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蒂夫:大理上银村的第一个洋村民

2017-08-10 张瑞峰 温欣榕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点击上方关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文/张瑞峰 温欣榕


跨国夫妻史蒂夫夫妇


“三块一斤,你可以给我便宜点?”

“不能了。”

“价格好,我知道。就拿一斤吧!”

早上7点,高原的太阳还没完全升起,云南大理苍山脚下的上银村,两位特殊的村民很早就出门了。这两位村民是一对跨国夫妻,英国人史蒂夫和他的中国妻子陈虹琳。

在大理最繁华的白族集市上,来赶集的大都是本地白族村民,作为一个外国人,史蒂夫却也是这里的常客。和大家一样,他自己买菜,还跟阿婆开起了玩笑。

“我去拿碗。”

“我还有一根油条。”



爱逛早市的史蒂夫


每次来到集市,史蒂夫都要吃上一碗自己最喜爱的当地早点——稀豆粉。

史蒂夫和妻子陈虹琳在上银村的家,也是他们正在经营的一家酒店。酒店有点与众不同,史蒂夫特地将它开在了远离市区和人群的村子里,取名叫净地静修酒店,一个院子八间客房,通常接待的大都是团体客人。今天上午,酒店就接待了一个瑜伽团队,这是他们的老客户,要在这里进行瑜伽课程,酒店的任务就是负责这个团队的一日三餐。

午餐的准备工作刚进行了一半,史蒂夫就急忙走出酒店,原来,在酒店的后面,有一块空地,史蒂夫把它改造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菜园子,不仅种了很多蔬菜,还养了很多只鸡。有客人来酒店的时候,他总会就地取材,以保证提供给客人最健康和新鲜的食材。进了菜园子,史蒂夫就迫不及待地直奔鸡窝。边摸鸡蛋,边对鸡说“不好意思”。每次拿到新鲜带着温度的鸡蛋,史蒂夫都格外开心。更有趣的是,他竟然还给每只鸡起了名字。他一边叫鸡的名字,一边和鸡说再见,然后回到酒店里帮阿姨一起准备午餐。

千万不要以为史蒂夫只是一个每天逛逛早市爱喝稀豆粉的买菜大叔,在来大理之前,他在上海可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板。一个大城市的商业精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大理上银村第一个洋村民


2001年,史蒂夫从英国来到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涵盖多家国际知名品牌。

事业的成功,让史蒂夫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裕,但大城市工作的压力和强度也让他越来越吃不消。每天工作十分忙碌,早出晚归。“早上7点出去工作,晚上8点才回到家,草草吃完之后睡觉。然后明天继续一样的生活。”

2006年,史蒂夫结识了同样在上海打拼的江西姑娘陈虹琳,两个人情投意合,很快走到了一起。与史蒂夫一样,妻子陈虹琳也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板,那时候,他们非常繁忙劳累,都很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但两个人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很难割舍得下。

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突然降临。妻子陈虹琳突然病危,她已经把临终遗言都想好了,两个人曾在手术台上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一擦眼泪,两个人都不敢相信,这可能就是我们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了吗,以后就永远都不可能再见了吗,现在想想都很难受......”两人至今回想起这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依旧情绪失控泪流满面。这次生死经历,突然让夫妻俩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

他们准备告别过去那种生活。

4年前,史蒂夫和妻子来大理旅行,在路过上银村的时候,这个背靠苍山的小村庄让他们停下了脚步。史蒂夫回忆道:“这里是最漂亮的,我觉得,这里就是我们的地方。”就这样,两个人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卖掉了在上海的房子和公司,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大理。想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决定开设一家特别一点的酒店,为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静养的地方。

终于远离了大城市的繁忙生活,上银村青山绿水、景色优美,自己拔生菜、拔萝卜,史蒂夫觉得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世外桃源。然而,美丽的新生活从此就开始了吗?



一波三折,入乡随俗


上银村是一个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所有的村民都是白族,在史蒂夫来村子之前,从没有外地人或外国人来村居住过。

4年前,当史蒂夫来到上银村打算租一个院子做酒店时,对于这个陌生的洋面孔,没有一个村民愿意把房子租给他,有点沮丧的史蒂夫无奈之下只好去找村委会。村委会主任组织召开了会议,觉得史蒂夫很诚恳,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同意了租房事宜。最终,村民们表决,同意把一处荒废的老学校租给史蒂夫,租期20年,当史蒂夫把照片发给上海的一位朋友时,他的朋友立即打来了电话劝他不要租。原来,这所老学校荒废太久了,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最终,修缮这些老房子成了史蒂夫和妻子的头等大事,他们前前后后花费了两百多万元人民币才建成了现在的酒店。

别看如今史蒂夫和村民们相处融洽,4年前刚来到上银村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村民们对他投来的都是异样的眼光,甚至还会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史蒂夫回忆:“他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来这里。”面对村民的质疑,史蒂夫虽然很无奈,但为了消除这种戒心,他又不得不想办法入乡随俗。

一户村民家的乔迁酒宴,史蒂夫也受到了邀请。一大早,他就带着妻子和朋友带着礼品赶到了酒宴的现场。离中午酒宴开席还有一段时间,很多村民便都自发组织前来帮忙,第一次受邀参加的史蒂夫情绪激动,他也打算入乡随俗,加入到帮忙的队伍中。帮忙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史蒂夫就发现这个院子只是用来准备酒宴的,村民的新房子是在隔壁,史蒂夫想正式拜访一下新房子的主人。

史蒂夫四处寻找起房子的主人,因为他给主人准备了一个红包。虽然在英国,史蒂夫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红包,但中国的这个习俗他却可以欣然接受。

酒宴结束后,当地村民还自发组织表演了一场白族舞蹈。热情的村民还把史蒂夫拉进了跳舞的队伍中,史蒂夫也努力尝试了一下。一场热热闹闹的乔迁酒宴给史蒂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他跟村民的感情。

史蒂夫这些入乡随俗的方式,让他和村民们融合得很快,村民们也逐渐开始接受了他。但没过多久,与村里一位阿婆发生的矛盾,让史蒂夫夫妻与村民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妻子陈虹琳回忆了事情的经过:“村子里几个顽皮的孩子翻过院墙跑到了院子里,我就抓住这几个孩子,想把他们带到他们父母面前,让父母告诉小孩这样随便闯进人家里是不对的。”正在陈虹琳和史蒂夫带着孩子想要出门的时候,隔壁邻居的一位90岁的阿婆挡住了去路。阿婆看到最小的孩子被吓哭了,就坚决挡住陈虹琳,让小孩逃走了。这件事情发生后,史蒂夫和妻子觉得跟阿婆的矛盾肯定结下了,两个人和阿婆的关系也僵了下来,甚至村民们都会跟他们断绝来往,但没过多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们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妻子陈虹琳生病一直没好,阿婆在院子里烧东西,让陈虹琳从火堆上跳过去,虽然看起来这个方法不科学,但阿婆的确是在关心陈虹琳的康复,陈虹琳被阿婆深深感动。后来,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村民们的善良和纯朴,深深打动了史蒂夫和妻子,这让史蒂夫更加坚定,这个美丽、祥和的小村庄就是他内心寻找的家园。从那以后,夫妻俩经常到村民家做客,还会给村民们带礼物。走在村子里,不管是否认识,他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慢慢地,他们和村民们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



特别的酒给特别的朋友


史蒂夫有时也会邀请村子里一群特别的朋友来家里聚会。这天,为了招待大家,在朋友们还没来之前,他打算去购买一种独特的酒。

“你好,你好。”“你好,阿婆好!”一路打招呼到了村民老赵家,老赵自家酿造高粱酒,因为好喝不上头,在十里八村非常有名,史蒂夫也成了老赵家的常客。

到了老赵家,热情好客的老赵非要跟史蒂夫喝上一杯才肯让他走,还执意不收史蒂夫的钱。

聚会的时间到了,应邀参加聚会的客人们陆续来了,他们都是来自各个国家、受史蒂夫影响定居在上银村的外国人。大家都带来自己做的各种美食。在小小的聚会上,大家用美食交流着情感。

村主任说,史蒂夫来了以后,接着各种外国人都来了,村子的经济活跃,空闲房子越来越少,价钱越来越高。在上银村的4年,史蒂夫不仅让村民们接纳了自己,更因为史蒂夫,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里,便成了史蒂夫永远的家。

(本文由CCTV4《外国人在中国》栏目组推荐)


史蒂夫在菜市场买菜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8期,

责任编辑:吴星铎



往期精彩链接

体育“大使”司马安的冰雪奇缘

我们用六年时间讲述了多少中国故事

我在中国,我爱中国

体育外交如何助力“一带一路”

扎实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留学生步入中国职场

贝壳求职签证记

国际创客的“国际创客走廊”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征稿启事创刊于1989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主管、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2642/C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1-0114
邮发代号:
82-444

以“访天下英才,汇全球智慧”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智力引进工作和国际人才交流为使命,主要报道外国专家中国故事、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交流等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在华外国专家为主的外宣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杂志官网www.wetalent.com,微信号wetalent。


人物(双语)外国专家、国际高端人物的中国故事;
纪实:观察、解析聚才引才的典型案例;
观点:探讨国际人才引进、交流等热点话题;
读书:书海泛舟,名家书评;
一带一路: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贸易等;
往事:追溯引才精彩篇章,回顾专家魅力人生;
我与外教:展示外教生活,传播中外友谊;
国际朋友说(双语):与外国青年专家、留学生交流国际、国内话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中国故事(双语):解读中国现象,点评在华生活。

1.来稿以2500-5000字为宜。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或删减。
2.欢迎为文稿配发图片,或专门以相关主题图片投稿,图片要求:1Mb以上,并配图片说明。
3.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4.请在面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QQ)等信息,以便通联。
5. 投稿信箱:wetalent@safea.gov.cn,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文章标题或主题。
6.稿件应为原创首发。如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转投其他刊物。






长按.识别.关注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长按.识别.关注

引智中国


   责任编辑:张贺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