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我们一切都听你的!这句话能信吗?

户瑞玲 医脉通 2018-08-21



导读

医生,你快点进行手术吧,你说的我们都懂,不用解释那么多,现在关键是救人,我们一切都听你的!



来源:医脉通    作者:户瑞玲





在一次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中,一位病人家属滔滔不绝地对着随访护士说了半个多小时,中心思想就是细数他们住院期间对医生的种种不满。其中一条是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急诊手术前让他们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手术同意书上并没有打印着有关手术风险的任何条款,而是一张空白页。

家属质问护士:在同意书什么字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让我们签字,这难道符合签字的流程吗?

我不知道这位病人家属在当时家人生命垂危,急需专科医生给予手术救命,大家各种忙碌紧迫的局面下,怎么对当时的签字同意书记得那么清楚,也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又旧事重提是什么意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那次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术前抢救中,他一定看清楚了手术同意书,不然时过境迁之后他不会说得如此有模有样,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那么,既然当时的他看清了手术同意书的不合常理,为什么没有随即对此问题提出质疑呢?

很显然,他也清楚地明白,医生当时那么做的原因是为了争取时间救病人的命,而并非故意为之。

病人是以突发昏迷伴鼾声呼吸症状被家人发现送到医院急诊室的,来到急诊室的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的危象。急诊室的医生在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后,拿着简易呼吸囊陪同病人去CT室做的检查,而被通知会诊的我科室的医生也直接赶往了CT室。在CT室的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是足以达到手术指征的出血量,还有明显的中线结构移位。这种情况需要医生争分夺秒尽可能快地对病人实施开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以尽快减轻脑组织所承受的压力,让生命少一份危险,让生存多一份几率。

由于急诊室是离CT室最近的科室,为了节省缩短术前准备的时间,检查完的病人第一时间又被推回了急诊室,专科医生将就近在这里尽快完成病人的术前准备,为手术争取最佳时机,以免因反复折腾让病人病情继续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短短几分钟内,病人病情继续恶化的趋势竟然犹如放了闸的洪水,让人挡也挡不住。再次回到急诊室的病人,比去做检查的时候看了更让人揪心。

 

这时的医生护士发现,病人对侧原本正常大小的瞳孔此时开始变得不规则,而且逐渐散大,原本不规则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暂停。他的病情变化牵动着急诊室里在场的所有医生护士,以至于所有能腾出手的医护人员都在围绕着这个病人快速进行着各种术前准备:备血、理发、快速静脉输入脱水药物,以此来降低病人越来越高的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的程度。

而负责跟病人家属谈话的专科医生,一边手持电话跟手术室联系说明病人情况,让他们做好迎接这个危重病人的准备,一边找来了手术同意书,然后顾不得书写任何有关风险条款,就召集了病人可以做主的近亲属进行沟通,然后征得他们的签字同意,第一时间为病人做了开颅手术。






再次提到该病人,医生脑海里还可以浮现出当时家属的那些反应,他们不停地催促着医生说:医生,你快点进行手术吧,你说的我们都懂,不用解释那么多,现在关键是救人,我们一切都听你的!


曾经,医生还为病人能有这样容易沟通且果断明智的家属感到庆幸,因为他们没有像某些家属一样,在害怕人财两空、左右为难、在做与不做手术这个问题上耽误更多的时间。

曾经,医生也为自己能够为病人争取到了以最短时间进入手术室而感到欣慰,因为后来病人恢复的程度以他自身情况来说已经是能够恢复到的最大化了。

然而,就在今天,就在病人通过上呼吸机、撤呼吸机、然后再上再撤等九九八十一难的折腾后,终于可以通过自主呼吸把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逐渐恢复意识而出院回家时,却听到了家属与手术当天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说法。

当随访护士把病人家属的话告知病人当时在院的管床医生的时候,医生没有说话,只是摇着头无奈地"呵呵"了两声。






点评:

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单程列车,你一旦在中途下了车,就再也不可能获得重新踏上这趟列车的机会。

在这趟有去无回的列车上,医生就是你途中偶遇结伴同行的贵人,他能做的就是在你即将掉下列车苦苦挣扎的时候,用尽全身力气帮助你重新踏上这趟人生列车。而这样助你上车的过程,医生有时候凭的不只有体力技术,还有宝贵的黄金时间。如果在你苦苦挣扎体力耗尽越来越接近地面的时候,医生想在短时间内把你再次拉上来,势必就要付出比刚掉下去的那一刹那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所以,医生才会想尽办法为病人争取时间,求的就是日后能够让病人在少费时费力、少花钱受罪的情况下,达到让疾病康复的最大化。

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人一生只有一次。如果用抢来的时间可以让生命起死回生,如果唯有如此才能让病人转危为安,或者减少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因素,那医生别无选择。也就是说,如果让时间回到原点,医生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在生命面前,一切外界的干扰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常常看到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为了给气管插管找到能够顺利插入的角度而下跪,我们常常看到医护人员跪在快速前进的担架车上不间断地进行着心肺复苏。我们理解医护人员每一次在抢救过程中做出的疯狂举动,我们也明白他们在生命面前的那种哪怕拼尽全力也要求得最好的无止境追求。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不管外界怎样的去评论及看待,他们至少做到了让自己问心无愧,至少没有违背当初对医学许下的誓言。

案例中的那位病人家属,在当初强烈要求医生尽早进行手术,而后又在同意书上做文章的做法,显然让当时为了病人生命而不计任何后果任何代价的医生感到心寒。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医生能够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根据平时工作的流程进行术前准备,今天是不是就不会受到家属的指责,也不会为日后家属状告医生留下把柄?

然而,如若如此,病人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当医生一心为病人着想的一颗心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填满时,他会不会本能地想到首先来保护自己?

到那时,受伤害最大的又会是谁?

这件事为科室所有的医生敲响了警钟,之后,医生们每次去会诊都怀揣着事先打印好的有风险条款的手术同意书,以备急诊手术之用。





精彩回顾


➤ 医院发文收回近五年夜班费,网友:加班累成狗,还克扣狗粮!

➤ 惊悚!深夜我跑到停尸房去给尸体拉心电图,比鬼更可怕的是……

➤ 魏则西之后,如今医疗竞价广告还猖狂地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 当年累死也记不住的,如今帅老师教你把心电图唱成歌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