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笑气麻醉史话:我沉睡是为了醒来,醒来时将荣耀满身

芭比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首次将笑气用于手术麻醉的人为何割脉饮恨自尽?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将功成万骨枯。医学史上却有一人,自己骨枯以后,才等来功成名就。

 

笑气作为麻醉剂,为成千上万手术病人解除了痛苦,尤其是在口腔科,笑气帮牙病患者带走的不止疼痛,还有恐惧。笑气麻醉的发现与应用,可谓医学史上的大事。

 

可是你知道吗?首次将笑气用于手术麻醉的人,坐拥举足轻重的学术成果,却因此惹祸上身,最后干脆失去理智,用氯仿麻醉了自己,割脉饮恨自尽。


霍勒斯·威尔士肖像| Wikipedia

 

他就是霍勒斯·威尔士(Horace Wells)。171年前的1月21日,威尔士33岁生日,他冲到街上,向两个妓女身上泼洒硫酸,被抓进监狱。清醒过来后的他悔恨不已,三天后,他在家中吸入麻醉剂量的氯仿,用剃须刀割开股动脉,自杀身亡。

 

死去的威尔士并不知道,就在他死前12天,巴黎医学会投票表决,表彰他为发现并实施无痛外科手术的第一人,并宣布他当选巴黎医学会荣誉会员、荣获荣誉学士学位。

 

18年后,美国牙科协会追授他为现代麻醉学的发现人;22年后,美国医学协会认可了他在麻醉医学中做出的贡献;如今的医学院课堂上,他是老师口中的“麻醉祖师爷”。

 

为何英雄气短?故事,要从18世纪晚期说起。



用于麻醉之前的笑气:派对常客


18世纪的英国,寻找可吸入、具有治疗作用的新气体蔚为流行,“疾病治疗气体研究院”因此而成立,在呼吸生理学和麻醉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汉弗莱·戴维也是研究院中的一员。

 

戴维当时鉴定某种气体是否安全的方法就是:亲自吸入。一氧化二氮(笑气)也是他拿来试验的气体之一。1800年,戴维发现吸入笑气能缓解牙痛,但同时也令人作呕。戴维为了体验笑气的作用,在8分钟内喝下一整瓶酒,然后吸入5夸脱(约5.5升)笑气,结果立刻开始呕吐。

 


讽刺漫画描绘戴维为女人吸入笑气| Wikipedia

 

戴维虽发现了笑气有麻醉作用,但因为当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治疗肺病的气体,所以笑气研究渐渐被搁置,戴维也把兴趣转向了电生理学。此后几十年里,笑气大多作为上流社会派对的消遣性药物出现。

 

一边,太太、老爷们吸着笑气飘飘欲仙;一边,外科与牙科治疗依旧充满血腥,有些病人甚至因为害怕手术的疼痛,宁愿选择死亡。



青年才俊牙医,慧眼识笑气


1815年,在另一个国度——美国,威尔士降生在一个家境殷实、教育良好的家庭,他从小上私立学校,19岁时便赴波士顿学习口腔医学,而美国的第一所牙科学校,直到几年后才开始招生。

 

1836年4月,21岁的威尔士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成立了自己的牙科诊所,短短数年,他就成为了哈特福德最著名的牙医,患者蜂拥而至、学徒慕名而来,连州长都是他的病号。

 

23岁时,威尔士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牙科论文》,他详细描述了牙齿发育、牙齿疾病的形成,还提到了饮食、感染、口腔卫生与牙齿疾病的关联,特别提倡使用牙刷预防口腔疾病。这本小书,在当时算是最靠谱的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了。

 

威尔士当时的“学术影响力”颇大,他有三个学徒在日后声名远播:金斯伯力(C. A. Kingsbury),后来费城牙科学校的创始人之一。里格斯(John M. Riggs),10多年后哈特福德最著名的牙医,首次定义了牙周炎这个病种。第三个更有名,是公认的麻醉学创始人之一威廉··莫顿(William T.G. Morton)。

 

回到正题。1844年12月10日,威尔士29岁,他与妻子伊丽莎白一起参加了一场科学演讲,地点在市中心剧院,主讲人叫加德纳·科尔顿(Gardner Colton),演讲标题为《吸入一氧化二氮/笑气效果的展示》。

 


十九世纪初的“笑气派对” | Wikipedia

 

这个主讲人科尔顿,在十二个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幺,学过医,有点科学头脑,又被生计所迫搞起了“科普讲座”,没想到大受欢迎,这次巡演到了威尔士住的地方。

 

威尔士是从街头海报上看到这次演讲的,他本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科普讲座,没想到目睹的场景却震撼人心。讲座开始,科尔顿先是花了半个小时,讲述了笑气的发现史和化学性状,然后就进入关键的体验环节。

 

与威尔士同行的还有两个朋友,性格欢脱的两人抢先上了台,成了第一拨即兴体验者。两人吸入笑气之后,举止、性情大变。特别是其中一人下台后,威尔士发现他膝盖上有血,血液都浸透了裤子。原来,他吸入笑气后非常亢奋,一阵狂奔后来了个跪地滑行,膝盖撞倒了沙发腿上。

 

但那个朋友自己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受伤了,直到威尔士问,才惊觉膝盖有点疼。

 

接下来的表演,威尔士都没看进去。讲座结束后,他马上跑到后台问科尔顿:能不能给一个人吸入笑气后再拔牙?科尔顿出于严谨,并没打包票说可以,而且还提醒威尔士“笑气吸入过量可能有危险”。

 

但威尔士已意识到了笑气镇痛的潜力,之后便以身士卒,首次应用笑气麻醉,拔掉了自己的一颗智齿。有趣的是,他虽然身为牙医,以前也是因为怕疼一直没敢拔这颗智齿。后来,威尔士在诊所里至少给12个病人用了笑气镇痛。

 

“威尔士拔牙不疼”一下就流传开来,排队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但威尔士性情敦厚,并没有把这个“绝招”秘而不宣,而是卖力地向同行介绍、推广笑气麻醉的方法。

 


牙科治疗中使用的笑气瓶| Wikipedia

 

但威尔士还不满足,他想把这种神奇的麻醉方法,应用到更广泛的外科去。在徒弟莫顿的引荐下,他去了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有机会为外科医学生做了一场演示。

 

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威尔士和莫顿,在麻省医学院天之骄子的眼中,仿佛两个“江湖郎中”,医学生们看演示时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甚至一开始都没有学生愿意配合做手术对象。

 

最后终于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说正好我有一颗智齿需要拔掉,就用我吧。威尔士给那位学生含着胶管,吸入笑气,几分钟后看起来肌肉已经放松,表情也不再紧张,于是威尔士拿起牙钳开始操作。

 

牙拔出来的一瞬间,学生身体紧绷后缩,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声音。围观的学生马上开始喧哗,认定这是一场“骗局”。其实那位学生根本“没那么疼”,他醒来之后,看到同学们喧哗颇为诧异,问大家为什么激愤。同学们说我们看你痛得挣扎,他则感到莫名其妙:没有啊?我并没感觉特别疼啊?原来,他只是略微感到不适。

 

事后威尔士反思,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笑气的纯度不够,没有让麻醉对象完全放松下来。在自己的诊所时,提供笑气的都是相熟的药店,纯度有保障。而到了波士顿,人生地不熟,随便找的供应商提供的笑气很可能纯度偏低,所以用以往的剂量,却没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可在当时,学生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只认定他是个骗子。

 


1868年描绘威尔士进行笑气麻醉的版画

 

经过这一番折腾,威尔士大受打击,第二天就回到哈特福德,不久就病倒了。从著名牙医,到骗子术士,威尔士几乎一夜间失去了名誉,他开始郁郁寡欢。1845年,威尔士把房子租了出去,登报解散了牙科诊所,并将自己所有的病人,都转介给了学生里格斯。

 

此后三年,威尔士辗转奔波。他做过淋浴设备推销员,计划倒卖油画。1847年,他去了巴黎,请求皇家医学院和巴黎医学会,对他发现手术麻醉方法做出认证。

 

但他没熬过1848年。年初他搬到纽约,独居在曼哈顿下城。他在自己身上试验乙醚和氯仿,此举不知与两年前,他的学生莫顿因乙醚麻醉试验而名声大噪是否有关。不幸的是,尝试中威尔士开始沉迷于吸入氯仿。

 

1月21日,33岁生日,神志不清的威尔士突然冲出公寓,跑到街上向两个妓女身上泼洒硫酸,被抓捕关进了有“坟墓”之称的曼哈顿监狱。随着麻醉药效减弱,威尔士清醒了,他无法面对自己做过的“傻事”。

 

绝望之中,威尔士请求警察让自己回家拿一下剃须刀。1月24日,威尔士回到公寓,吸入麻醉剂量的氯仿后,在无痛状态下,用剃须刀割开了左侧股动脉,饮恨自尽。



一笑惹恩仇,荣誉身后事


一氧化二氮这种神奇的气体,与年轻敦厚的牙医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结果是如此令人唏嘘。此后几十年里,人们追求无痛的脚步并未停歇,笑气、乙醚和更多麻醉剂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笑气仍是许多牙科诊所里止痛的“标配”。

 


霍勒斯·威尔士雕像| Wikipedia

 

威尔士荣于身后。1864年,美国牙科学会授予他“现代麻醉开创者”荣誉;1870年,美国医学会也认可了他的成就,在哈特福德Bushnell公园,树立起他的雕像。

 

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是威尔士也是笑气麻醉的写照:

 

我沉睡,是为了醒来,

醒来时,将荣耀满身;

在天堂中,

不会再有疼痛……

I sleep to awaken,

I awaken to glory,

and in heaven

There shall be no pain……

 

参考资料:

1. Horace Wells, Wikipedia

2.《斑驳的醚碑》,苦丁山





精彩回顾


➤ 一名医生妈妈的亲述:我怀胎十月的婴儿,已胎死腹中……

➤ 急诊行医,没被打过就算是中大奖了……

➤ 流感下的急诊周末:病人不满意,医生也不满意

➤ 10月大婴儿误吞电池烧穿食管,紧急救治惊心动魄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