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和“藏着”有关的人生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和躲藏有关扣人心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有的为了理想牺牲个人自由,有的仅仅为了活着就用尽全力。
“毕竟生命是美好的——太美好而不忍心将它放弃,不是吗?”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都切身体会到“藏着”的不易,经历了理智(藏住)与情感(出门)的激烈对峙。
而在距离上海3901公里的新疆,两位格致出版社的年轻编辑在“藏着”的同时,也因阅读而对这段经历产生了独特感悟。1.藏住了,就能赢
我社编辑 兔子
现在回忆起当时浦东机场的情况,大概只有半数人戴上了口罩,那时候年味儿很浓,往来人群中有一种要过年放假和归乡的喜悦感。送走他,第二天我就与父母踏上回陕西的自驾之路。
仅仅过了一天,疫情开始爆发,我们仨原本打算途中在南阳休息一晚的计划被打乱了,只能一鼓作气,人休息车不停。途径服务区的几次停车,也都紧捂口罩。但当时服务区戴口罩的人仍是少数,甚至还有许多人毫无防备地吃泡面、抽烟、聊天。现在想想,或许这其中就有数目庞大的感染者,而我们因为警惕和幸运逃过一劫。
大概还是因为恋人之间的不舍吧,在纠结了几天新疆之行是否按原计划之后,我还是毅然登上了进疆的航班。或许冥冥之中有巧合,27号年初三当天,机场只有我乘坐的那一班飞机顺利降落。28号,为了所有居民的安全,机场和火车站关闭,小区封锁,整个城市私家车禁行,公共交通停运。两天后,因为我俩是“外来人口”,家门上被贴封条,并要求我们居家隔离十四天。
降落时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四次体温枪的经历、“居家隔离十四天”和门上的封条……正常生活戛然而止。在不能按时回沪上班的日子里,我的“稿件”经由网络被搬到了万里之外重新打印,相机镜头也只能对着窗外和食物。
想起上个月读《藏着》的时候,我并不认为男主人公曼努埃尔有他自己描述的那么苦难。哪怕在他长达30年“藏着”的人生中,有整整两年是终日躲在只能放下一张儿童座椅的夹缝中,觉得那不过就是一段不愁吃穿,不能出门被人发现的躲藏经历而已。
这就是以“后来者”看历史最残酷的地方——一个人拼尽全力甚至生命完成的事情,在时光长河或者“大数据”中犹如一粒灰尘,所有的生命都是过客。
👆点击上图,立即购买
即使我尽力以“当事人”的视角体会战争年代的个人生活,还是不可避免地戴上了后来者的“有色眼镜”。把曼努埃尔最初夹缝里藏着的两年放在他“藏着”的人生中,太短了;而把他后来藏在家中与夹缝中的生活相比,能在家中自由活动,甚至能在自己床上睡觉,太幸福了。若将他的人生放在西班牙内战史中,个人的生活不过沧海一粟。
可当我从“后来者”变成“亲历者”,我所有“藏着”时的焦虑、恐慌、担忧、愤怒、感动、沮丧的种种情绪都是真实存在的;当我经历自己“藏着”的生活,看到窗外飘起雪花,又或者阳光照进窗户的时候,每一句“我想出门”都是鲜活的。它们不应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疫情”总会过去,每一次灾难都会有“幸存者”,甚至人类社会相对于时间而言,也不过短短千年。虽然,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痕迹的总是“大事年表”,但生活是细微而绵长的,“宏大叙事”中普通人的慌乱和狼狈也值得被记录和关注。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任何人和家庭都无法置身事外——人生海海,这是我们的战争;活在尘世,这也是我们的人生。
藏住了,就能赢。
摄影 兔子
2 .
宅也不易
我社编辑 王浩淼
没想到一躲就是30年。这30年,曼努埃尔失去了自由,没法出席女儿的婚礼,妻子一个人担负起了家里的生计。他们的家庭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但是强烈的生存信念让他们坚持了下来。读完本书,我很佩服《藏着》的主人公,我在家里呆了14天已经有些烦躁,而他在家里坚持“宅”了30年,需要怎样的毅力和耐心,究其原因,可能是主人公重见光明之后所说的那样,“因为我从来没有失去信念,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在家自行隔离14天后,单元门又贴出了禁止外出的通告,并将单元门锁住,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外出。原本繁华的商铺,饭馆早已关闭,整个城市像一座“空城”。而我又开始了继续“宅家”的日子。我不知道这样的封闭还需要多久,但是关于疫情的消息在逐渐好转,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依然会来临,正如《藏着》的主人公说的那样,只要不失去信念,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疫情也会早日好转的。
▼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英]罗纳德·弗雷泽 著
熊依旆 译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往期导览
分享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