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编者按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相信许多人身在工位,心已经在路上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出游还是宅家也成为一种纠结,不如先挑选一本和旅行相关的书籍阅读,思考一下旅行的意义,毕竟“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放松,是疗养,还是探索新知?今天介绍的《游客的凝视》(第三版),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探讨旅游行为的经典作品,两位作者在该领域深耕长达二十余年,书中旁征博引的众多论述,颠覆了一般大众对旅行的认知。阅读本书,相信会为你的下次旅行,带来全新视角和启迪。
游客凝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大卫雕像
01
旅游行为的起源:
对异己生活的追求
”
旅行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有规律、有薪酬的工作是人们得以旅行的前提。旅行带来的放松则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投入下一段工作。这成为中产阶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必须有住房和汽车一样,他们还必须有每年至少一次的旅行。
02
“观看”是双眼的基本功能,
“凝视”是社会建构的观看或者审视方式
”
对于旅途中的景观,我们应该怎么观看,社会准许或影响我们怎么观看,往往受制于个人经验与记忆、全世界流传的影像与文本。
03
实体环境纵使特殊,
并不代表它就能变成一个旅游景点
”
旅游地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并非天生如此或必然如此。旅客凝视的触角延伸、覆盖之地,需懂得见招拆招,因应多元的游客凝视。“地方”需要通过设计,把实体环境化作建筑、社交能力、家庭生活、友谊与记忆。负载了记忆、期待等,“地方”才会变成景点。
04
眼见“为实”吗?
”
媒体文化的无所不在和推波助澜,使游客无法摆脱其影响,在“凝视”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嵌入媒体所见的相关文本和影像。因此,游客头脑中的想象成了真实,而旅行行为是为了验证他们的想象。因此,真实的景物或许并非旅行者愿意看到的——他(她)只是来满足自己对旅行地的想象。
05
古迹也有可能是被“发明”的
”
任何一个国家若想在游客面前展现自己,借助国内或国际旅游确实是再理想不过的办法,然而最重要的是国家要怎么讲自己的故事。为了满足游客的“凝视”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被“遗产化”,甚至博物馆的数量都有惊人的增长。不管是古迹还是博物馆,如今为了吸引更多的“凝视”,都开始运用各种媒体,以声、光、电等各种形式进行活泼的呈现与展示,甚至开始与参观者互动。可以说,当今的古迹和博物馆已经与媒体相差无几。
逃离日常生活的需要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催生了旅游行为,也推动了体验经济的产生,游客所处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们追求什么样的凝视客体,而旅游地通过各种媒体构建这一地区的文化内涵或“符号”,目的就是吸引游客。因此,作为主体的游客是主动的,而作为客体的旅游地则是被动的,游客通过消费来对旅游地施加影响,在这样一对社会权力关系中,游客显然处于支配地位,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成了可以控制和改造的对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游客对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景观的想象发生变化,旅游地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游客的旅游行为由此成为了不断重建文化的社会活动。
所以,当游客成为了文化的建构者,旅行的意义已不是纯粹的休闲娱乐,游客本身,就是旅行的意义。
新书预告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英] 约翰·厄里 [丹麦]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格致出版社
2020年9月
即将上市
何谓“游客的凝视”?简单来说,就是游客带着欲望消费观光景点的符码。游客的凝视是社会建构而成的。
这本探讨现代旅游文化的著作,勾勒出了观光旅游在过去几世纪以来的演变流程,省视了旅游这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及重大转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作者指出,视觉经验是观光旅游的重要方面,更强调“凝视主体”和“凝视对象”之间社会权力关系。作者简介:
约翰·厄里 获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后于兰开斯特大学任教,曾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和研究部部长,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科学研究评估计划社会学小组成员及主席。目前担任兰开斯特大学流动现象研究中心主任。
乔纳斯·拉森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人类与技术系教授,研究主题包括空间、社会流动与城市研究。往期导览
扫码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始终专业 始终学术
点个在看 不再与好书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