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猪肝补血”是民科?有人却因它摘得诺贝尔奖! | 医学史上的10月9日

芭比 医脉通 2022-09-21


医 史 铭 文


恶性贫血肝脏疗法,维生素B12,无针注射系统


来源:医脉通

作者:芭比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 日 封 面 



难以下咽的肝,与神秘增多的红细胞


大枣补血、黑豆乌发、猪蹄美肤……这些“以形补形”的说法都是妇孺皆知的街头智慧。不管有没有科学根据,从古谚、文献中流传下来的饮食偏方,总能被笃信者从心理或生理上印证“疗效”。

 

身为接受过严谨科学教育的医生,我们总是呵呵一笑、不置可否。但其中有一种说法——食肝补血,却不止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民间智慧,更在近百年前,就被严格的科学实验证实过。

 

不仅如此,“食肝补血”的原理中涉及的人体必需营养素——维生素B12,别看这小药片物美价廉,但它竟催生过四届诺贝尔奖项的诞生,可以说是造就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伯乐化合物”了。

  

黄豆猪肝 | 网络图

 

今天,正是最早发现“恶性贫血肝脏疗法”的医学家之一——威廉·帕里·墨菲(William Parry Murphy,1892.2.6-1987.10.9)的32周年忌辰。

 

解剖室打工,让他拾到“医学之钥”

 

1892年,墨菲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从小便就读于当地的公立学校。和许多学霸一样,1914年,22岁的墨菲毕业后选择了以教书为业。在俄勒冈州一所高中,他当了两年的数学和物理老师。

 

和黑板、粉笔、考卷为伍之余,年轻的墨菲还在学校的解剖室打工,兼任助理。这段与人体“亲密接触”的经历,或许触动了墨菲的内心,燃起了他对医学的好奇,此后墨菲重拾课本,先后考上了俄勒冈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并在30岁时顺利毕业,开始了医学生涯。

 

难以下咽的肝脏,与奇迹增多的红细胞

 

1925年,年轻的墨菲正值脑力与体力高峰,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乔治·理查兹·迈诺特(George Richards Minot)的实验室,这个迈诺特成为了墨菲的教师、研究搭档,也是他日后诺贝尔奖的分享者。

 

青年墨菲 | the famous people.com

 

当时迈诺特和墨菲着手的研究,主题正是验证肝脏是否对恶性贫血患者有治疗作用。他们让患者每天进食1/4-1/2磅(约113-227g)肝脏,接着墨菲发挥无比的耐心,在显微镜下对患者血样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

 

这是一项费时、费力、更费眼的苦工,但旷日持久的寻找并非徒劳,墨菲计数的结果证明:摄入肝脏后,恶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数量骤然增多,说明食用肝脏与人体成熟红细胞的生成密切相关!

 

浓缩,再浓缩;便宜,更便宜

但“食肝疗法”有个尴尬的缺点,就是太难吃了!虽然疗效显著,但每天要吞下一大堆腥气四溢的肝脏,病人苦不堪言,更不用说还有病重到无法进食的患者。这个节骨眼上,墨菲采纳了一位患者的建议,将肝脏捣成汁液,直接通过胃管输入患者胃内。

 

但换汤不换药的“机械化喂食”,又怎能让墨菲满意?为了提高摄食效率,他和迈诺特聘请来了哈佛医学院的物理化学教授科恩,请他借助专业技术,将大量肝脏浓缩成提取物,等重量下,其治疗贫血的功效能达到肝脏本身的50-100倍。

 

这样小小一瓶提取物,浓缩了百倍肝脏的“精华”,每天摄入三小瓶,就能达到与食用足量肝脏同样的效果。但患者每天购买三小瓶提取物,需要花17美元,而吃天然肝脏只需花5美元。

 

墨菲为了减少恶性贫血患者的“食肝”花销,开始执着地走上“提纯之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浓缩,更浓缩;便宜,更便宜,为患者寻找更廉价、更方便的给药方法。

 

最终,墨菲获得了著名的Lederle实验室的支持,合作开发出一种更高效的浓缩提取物,每月仅需肌肉注射一次,花费1.2美元,即能达到口服肝脏饮食的疗效。

 

从众人侧目到诺贝尔奖:B12出世

 

你一定想不到,疗效甚笃、花销低廉的食肝疗法,这份墨菲倾注全部心血的事业,很长时间里却并未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原因就是——这太简单了,简单到似乎不含什么学术含量!毕竟,吃肝补血,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西方,都多少有带着“土偏方”的色彩。

 

但疗效不会撒谎,墨菲和迈诺特重复多次的实验的数据不会骗人,“恶性贫血肝脏疗法”最终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并被迅速推广应用。

 

图 | Fabiosa

 

有趣的是,后来人们发现,肝脏治疗恶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其中富含的维生素B12而非一开始认为的铁元素。这种含3价金属钴的多环天然产物,能够促进恶性贫血患者成熟红细胞的发育,也是8中维生素中最复杂、最独特的一种。

 

而在墨菲等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数年中,维生素B12相关的研究者曾4次摘得诺贝尔奖,涉及应用、结构鉴定、全合成等等。VB12,可能是单个天然产物相关诺奖次数最多的一个天然化合物了。


END



评古论今•抓到疾病这只“耗子”,就是好猫


“肝脏疗法”刚出现在医学界面前时,曾被人讥讽太“小儿科”。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治疗,却神奇地降伏了医生们多年束手无策的顽疾——恶性贫血。

 

在当时,恶性贫血尚未被阐明病因,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一,夺走了许多年轻的生命,患者会极易疲倦、手脚发麻、呼吸困难,乃至丧失生活工作能力。

 

而墨菲、迈诺特计算出每日所需的肝脏量,病人只要按食谱乖乖吃,就可能痊愈。明确的疗效面前,医学界最终达成共识——只要能抓住疾病的“耗子”,无论黑猫白猫都是好猫,肝脏疗法更称得上是“神猫”。



10月9日•医史拾遗


➤无针注射系统的发明者罗伯特·汉森忌辰

 

图 | TODAY IN SCIENCE HISTORY

 

23年前的今天(1996.10.9),美国麻醉学家罗伯特.汉森(Robert Hingson,1913.4.13-1996.10.9)去世。他有3项主要发明:便携式简易呼吸器,产科用的连续骶管麻醉技术,以及无针注射系统,这种无针注射系统每小时可为1000例患者接种疫苗。


参考资料:

[1] Khan A G, Eswaran S V. Woodward’s synthesis of vitamin B12 [J]. Resonance, 2003, 8(6): 8-16. Doi: 10.1007/BF02837864.

[2] 周爱儒. 《生物化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版, 2011.

[3] William Parry Murphy, faqs.org.





精彩回顾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燃爆了!流鼻血的高远到底得了什么病?

➤ 中国医生健康现状堪忧!中国医师节,医生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 10天内3位青年医生猝死,背后原因令人痛心……

➤ 编外人员被收保证金?医院取消编制大势所趋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