电商平台还有各种难以想象的无厘头商品,比如“虚拟蚊子”,售价在1分钱到3元钱之间,商家宣称可让“蚊子”精准“咬人”。下单后商家会向指定社交账号发送“嗡嗡嗡”来模拟蚊子振翅,还有配套的视频及表情包,花的钱越多,“嗡”的时间越长。



电影《消失的她》上映后,“骂醒恋爱脑”也登上某电商平台热搜,一家主营此类服务的某平台店铺在6月26日-7月1日,支付额环比上涨超过300%;


还有的店铺会出售“野生大象”“野生霸王龙”等商品,标注“野生霸王龙,已打疫苗,下单后会按地址自己走过去”“野生大象,会撒娇,拍下后大象按地址走过去”……



这些无厘头商品有时被统称为情绪商品,有人根据“功能”对其分类:上述的“虚拟蚊子”“骂醒恋爱脑”属好玩搞怪类,还有“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等缓解焦虑类,“树洞”“云监工”等倾听陪伴类。


这还催生了一种新经济业态。有大学生做起“树洞”生意,表示从今年6月以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单子,5元至10元每小时,文字聊天为主,忙的时候一天能赚近百元。


心理学家陈志林告诉记者,“爱因斯坦的脑子”等情绪产品成了网红爆款,说明了情绪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年轻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关注度,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愿意为情绪买单,“买情绪产品,花费的钱并不多,但能换来一瞬间的快乐和满足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简单而低成本的情绪体验成为了一种放松和愉悦的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产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情绪,但并不能万能解药,更不能包治百病。归根结底,它只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买情绪产品很多是图个新鲜、图个乐趣,在新鲜感过去后还有没有用就不好说了。”陈志林表示,正如高考前动员大会无法提升知识储备一般,情绪产品也无法真正提升一个人的能力与价值。“如果你想考高分,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还是好好学习”。


同时,以“树洞”为代表的“疗愈经济”走热的背后,其实也暗藏不小风险。如“情感树洞”“骂醒恋爱脑”等线上服务,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引发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对于新兴的“疗愈经济”,也应加以规范管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立好规矩,“疗愈经济”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广电总局新规:电视剧、网络剧最多40集

《不良执念清除师》火了,台剧是怎么做到叫好又叫座的?

剧集衍生综艺,如何实现IP“二创”?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维近4000期(持续10年有余,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