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家一趟,闺女都不要我了!”器官移植背后那些戳痛泪点的故事!
导读
病人眼里是迫切“生”的希望,对我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死亡危险……
来源:医脉通
作者:一叶飘零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你或许永远难以理解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慢慢走向死亡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严重肺纤维化的患者便是其中之一,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患者最终痛苦的走向生命的尽头,肺移植是这类患者最佳的选择,可是能够成功接受移植的患者,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符合移植条件的肺源太少!
图源 | pexels
我国目前器官移植来源多为脑死亡患者器官捐赠,这类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以及机械通气,导致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往往难以满足肺移植要求,再加上肺移植本身技术难度高,术后护理难度大,全国能够独立开展的医院屈指可数,我们实际临床中面临的是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外地合适的肺源,当地又做不了手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争分夺秒的运回来,为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带来一丝生的希望。
起码给过他生的希望
一次外地有个肺源质量较好,但是当地无法完成肺移植手术,需要立即转运到我们医院进行手术,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等待移植的患者也被立即联系上,坐飞机赶回来准备接受手术,患者那份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透过电话都能感受到,我们也一样迫切的期望肺源早点安全转运到手术室,大家紧张而忙碌的做着术前准备。
可是,天公不作美,转运的飞机由于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迟迟无法起飞,公路运输时间又不允许,最终飞机起飞了,但是时间延误已经超过了器官保存的最佳时机,最后被迫放弃移植,而接受移植的患者最后落地时得到这个消息,一时竟然悲痛到久久难以站立,最后是家属搀扶才勉强下了飞机,受此打击后,患者最后在郁郁寡欢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这个故事是事后家属打电话告诉我们的,我们需要把这个患者的名字从等待移植的患者中删除,尽管如此,家属一再表示感谢,起码我们给过他生的希望。
图源 | pexels
再不回家一趟,闺女都不要我了
作为一名肝移植的医生,36小时甚至48小时连续工作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是家人尤其是孩子很难理解你在干什么,为什么别人的爸爸能陪着自己玩耍,而她却只能自己一个人……同事有次急匆匆的和我说:必须得回家一趟了,你帮我盯着点患者,再不回去,闺女不要我了。
原来,同事前一天正常择期手术干到晚上8点多,回去收拾查房下医嘱,刚准备下班,又接到了肝移植的消息,又不得不立马投入到肝移植的手术中,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肝移植手术完事才下台。
下了台,刚躺会,病房又打来电话,前一日择期手术的患者突发状况,术后出血,需要严密观察,必要时还得进手术室再次手术,就这样第二天也没走了,直到第三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确认不需要再次入手术室,这才和值班医生交接病情,然后安心下班,而这时已经快周日中午了。
而家里的情况是,周四晚上同事下班太晚,回去闺女已经睡觉,周五上班后,直到周日中午才回来见到闺女,而且满身疲惫,那次周五正是学校亲子日活动,同事没去,本来闺女就挺失望,再加上六日也孤零零的度过,所以,见到同事,当时就不干了,一直质问他,这几天都干什么去了,是不是不要这个家,不要她了。
但是作为一名器官移植的医生,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的,都是常态。
可是作为一名普通人,谁能不被家里的琐事所羁绊,但是器官来源太宝贵了,受体等待重生的愿望太迫切了!我们必须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最亏欠是家人,永远在倒时差,是每个器官移植人的真实写照。
白雪皑皑,我第一次想到了死亡
图源 | pexels
有时候给别人生的希望,却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死”的可能,笔者所在的医院位于北方,一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冰雪路面非常考验车辆驾驶技能,一步小心就可能出现车祸。
我们自己的医院肾移植刚刚起步,没办法,从人员到肾源都是邻市医院支援协助,从春天开始,经过几个月,我们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肾移植手术,但是器官来源还是比较匮乏,由于移植手术较少,没有形成规模,相关器官捐赠也没有走上正轨,为了继续移植事业,只能继续从邻市转运肾源。
此时恰逢寒冬腊月,航班只有一班,而且时间固定,当时又没有通高铁,供肾需要立即转运,否则错过了最佳保存时间,移植便没有意义,可是大雪封了高速路,只能冒险走国道,一路上可见国道边上有翻下道边的车辆,但是没有办法,如果不能继续积累经验,刚开始的移植事业可能就会中途而废,只能冒险这样转运了几次,可是我们也有家人,也会害怕,怎么办?没办法,只能买份保险买个心安,起码家人还能有个补偿。
病人眼里是迫切“生”的希望,对我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死亡危险,但是,似乎无路可退,选择了这项事业,并要走下去!
看完本文,哪个故事戳痛你的泪点,哪些故事似曾相识,欢迎留言交流!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