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奇葩说》第五季,我明白了医患间的说话之道
导读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医患沟通的准则是,注意塑造专业形象,并且在专业的环境中交流。
来源:“护理的原力世界”微信号
作者:Tessie
说话,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素质的体现。
随着热门综艺《奇葩说》第五季的热播,如何沟通的问题又重新回到大家日常关注的话题中来。
这一季《奇葩说》金句迭出,观点犀利,每每看到辩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打的对方措手不及,都想不由自主地感叹:哇,真带劲。
在《好好说话》这本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观点:好好说话实际上是好好思考。而要做到好好说话,需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耐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
“耐撕”-处理观点交锋和利益冲突的能力
“Nice”-与人为善追求达成共识
在医院这个“微型职场”中,不仅有医护同事间的沟通,更难的部分则是医患沟通,医院简直就是一场关于沟通能力的高级考试中心。
“如何传达坏消息?”
“如何协调病人和家属的床位问题。”
“如何把复杂深奥的医学风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给患者听,且让对方觉得我们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知识和支持,而不是把风险丢给对方。”
这些场景在医院里都屡见不鲜,但凡有一个细节出错,可能就会立刻导致沟通矛盾的爆发,从而出现医疗暴力等等问题。
而医护与病人和家属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能不能好好说话?”虽然这是一句充满气愤的道德谴责,但是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坐下来心平气和思考的问题:到底怎样说话才是好好说话?
在沟通过程中,有三个最典型的错误,避免掉这些错误,那么我们的沟通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经典错误一:刚开始就着急煽情或者下结论
《奇葩说》中辩论大神陈铭的辩论风格常被称为“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煽情和鸡汤总能击中观众的心灵深处。但是陈铭从来没有一张口就开始煽情,这是没有煽动性的,他往往都是先铺垫,建立信任,再步步跟进,层层深入。
在医院科室里也是同样,做为医护,最重要的沟通前提就是先和病人及家属建立信任。病人初来乍到,面对不熟悉的环境,面对痛苦的病情,难免很难保持“平常心”,这个时候医护的“破冰”和“建立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破冰呢?很多内向的医护一定觉得初次和病人见面非常尴尬,除了询问病史之外,想和病人唠唠家常建立信任,又不知道如何开口。那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准则:不要过多索取隐私信息,而要分享态度。
很多医护会走入一个误区,建立信任就是街坊邻居聊家常,于是常常问病人,“几个小孩呀,都是什么工作呀?”“哎呀,这么大怎么还不结婚呀?”对于许多内向的病人来说,这些问题都有可能让对方感觉隐私被侵犯,而启动防御体系。
这个时候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分享态度,例如“这年头当父母,越来越不容易了”。这样不仅不会让对方觉得不适,反而会激发对方的表达欲望,让你们两个站在同一立场,而不是对立面。
经典错误二:沟通时喜欢强推自己的结论
下面这个场景大概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病人问:“护士,我问下,我昨天才验过血,今天为什么又要抽血了?”
护士一脸不耐烦地说,“医生让抽的。”
试问在这样的场景中,如果一针没有见血要再穿刺一次,病人会愿意吗?病人可能当场就发飙了。
《奇葩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辩手在辩论的过程当中从来没有说“事实就是这样,你相信就行了”,而是认真地解释“事实为什么是这样”,他们没有说一句“我说的就是对的,相信我吧”,观众就已经心悦诚服。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差的往往是一句解释,而这一句解释,不仅仅是展现我们专业知识的绝佳机会,而且是和病人沟通的重要环节。
在沟通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都是沟通的大忌。很多医护误以为,我是医生/护士,病人就应该听我的,我就要管着我的病人。误把医患关系处理成了“上下级”关系,认为医护拥有“管人的权利”。
但是,病人只是基于你的专业身份听取你的专业建议,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如果医护误以为穿上白大褂就能“管病人”,那这才恰恰是不专业的体现。
经典错误三:并不是辩倒对方就是“以理服人”
当患者对某件事提出疑问时,为了说服对方,有些医护常常会展开“辩论模式”,一定要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这场辩论的胜利,说服对方。
特别是一些好胜心强的医生/护士,在这些场景中,一定要和病人或者家属分个对错。之前有位护士留言说,她的病人家属抱怨科室的门禁和探视制度不合理,于是在病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但我们要的是这场“辩论”的胜利吗?当然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病人和家属的理解,甚至是支持。所以重要的不是“我说服了你”,而是要尊重并利用对方的自主性,卸下对方的防御机制,从心底接受你,接受医院的制度。
如何传达坏消息?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为大家解决一个世纪难题:如何恰如其分地为病人或家属传达坏消息。
在传达坏消息时,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要表达出感同身受而让自己受牵连,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善意”和“愧疚”常被人混淆,特别是在特定的场景中。病人或家属常反击我们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没错,你道什么歉?不是愧疚是什么?”
做为专业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我们的角色是“不承担责任的传达者”,而不是“要承担错误的行动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医患沟通的准则是,注意塑造专业形象,并且在专业的环境中交流。
护士服做为专业的象征,一定要穿戴整齐。说话时的声音,表情,姿态等也都要符合专业人士的规范。说话清晰有力,不要支支吾吾。眼神直视对方,不要躲闪。站在中立的姿态,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这样才能准确的传达消息且不会刺激对方的情绪。
除此以外,也不要给对方主动安慰的肢体动作,例如握手、拍肩、拥抱等,也不要盲目地给出解决措施,一定要注意分寸和边界。
请大家对比以下这两句话:
“对不起,病情太复杂我无能为力了。”
“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
第二句相比于第一句要恰当很多,表达得更专业也更中立。
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推脱责任,而是希望医护人员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专业性,准确专业的转递信息和态度,而不是盲目给予对方情感支持,也同时在护患沟通中尽量避免伤害。
写在后面
沟通,是让本来不相通的事物变得相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技巧和经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讨论和推敲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把自己遇到的沟通的难题或者解决心得留言给我们,帮助更多的护理同行解决沟通的难题。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