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发明”了乙醚麻醉法,却遭到同行唾弃? | 医学史上的7月15日

芭比 医脉通 2022-09-21


医 史 铭 文


乙醚麻醉史,流感病毒,细胞免疫学说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 日 封 面 



不太光彩的“麻醉第一人”


麻省总医院是美国常年排名前三甲的知名医院。在这所有200多年历史的医院里,耸立着一座有着碧绿穹顶的国宝级建筑——乙醚厅(Ether Dome)。


在这个面积并不宽宏的厅堂中,讲台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油画,描绘的是1846年10月16日在此进行的一场手术,它是医学史上首次正式记载应用乙醚吸入法进行麻醉的外科手术;旁边的玻璃陈列柜里,静静躺着术中用过的器具——乙醚瓶,以及一具埃及的木乃伊。


麻省总医院乙醚厅 | cambridgesciencefestival.org


这场手术,象征着乙醚麻醉法的诞生,也标志着手术室里可以不再弥漫着惊声尖叫、痛苦嘶吼,从此外科医学进入了文明有尊严的“无痛”时代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便是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威廉•TG•莫顿(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1819.8.9-1868.7.15),今天是他的151周年忌辰。


但在如今的医学及科学史中,莫顿的名字却带着一丝阴影,在一位改写历史的名医之余,他也常常被描绘为一个利欲熏心的投机主义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研究过医学史,尤其是麻醉发展史的人会知道,麻醉的发明过程中其实有三个人功不可没。在名利面前,人性往往暴露无遗,关于“麻醉第一人”的认定,当时曾引发一段长达20余年的纷争,这三人都声称自己才是最早的那个人,由此引发了许多不光彩的诽谤与诉讼。


第一个人是霍勒斯•威尔士(Horace Wells),他是最早发现笑气(一氧化二氮)麻醉作用的人,也是莫顿的恩师,但他却因技术上的失误在一次演示中麻醉失败,被世人唾弃、被当做江湖游医,以至于最后在冤屈之下被逼疯,饮恨割腕而亡(详情传送门);


第二个人是美国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W. Long),他实际上比莫顿早四年便将乙醚用于手术麻醉,但学者严谨的性格让他无心对这项发明高调宣传,只向自己的同事、朋友们推广使用,因此在他死后55年,才被世人追认为真正的第一个做麻醉手术的人;


第三个人,才是本文主人公莫顿,他虽是许多文献所记载的,最早将乙醚吸入法应用于手术的人,也是当时在世便被世界公认为乙醚麻醉的发明者,但他身前身后皆争议不断。

 

重现乙醚麻醉史的舞台剧 | La Jolla Playhouse


莫顿在推广乙醚麻醉术中功劳巨大,但败在了一个“利”字上。他虽非麻醉剂的最早发现者,但无疑是“最有商业头脑”的一个,他抢先幸运地申请到了乙醚麻醉法的专利。申请到专利,意味着后面使用这项技术的人,都要向他支付专利费。


遗憾的是,同行医生并不承认他这个“第一人”的头衔,在手术中使用乙醚麻醉后都拒绝支付莫顿专利费。医生们认为,麻醉技术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发明,是为了驱赶走手术的痛苦、帮助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而不应该成为某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像莫顿这样的“求财者”,实属医者中的败类。


除去专利这码事,作为牙科医生的莫顿,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819年8月9日,莫顿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7岁时还是少年的他便开始从商,从此养成了“以利为先”的思维模式。几年之后,莫顿改行赴巴尔的摩牙科学院,开始学习口腔医学,但还没毕业便辍学。


1842年,23岁的莫顿开始在口腔诊所执业,结识了比他年长的牙科医生霍勒斯•威尔士,当时他便从威尔士那里了解到,笑气可在拔牙时发挥强大的麻醉效果。但莫顿与威尔士的师徒名分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就因无利可图分道扬镳。


讽刺漫画描绘医生为女人吸入笑气用以享乐 | Wikipedia


25岁时,天资不差的莫顿“回炉重造”,又成为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大二时又因经济窘迫、要回老家完成婚约而中途退学。但在哈佛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师从化学教授查尔斯•杰克逊,教授用试验向莫顿演示了乙醚的作用,并鼓励他将乙醚尝试于人体。


1846年,已在实验动物身上试验过,确认乙醚安全且能达到缓解疼痛的麻醉作用之后,莫顿决定,把这种麻醉剂用在手术患者身上。他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当时麻省总医院的外科主任约翰•沃伦教授,并向公众公开了麻醉剂的主要成分为乙醚。


10月16日的那场手术,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公开演示。此前波士顿报纸便大肆宣传,并邀请到了许多医生与医学生前来观看,还安排好了后续的媒体报道——莫顿踌躇满志,就想一鸣惊人。


年仅27岁的莫顿执刀,用浸泡过硫酸乙醚的海绵对病人实施了麻醉,然后为他切除了颈部的肿瘤,患者在这过程中始终沉睡,没有疼痛的表现——乙醚麻醉成功了!


手术后没过几天,莫顿便递交了乙醚吸入麻醉的专利申请,翌月便获批。纸包不住火,两位比他更早发明使用麻醉法的医生坐不住了,纷纷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任人评说。


莫顿肖像 | Wikipedia


名丢了,利还要保。但所谓“人为财死”,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莫顿已无心行医,而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追讨麻醉专利费上。为了给旷日持久的官司支付诉讼费,莫顿变得一贫如洗,最终1868年,还不到50岁他便在纽约潦倒地死去。


END



评古论今•医学不是追名逐利之地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华山论剑,要论个武功天下第一;在医学界,这三位医学前辈也为“麻醉发明者”的头衔争夺不休,而争夺的动机也高下立判——威尔士是为了病人,朗是为了正义,莫顿却是为了名利。


商场沉浮的商人可以“无利不起早”,治病救人的医生却不能。莫顿因追名逐利饱受指摘,谁也怨不得,尽管他确实在乙醚麻醉的应用上,做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至于其人品,还是交由时间与历史学家来评价吧。


7月15日•医史拾遗


➤美国首个分离出流感病毒的科学家诞辰


今天是美国生理学家、病毒学家小托马斯•弗朗西斯(Thomas Francis Jr.)的119周年诞辰,他是美国第一个分离出流感病毒的人,并曾在1940年宣布分离出了更多流感菌株,同时参与了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


➤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梅契尼柯夫忌辰


今天是法国生理学家、免疫学家埃利•梅契尼柯夫(Elie Metchnikoff)的103周年忌辰。他曾发现吞噬作用是免疫基本过程之一,系统论述了人体白细胞等吞噬微生物的特性,正式提出细胞免疫学说。1908年,他与保罗•埃尔利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参考资料:

[1] 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 Wikipedia.

[2] Adams AK. Tarnished Idol: 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urgical Anesthesia. J R Soc Med. 2002;95(5):266–267.





精彩回顾


➤ 中国护士图鉴:“基本都被打过!”

➤ 我们花了那么多精力“不惜代价去救治”,真的都合理吗?| 心路医路

➤ 10天内3位青年医生猝死,背后原因令人痛心……

➤ 心梗5天心肌大片坏死,35岁男子用巨大代价警醒我们:记住这救命16字真言!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