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语言习得过程:创造性构建抑或创造性模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初明


摘要:语言具有创造性,可生成新句,这点无疑。受生成语言学影响,语言习得被视为创造性构建过程。对此观点,至今鲜见质疑。相比之下,近年兴起的“续论”秉持以“续”促学的语言习得观,认为高效学用语言的基本思路是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相结合。显然,续论倡导的语言模仿与语言创造性构建明显对立。在续论的框架内,语言的创造性如何体现?这是续论进行理论构建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文章认为,语言习得过程是创造性构建还是创造性模仿,取决于语言习得是基于语法规则还是基于使用。

关键词:语言创造性;模仿;续论;理解与产出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生态语言学

华南农业大学  黄国文  李文蓓


摘要本文认为生态语言学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即语言学应用),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在区分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基础上,本文指出:1)这两个领域都是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内容,它们大同小异;2)语言学家眼中的语言生态学与生态学家所认同的语言生态学是小同大异。本文认为,无论是跨学科还是交叉学科,总有一个学科是核心的,起关键作用的。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异同,说明我们有必要对跨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学;交叉学科;应用语言学


认知词典学界面研究

四川外国语大学  王仁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罗杨


摘要:认知词典学隶属衍生型界面研究,可深化现代词典学研究,并开辟广阔领域,但尚缺乏界面视角的系统梳理。立足于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评析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认知词典学研究有单界面和多重界面之分,前者以结构和用户视角为原型,信息技术、评论、类型和历史视角为边缘成员,后者可细化为双重、三重界面,并以双重界面为核心,从用户、结构节点等主要方面向其他视角延伸。总体说来,多重界面从内容、理论和方法不断拓展与深化单界面,渐成认知词典学的研究焦点,实现方式上国内外研究异同并存。最后,本文展望了国内认知词典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认知词典学;界面研究;单界面;多重界面


汉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推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韩景泉


摘要:本文探讨汉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推导,认为只有非宾格动词在基础句法构造上与该结构相容。这类动词在基础句法结构层面有一个直接内论元,无外论元。根据非宾格分析法,在处所倒装句中直接内论元名词合并在Spec-VP位置,整个推导过程中被焦点化为句末焦点,并冻结在动词组内的基础位置上而不允许再移动。该动词后论元名词在原位与T形成一致关系,取值主格。句首的处所词组居于话题的标志语位置(Spec-TopP),而非主语位置(Spec-TP),是基础生成而非移位生成的话题。本文假设出现在处所倒装结构中的典型非作格和及物动词均已经历过非宾格化,转化成了表存现意义的非宾格动词。因此,处所倒装句中的动词可视为存现意义非宾格动词。事实表明,基于语段理论的分析可以为汉语处所倒装结构的主要句法、语义和语用特性提供合理解释。


关键词:句法推导;处所倒装;非宾格;基础生成话题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体限制及生成机制研究

聊城大学  刘宾  

中国传媒大学  李大勤


摘要: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和“没”的体限制问题,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和“没”与“not”的异同。研究发现:1)“不”和“没”的生成与体限制无关;2)轻动词“有”是“不”和“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有”进行投射,则否定词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没”,否则,实现为“不”;3) 音系部分的解读机制等最终导致了“不”和“没”与“not”的不同表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在深层句法层面对“不”和“没”做出统一的分析,也为与否定相关的跨语言变异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关键词:“不”;“没”;体限制;轻动词;汉英比较


加标理论视角下的论元增容结构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  田启林


摘要:对于论元增容结构这一语言研究热点,有个现象尚未得到统一解释,即该结构中的受事不可以进行话题化、关系化或省略操作。本文在加标理论框架下探讨该现象,发现该结构中的轻动词短语内有一个引入非核心论元的非语段中心语。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受事不能进行话题化、关系化或省略操作。若它进行上述操作,受事在加标运算开始时将无法跟弱中心语进行题元特征匹配。这会导致受事的空语类出现在没有标记的结构中,致使其空语类不能获得合适的解读。


关键词:加标理论;论元增容;空语类


汉语学前儿童隐喻产出的跨域映射特点及发展趋势

华南师范大学  潘攀  周榕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一位4岁10个月儿童进行持续21个月的个案追踪,收集其自然产出的隐喻,再借助图片描述任务,对120位不同年龄的幼儿园儿童进行诱导隐喻产出实验。综合各年龄段儿童隐喻产出的数量统计分析、语义标注和隐喻程度判定,发现汉语儿童在学前阶段具有跨域映射的隐喻产出能力,该能力发端于4岁初,关键期在5岁中期,并具有从自我关注到具身体验、双域映射、过渡式隐喻以及U型发展等特点。这种跨域映射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认知能力、概念范畴化、相似性识解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折射出隐喻思维在人类早期概念掌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跨域映射


分裂式“是”字句预设穷尽性的实证研究

浙江大学  刘莹  

马里兰大学(美国 )杨雨岸


摘要:分裂结构可以表达穷尽义,而这种穷尽义的属性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主要观点可以分为语义和语用两大阵营,细化为断言说、预设说和会话隐含说三类分析。本文以汉语分裂式“是”字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义学的测试方法,对比普通话母语者对分裂式“是”字句和其它几类表达穷尽义的结构的理解,以检验上述三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断言说和会话隐含说,将“是”字句的穷尽义处理为预设更符合母语者语感和语言事实。与Zimmermann et al.(2020)的研究发现相比,汉语分裂式“是”字句的穷尽性与匈牙利语分裂句相似,但强于法语、英语和德语分裂句。研究结果为“是”字句更精细的语义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也为分裂句语义的类型学研究增添了新的例证。


关键词:分裂结构;“是”字句;穷尽性;预设


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加工的影响研究

宁波大学  余梦婷  于善志  林立红


摘要:本文基于具身认知观,使用E-Prime 2.0在线测试、SPSS数据分析及R语言编程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情感加工中人称视角的启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验从不同人称视角呈现情感效价事件句,收集受试对情感词的反应时及对判断句的准确率。研究发现:1)不同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加工的影响趋异:积极文本中,第二人称视角下对正价词的反应时短于第一、三人称视角;消极文本中,第三人称视角下对负价词的反应时最短,第二人称视角下反应时最长;2)情感效价对准确率无影响,人称视角对准确率有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视角下准确率最高,第二人称视角下准确率最低。研究结果证实了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语义加工的启动效应。


关键词:具身认知;人称视角;情感效价;二语在线加工


基于论证的英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效度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马利红


摘要:英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研究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但评价的有效性尚待验证。文章通过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式对英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进行效度验证。913名学生参加了测试,两组评分员参与了评分。再以写作能力及思辨能力测试结果为校标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并通过评分员访谈、评分员有声思维、受试答题过程分析等方法收集效度数据。质性和量化数据分析结果为英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提供了评分推论和外推推论环节的效度证据,这对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和评价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式;思辨能力;英语写作;效度


研究生在合作写作中的评价资源运用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叶洪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凯伦


摘要:学术写作通常涉及作者对命题和论点的立场、态度及评价。本研究基于评价系统,通过分析写作文本、访谈及小组讨论记录,考察研究生在小组合作写作中的评价资源运用及其背后的社会互动要素。结果显示,合作写作文本以鉴赏资源为主导,抑制个人情感表达,同时通过投射外部声音及运用模糊词来扩张潜在对话空间。活动系统分析发现,各级写作共同体能够帮助作者感知文本多声性,写作资源使学生积极应对语类及学科差异,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利于作者创设恰当的评价理念。总之,学生通过活动系统内的互动和中介效应实现了评价意义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的双重构建。


关键词:合作写作;学术写作;评价资源;活动系统


整体外语教学中的意义表达活动及实施建议

西北师范大学  梁海英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韩宝成


摘要:本文在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意义表达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整体外语教学中意义表达活动的本质及过程,针对如何开展意义表达活动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具体建议为:依据语篇的语类特征,按照“语篇初创”“师生互评”和“作品展示”三个环节开展意义表达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从社会语境出发,依据该类语篇的交际目的、具体的情景语境选择适切且富有新意的意义表达方式,匹配适宜的语言形式,最终获得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能力。


关键词:整体外语教学;意义表达活动;语类


相关阅读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声明】感谢《现代外语》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现代外语》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