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人入院检查后无事出院,家属质疑过度医疗!院方持教科书解释

常乾坤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如果医患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和理解,今天拿出教科书事情解决了,那明天患方若连教科书还不信,我们又需要搬出什么“尚方宝剑”让他们认同呢?这一点值得我们继续深思。


来源:医脉通

作者:常乾坤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刘先生写了一篇长达5000字的网贴,讲述他母亲因上肢痛去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看病,却被收入CCU,做了各种检查最后又没事出院了。他质疑医院过度治疗,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医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查清楚后,立即邀请刘先生到医院面谈,并拿出教科书解释,最后双方达成一致。院方称:从整个诊治过程来看,不存在违规操作及过度医疗问题;问题主要出于沟通上,双方理解存在偏差。刘先生表示不再追究。

 

对于此事件,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慧:现在这个患者没有事,家属认为是过度医疗。如果放在普通病房,患者出现意外,就又说医生不重视。医患关系什么时候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呀?! @小心:曾经也遇到肾功衰、高钾的患者,家属坚决不愿意透析,各种签字,最后死于急性左心衰。也是来闹,为什么肾脏病死于心脏问题,也是翻教科书解释,家属才无话可说。 @唐伯虎点蚊香: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医生是没时间跟你解释太多的,因为有时候等你跟家属沟通到位或者让家属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才行动,那病人已经不用救了,医生也已坐在被告席上了。 @六月:这个世道,医生真的难当,除了必须有高超的技术以外,还要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沟通不到位又会被人抓住把柄。住CCU的都是心血管重症病人,如果每个病人都对医生没有依从性,都要教科书似的解释,医生还不得累死。



01

搬出教科书回应质疑,既是医院无奈,又是行业悲哀。


缺少深入检查和治疗,导致患者病情耽误,医院与医生肯定难辞其咎;而过度医疗,不但会招致患者的质疑和攻击,还会被医院相关部门处罚。

 

在此事件中,面对患者因心肌坏死住进CCU,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属于合理科学的处置,但却遭到了家属质疑,不得不拿出教科书对质,这明显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因为在很多医院,医生或医院的解释往往不被患者及家属认可,甚至信服程度比不上网上搜索,以教科书自证清白,既是医院及医生的无奈,又是行业内医患关系紧张的尴尬体现,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02

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的是医生,受害的是患者


一方面,医患不信任,让医生看起病来、做起手术来,前怕狼后怕虎,遵循各类规定和规章制度,费尽心思、累死累活地救治病人,让行业内的同仁“过劳死”现象屡见不鲜,到最后又被所救的人质疑和责怪,有些激进的暴徒甚至上演了一幕幕“农夫与蛇”的故事,势必会伤害医者的心。

 

另一方面,如今不少患者及家属抱怨,无论是普通治疗,还是住院手术,不但要签署各种声明和表格,还要按照规定进行各类常规和必要检查,进行各种事前声明和沟通,让看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麻烦。这样的境况下,受害的终是患者。



03

在部分情况下,医生很难做到沟通的面面俱到


患者家属声称此事件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沟通上不到位的问题,然而笔者想说:在很多时候,医生无法做到沟通到位。

 

一是因为有些疾病起病急、并发症凶险,也许在解释的空隙里,患者的病情轻则加重,重则就会一命呜呼,到最后惹来更大的麻烦。

 

二是因为医生本身工作繁重,不少同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病人还没处理好,那个病人又来了,抢救的时间还不够,想要细细沟通难以面面俱到。

 

三是医学知识艰涩难懂,有时哪怕给患者或家属讲得口干舌燥,他们还不一定听得懂,有些人甚至用百度来的知识来否定医生的专业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说医生要进行面面俱到的沟通实在太难。

 

如果医患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和理解,今天拿出教科书事情解决了,那明天患方若连教科书还不信,我们又需要搬出什么“尚方宝剑”让他们认同呢?这一点值得我们继续深思。





精彩回顾


➤ 南北“协和维E乳”之争:7天卖51万瓶,没有一瓶与协和医院有关

➤ 我国首例“网络大病众筹纠纷案”今日一审宣判 | 医脉3分钟

➤ 网友大赞那个在车站哭着抢救突发疾病小伙的前护士,医生却怒了……

➤ 从医之初,我亲历的几个出现失误的病例,那时还没有医闹…… | 心路医路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