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用户。用户一句话,可抵千万金!
我们(的HIS)不再是我们(原来那家),我们(使用HIS的人)依然是我们(原来那拨)。
尽管用了一句流行语开场,但是需要说明一下,文中的HIS指的是广义的医院信息系统,并非狭义的HIS系统。
其实,领导们对于更换HIS的要求很简单:“不用告诉我你们用了哪些先进技术,临床只关心好用不好用。”把“好用”进行抽丝剥茧,可以分为“业务”、“管理”两个维度,前者关乎临床,后者面向管理人员。
心理学上有“同理心”这个概念,我们不妨感同身受地考虑一下临床需要什么?临床需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临床需要在他们需要某项内容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得到;临床需要专心于诊疗活动,而非操心项目价格、费用流向是否正确。HIT人(包括提供产品的乙方)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HIS应该是怎样的,我们面对的是临床用户,他们其实是很“霸气”的。借用黄晓明同学的口头禅: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有幸参加过几次医学会议,医护人员在主题报告中提及类似“互联网+”、“5G”、“远程医疗”等概念的时候,思路与HIT人截然不同。我们讲的是实现、是满足、是方式、是技术;他们聊的是痛点、是实用、是便捷、是贴心。如同一个是短波,另一个是中波。
道完临床,再来看看管理人员这边。我举例一个现象,各位读者看看是否也遇到过:HIT人与管理人员谈HIS,往往说得更多的是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互联互通测评标准、智慧医院分级评估标准等。这属于本职工作范畴,无可厚非,但好像管理人员不是很积极、很敏感,双方似乎没有达到“共鸣”。为什么?人家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大型医院巡查、医保飞行检查、物价检查……个个都是硬货,个个都关乎医院门面,最关键的是:个个都需要从HIS调取数据。这些只是临时性任务,更别说管理人员关心的日常管理数据了。看官们,你们说HIS系统的压力大不大?
人人都知道“三高”对健康而言是威胁,不过HIS还真需要“三高”——高稳定性、高人性化、高准确度。怎么实现?我提三个建议,请医院信息部门以及理工科背景居多的HIS开发人员一起讨论。
估计大家会感到奇怪,HIS和眼科学沾边儿吗?事实上,细小的字体,即使努力靠近注视、增强调节,往往也难以分辨清楚,注视稍久即可出现疲劳。人的视网膜感色范围以蓝色为最大,绿色为最小,一般顺序为蓝、黄、红、绿。健康人群的颜色偏好顺序为蓝、红、绿、黄、橙、灰、紫、白、黑。这些都是细节,如果你辛苦更换的HIS系统让人第一眼看着就不舒服,那还不如不换。
又说到心理学了。更换了HIS之后,用户在评价时一定会涉及“锚定效应”:如果对新换的HIS系统第一印象不佳,那后续的负面评价会根深蒂固。所以,HIS厂商们别一门心思沉迷于研究技术,临床根本不在乎你用了啥。多学学思维导图吧,多和临床聊聊吧,他们的每一步都有思维路径可寻。掌握了路径,可以让HIS更适合临床使用习惯。
学会拔高一层,学会使用管理学。简单点说,首先学会与管理人员聊天,听明白了、懂意思了,再谈HIS。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案头书籍别局限在本专业的医疗信息化,医院管理学、跨专业的书籍都可以纳入“法眼”。一遍不懂没关系,多翻几遍好了。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用户。用户一句话,可抵千万金!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一下:技不在深,好用则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对于HIS而言,就是紧紧依靠用户。想明白这事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HIS”这个命题就迎刃而解了。柳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规划综合科科长。入选“十三五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技术与管理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互联网+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南京卫生信息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