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节 | 我们不该忘却的那些人!
导读
每一顶洁白的燕尾帽,都是对患者最圣洁的加持!
来源:医脉通 作者:叶正松
2003年,那个柳树刚刚吐芽的令人难忘的春天。
人们最熟悉的词汇,无疑是“非典”、板蓝根、口罩、钟南山,还有一种动物果子狸。
在北京人民医院,有一位叫王晶的32岁的护士,义无返顾地投入到那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为了救护、照顾病人,她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
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她终于病倒了。
当她开始感觉不舒服时,她仍然坚持上完了最后一个夜班,直至倒下。
5月27日下午,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北京人民医院32岁的女护士不幸辞世。
那时候,在王晶住院期间,她的病情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无数人牵挂着她的安危。
电话慰问、千纸鹤、爱心卡源源不断地涌来。
那时候,护士不像今天这样被人质疑和打骂。
那时候,头戴燕尾帽的护士,被人们尊为“白衣天使”。
那时候,白衣天使的地位空前提高,甚至超过了当代最可爱的人解放军。
那时候,面对倒下的同事,很多护士流泪了,但没有护士退缩,依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因为她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无助的病人。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接触病人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最繁忙的是一线护士们。
忙到什么地步呢?当时广东省中医院一个“非典”病人每天要用去10瓶点滴,一个护士最高时要换500瓶点滴!
除此之外,她们还要整理病历、安置病人,修改医嘱、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量血氧饱和度、为起不来身的重病人擦身、洗脸、喂饭、倒大小便……她们还要好言好语地哄着因生病闹脾气的病人:“要顶住啊,还有多少事等你出去干呢!”
就连一向要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院长都犹豫了。
他犹豫以往对护士们的要求是否适用于“非典”病人。最后他下了决心,允许护士们可以降低一点护理水平,不要那么多近距离护理,以免感染。
然而他发现,没有一个护士因怕病人传染而减少护理量。
当时,有护士晕倒,工作繁重,又十分缺氧,因为防止传染要戴口罩,由于病人的强传染性,有的护士不得不戴着7层口罩。
医院只好在护士办公室专设一个氧气瓶,用于抢救昏过去的医生护士。
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在多年以后、多种场合谈到这一点时依然老泪纵横:“就像是在战场上炸碉堡啊,前仆后继!”
“我们早已作好了准备”这时当时参加抗击“非典”所有护士的心声!
非典之战不见硝烟,但惊心动魄
作为广州地区收治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医院,从2003年1月9日起,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收治了112名病人。
明知病情凶险却保持乐观,保持对病魔的蔑视,这是一种无畏的美丽,也是一种无声的誓言。
对每一批将要上一线治疗非典的医生护士,医院领导总是再三说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防护。
而几乎毫不例外,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早已作好了准备,从踏进医学院校门的第一天起, 我们已经懂得,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当年有人把处于非典抢救最前线的医务人员比做战士,一个勇敢的战士,称赞他们的作用可以与“98”抗洪中的解放军战士相提并论。
是战士就会有牺牲
那年那月,仅广东省,就有4位战斗在非典前沿的医护人员因感染“非典”壮烈牺牲、长眠不醒。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熟悉的誓言:“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
其中,叶欣,就是永远值得人们缅怀的一位。
这位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她是穿着护士服最后告别人世的。
了解妻子的丈夫说,叶欣热爱她的岗位,也倒在了岗位上。她生是一名护士;死,也是一名护士。
躺在床上的叶欣有一次听说院领导要来看她,连忙让旁边的护理人员把通风的窗子关上——细心的她怕风从上风口吹进去,带着病菌然后感染他人。
领导一进来,她拱手道歉:“没有完成任务就倒下了!”
叶欣永远也不会知道,就在她辞世的第三天,她生前抢救的最后一个病人病愈康复出院。
那一场肆虐的“非典”,让人们了解也理解了白衣天使。
她们是在用生命践行誓言。
过去很多人不太理解,把一小部分护士的不良行为看作整个整个护理队伍的共性。
但那次史无前例的“非典”证明,我们的白衣天使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为了人们的健康,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除了选择胜利,她们别无选择!
“我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是每一位护士的心声。
为什么再苦再难都选择不离开?是因为她们知道人们有需要。
因为,那每一顶洁白的燕尾帽,都是对患者最圣洁的加持!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