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了上系统而上系统,而应通过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找准问题和痛点,从医院战略、业务需求和实现目标的角度去建设系统或完善系统。
陈金雄专栏 | 如何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年度规划?
又到年底了,各家医院都在准备来年的信息化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最近我走访了一些医院,帮助医院做规划或为其提供解决方案,有一些感悟,归纳总结出来,希望对大家做年度规划或计划时能有所帮助。
一是前瞻性。前瞻性就是要去思考:未来3-5年乃至5-10年健康医疗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医院要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未来的医院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从而引领而不仅仅是迎合医院的需求。
高质量发展、按价值付费(DRGs/DIP)等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让医院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一方面为医院信息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重构了医疗业务模式。
2021年,我讲得最多的内容就是数字化转型,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医院相对还比较寂静。设想一下两家医疗水平相近的区域性医院,一家提前进行数字化布局和转型,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构建全新的医疗生态,能够整合更多的医疗资源,对服务过(或关注绑定)的人群进行有效管理和干预,让服务在线、医疗在线,从片段式诊疗发展为全流程管理,从被动式诊疗进化为主动式服务;另一家还是传统的服务模式,不知道当地老百姓有什么健康诉求,服务过的人是谁,更不知道患者回家后有什么需求,还是守株待兔式被动地在门诊大厅等待。试想:3-5年后,两家医院发展还会差不多吗?
二是针对性。针对性就是不要为了上系统而上系统,而应通过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找准问题和痛点,从医院战略、业务需求和实现目标的角度去建设系统或完善系统。我参加过一些医院的信息化规划论证评审,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除了要上什么系统以及要通过什么评级外,看不到太多对医院战略、业务痛点的介绍和需求分析,缺乏深入细致的、对现有系统的分析评价,这样的规划针对性也就可想而知。系统是死的,需求是活的,系统只有融入到业务场景,通过解决问题来创造价值,才是有灵魂的。
不管什么类型的医院,要实现智慧医院目标,所要建的信息系统大同小异,但各家医院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需求不同,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不同,对医院信息化下一阶段的计划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
信息化建设与治病救人从方法论上来看没有本质区别。中医强调望闻问切,西医强调望触扣听,本质上都是遵循证据、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不能准确地诊断,自然就不能有效地治疗。看病如此,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对现状的有效分析和对痛点需求的充分把握,是做不出一个好的规划的。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现实中却很难执行到位,一方面跟医院的重视程度有关,看不好病会死人,信息化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却好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跟专业化程度有关,对医院来讲,看病是专业,信息化就不认为是专业了。
三是专业性。明确了战略性方向和针对性的痛点需求,这时就要发挥专业性的作用。医院信息化不是信息系统的简单堆集,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满足医疗领域的特殊需求。所以一定不要把信息化理解为单纯的信息系统建设,除了系统以外,战略定位、模式设计、流程优化、数据打通以及系统集成等甚至更为重要。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和专业性指导,单纯建系统或换系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一直把信息系统产品分为小产品和大产品:小产品是看得见的,比如PACS/RIS、LIS、门诊医生站、移动护理等系统,大产品就是围绕需求,对这些小产品进行有效设计、制定解决方案并让方案落地,从而实现业务目标并创造价值。现在市场上不缺小产品,大部分医院也都建了不少由小产品构成的系统,更缺的是让小产品创造价值的大产品,大产品更需要专业性的力量。
四是技术性。医院信息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规划中还是要充分应用新的技术,体现技术的价值。在《2014-2020年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中,我提出两个观点:要充分认识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构建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把握新技术应用落地的条件,既要热情拥抱,不要排斥,积极跟进、学习和体验,思考与行业的结合点,可否产生应用创新?又要科学对待,思考、创新如何用新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以及推动应用应该具备的客观条件等。
五是政策性。医疗是强政策性的行业,等级评审、绩效考核、智慧临床、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互联互通等都对医院信息化提出要求,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政策调整等,这些要求肯定要纳入医院信息化的年度规划中,当然最好是在聚焦业务核心需求、解决业务痛点的前提下,顺势而为地完成政策要求的目标。
最近几年因为离开体制,我有更多机会去帮助更多医院构建智慧医疗体系,也更愿意从战略上助力医院的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从不确定性中去寻找确定性,从而让数字技术发挥更大价值。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