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身披好友遗像,挺进世界杯四强:球与“头”的那些事儿

芭比 医脉通 2018-08-20



导读

踢足球,最容易受伤的除了脚,还有头。除了少数急性致死的球员,平常让我们粉丝津津乐道的头球,也有可能引发球员长期的脑部损伤,你可别小看小小的皮球,它带来的伤害可能不亚于铅球。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7月8日凌晨,黑马克罗地亚以6:5险胜东道主俄罗斯,挺进世界杯四强。全场球迷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绝对功臣、门将苏巴西奇身上。

 

苏巴西奇与穿在身上的挚友

 

点球大战中,他连续扑出三个点球,每次扑救成功后都手指天空,向一个人致敬。比赛结束,他脱下队服,露出了里面的T恤,T恤上印着一个人——他的挚友、同是足球运动员的库斯蒂奇。

 

2008年3月29日,库斯蒂奇在一次拼抢中,头撞上了场边的混凝土墙,几天抢救后不治身亡,最终4月3日死于严重的脑部创伤。

 

库斯蒂奇属于少数祸从天降的不幸者。还有更多不幸,藏在平凡之中——不止是坚硬的混凝土墙,就是皮革缝制的足球,一样能让球员脑部受损。甚至曾有医生强烈建议国际足联,在比赛中取消头球。

 

头球,犹如神来之笔,只是看着都疼:


足球运动员吉鲁的头球

 




头遇上球:碰撞出“慢性创伤性脑部病变”

 

目前,已确认与头球有关的有哪些疾病?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慢性创伤性脑部病变(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CTE),这是一种伴随有记忆力衰退、抑郁、痴呆等症状的渐进性大脑退化疾病,多发于头部受创的运动员,高危赛项除了足球,还有橄榄球、拳击、冰球、赛马。

 

早在1928年,一名叫Martland的病理医生就报告过一组拳击手的类似病例,当时命名还不叫CTE,而是“拳击醉酒综合征”(punch drunk syndrome)。之后的1969年,另一项研究随机挑选了250名拳击手,发现其中35例有神经系统损伤,占比17%。

 

1973年,Corsellis医生发表了12例拳击手的脑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明确了病理变化。随后几十年里,大量研究还发现,除了职业因素,遗传因素也是CTE的易感因素。

 

图片:摄图网

 

2013年,JAMA Neurology发表了一项小型横断面研究,表明退役足球运动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及大脑白质和血流量异常的风险增加。

 

该试验中招募了34名美国前国家足球联赛球员,平均年龄62岁,既往平均发生过4次脑震荡。

 

神经认知测试发现,这些退役球员普遍存在找词、命名、情节和言语记忆困难(P<0.001)。影像学检查还发现,与健康人相比,他们的整个额叶和顶叶区域,以及左侧颞叶及胼胝体,均显示异常,且部分区域的血流量较常人增加。

 

而且,这批退役球员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4%,远高于该年龄段一般人群。尽管如此,由于CTE的症状(如烦躁不安、抑郁、认知障碍等),特异性不高且容易与其他疾病重叠出现,很难确切证实足球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因果性,也正因此,患病球员的诉讼之路曾障碍重重。

              

电影《震荡效应》

 

2015年,威尔·史密斯主演过一部影片《震荡效应》,就是根据自杀后尸检诊断为CTE的著名橄榄球运动员Dave Duerson真人真事改编的。

 

硬汉史密斯扮演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原型为本内特·奥马鲁,是知名的脑神经运动学专家,他与同事经过大量研究,揭发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每个职业橄榄球运动员,职业生涯中都要经历成千上万次头部撞击,有些会眩晕、颤抖,有些会出现CTE,有些会以自杀终结生命。

 

电影《震荡效应》中的申诉词

 

奥马鲁医生在专业期刊发表了这个结果,但因为触犯了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的利益,遭到了媒体和政府的打压。直到几年后,Dave Duerson自杀并留下遗书,震惊了世人,这才为医生正了名。电影中结局是个悲剧:橄榄球联盟最终还是用钱,摆平了5000人的联合诉讼。

 

此后的2017年,一项刊登在《神经病理案例》(ActaNeuropathologica)上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足球与脑损伤的关联。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了14名患有痴呆症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平均踢球26年,都经常会用头顶球。

 

他们都是在60岁之后出现痴呆症症状,发病后平均存活时长为10年,12人死于晚期痴呆症。

 

关键就在于:其中6人去世后,征得亲属同意后进行了尸检,发现其中4人(67%)已出现CTE——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的12%。

 

但这项研究由于样本量很小,能证明的关联性有限,很难就此定论足球运动员群体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大程度上与头球有关。



 


不易察觉、积少成多的伤害

 

为什么球员们,没有早点发现自己已经病了?因为“不够疼”

 

如果我们的大脑里,也遍布着痛觉神经,轻轻撞一次就痛不欲生,我们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从此重视保护脑袋不再挨撞。但大脑偏偏天生“迟钝”,而且顶头球还不像拳击、橄榄球那么激烈——接一次顶多小疼一下,很少马上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


图片:摄图网

 

这样“反复性的、亚冲撞性的头部冲击”形成的伤害,坏就坏在太隐匿,但积累起的伤害却很大。所以目前已确诊的大多数CTE,都是死后尸检中发现的,活人中还有多少,谁也不确定。

 

比如2002年去世的前西布朗维奇著名前锋阿斯特尔,生前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早期,但去世后尸检证实,他的真正死因是CTE,病变很可能与头球有关——尤其早期足球比赛中,用的都是沉重坚硬的皮革球。

 

反复用头大力冲撞老式皮革球,肯定会导致脑部创伤,特别是长期使用长传冲吊的球队,更有可能出现这类病患:1966年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队中,三名主力球员——马丁·彼得斯、诺比·斯泰尔斯、雷·威尔逊晚年都罹患了老年痴呆症。




 

意大利退役球员的噩梦:渐冻症

 

除了CTE,还有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特别“青睐”足球运动员——渐冻症。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主要类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生病后,人的肌肉逐渐萎缩无力、身体仿佛逐渐冻住。

 

早在19世纪中叶,ALS就被世人留意,但至今其发病原因仍不确切,有研究发现其与繁重工作、过量体育运动相关,职业球员、马拉松运动员、退伍军人罹患风险更高。此外,吸烟,暴露于杀虫剂、铅、有机毒物和电磁辐射环境中,均可能为危险因素。

 

博尔戈诺沃(图片:中新网)

 

那ALS与足球有什么隐秘的关联?说起来跟恐怖小说一样吓人,你先看一个名单:

 

曾效力佛罗伦萨和AC米兰的意大利名将博尔戈诺沃;

前意大利足球运动员、热那亚足球俱乐部史上最伟大的队长詹卢卡·西尼奥里尼;

波兰足球名将诺瓦克;

意大利科莫队前中场球员阿德里亚诺·隆巴尔迪……

 

他们生前都是球星,都死于ALS。至今,意大利退役职业球员已有数十人患ALS后死亡。

 

2004年,德国科学家皮亚扎发文指出,意大利球员患ALS的风险增高,研究者从24,000名球员中,诊断出33例ALS,研究同时指出:头球所致的反复脑外伤,正是球员罹患ALS的环境危险因素,而非此前被认为的遗传易感性高。

 

无独有偶,塔奥利等研究也发现,职业球员虽然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同龄普通人群,但ALS和交通事故死亡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风险升高18倍。

 

原本以奔跑为乐的足球明星,一旦患上渐冻症,比普通人的痛苦更甚——原本发达健壮的肌肉,会像死去的树木一样渐渐枯萎,年轻时纵横绿茵场,最后只能困在轮椅上,能动的只剩下眼睛、嘴唇,真是英雄末路、令人惋惜。




 

我们能做的:护好你的小脑袋

 

对职业球员来说,关注头球与脑部损伤的问题,只是起步,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国际足联、各国足协都有相应规定出台,保障球员的健康权益,在此之前,开展更多研究是必经之路。

 

图片:摄图网

 

国际足联的前首席医疗官德沃拉克曾表示,证实职业球员的脑部损伤与失智症有联系的临床证据不足,所以很难落实赔偿政策。

 

美国相比之下,还算做得不错:之前,曾有一位小球员在头球争抢中出现了脑震荡,家长提起了法律诉讼,目前,美国11岁以下的儿童已被明令禁止在训练中使用头球——毕竟11岁的孩子,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慎,极易产生脑部损伤。

 

如果你是足球爱好者,也不必闻风丧胆,永远告别头球,研究者也说了:娱乐性足球比赛中出现脑部损伤的几率极低,所以放心玩耍,只要别拼命三郎地以卵(tóu)击石(qíu)就成。





精彩回顾


➤ 只有医生的孩子才懂!这张照片让多少医生泪奔……

➤ 网曝规培女医生被13名家属无辜围殴,事发5天仍未见任何处理!

➤ 《我不是药神》:让病人摘下口罩的,是爱,更是药!

➤ 老人为何要在医院结算窗口下跪?现实版人民的名义该吊打谁?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