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鲜看两会!医生关心的这6大医疗提案值得期待

小脉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今年的两会注定与往年不一样。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两会来得迟了一些。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将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医护人员与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抗击疫情取得了明显成效,4月份国内疫情基本稳定。


往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推迟到了阳光明媚的5月份。5月21日,也就是明天,全国两会将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的两会注定与往年不一样,除了开会时间推迟,今年两会的会期也适当的缩短了。

 

图源:人民日报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旧在全球肆虐,媒体评价称,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全人类经受的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与往年相比医疗健康领域有哪些不同?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哪些跟医务工作者息息相关的提案?一线医护人员有哪些建议?

 

今天,医脉通带大家先睹为快!

 


改革、重塑中国疾控系统

 

图源:摄图网


5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针对今年两会普遍关注的提案做出回应。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聚焦在疫情防控如何“补短板”、完善常态防控机制等议题上。

 

李斌回应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是对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接下来,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说,疾控系统的改革,不应只是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需要重塑。


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经费投入、体制机制改革,疾病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都亟待解决。

 

中国疾控未来将做出怎样的变革?期待全国两会过后,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将武汉封城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5月20日,从武汉逆行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随江苏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两会。

 

作为最后一批逆行者,陈静瑜建议将武汉封城的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陈静瑜说, 这个日子非常有纪念意义,对上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这一措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定。这一行动不仅迅速有效遏制了疫情在中国的蔓延,也大大降低了病例输出到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风险,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政府,以及对中国和世界人民健康的责任和担当。

 

把每年的 1 月 23 日设为 “国家公共卫生日”,可以时常提醒民众保持健康意识,让公共卫生理念融入社会文化,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加重处罚伤医者,共享“医闹”信息

 

图源:摄图网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提案建议:完善医务人员权益保护立法,强化医护人员的基本人身权利保障和相关福利待遇。

 

吕红兵在提案中说,现行法律赋予医务人员权利的规定较少,且多为原则性规定。以《执业医师法》为例,全文共四十八条,仅有两条对医务人员权利的规定。因此,在人身权利保障方面,吕红兵提案建议,将伤害、杀害医务人员列入刑法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更好地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避免类似行为的重复性发生。

 

另外,吕红兵还提议,建立全国性的医疗机构医疗安全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尤其是“医闹”信息的共享,通过该项共享平台机制对“医闹”事件进行精准定位,重点关注,有效防范。同时,在立法中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即危险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拒绝诊疗,或者是更换其他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在保证患者利益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明确疫情等突发情况下一线医护的激励措施与具体权利

 

图源:摄图网


吕红兵的提案还提到要完善医务人员的权益保障。

 

他提议,在《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增设“疫情防控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激励”一节,将疫情防控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的事后福利待遇明确化,可包括获得临时性工作补助、卫生防疫津贴或应急救援津贴等物质奖励,以及受到表彰等精神奖励。


同时,他在提案中还提到修订《执业医师法》,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具体权利保障明确化,补充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政府等有关部门安排医务人员的食宿出行等问题的条款。

 


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

 

5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制定《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明确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以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皮剑龙说,由于医疗机构缺乏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保障的措施,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只有进行制度化保障才能有效遏制暴力伤医行为。

 

皮剑龙还提议,应对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进行专门立法,明确列举危害医院安全秩序的行为。比如应将殴打、伤害医务人员,侮辱、恐吓、威胁、谩骂医务人员,非法控制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携带管制器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和其他禁止携带物品进入医院;借医疗纠纷故意扩大事态、敲诈勒索,在医院周边大声喧哗、吵闹、违规停尸、设灵堂、摆花圈、阻塞通道、聚众滋事;非法占用、故意损毁医院财物等情形予以明确规定。

 

皮剑龙明确指出,暴力伤医,不是医疗纠纷问题,也不属于医患关系范畴,而是暴力犯罪!从立法到执法都要对该行为坚持从严惩罚。


值得关注的是,往年两会关于医护人员权益保障以及恶性伤医事件的呼吁多为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政协委员提案,今年多位从事法律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保护医护人员的建议。刚刚提到的两位为医护人员权利奔走呼吁的全国律协副会长的吕红兵,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都是来自法律界人士。

 


呼吁医院落地安检

 


5月20日,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栏目首期节目即关注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受邀做客了首期直播节目《如何加强医护人员保护》。

 

民航总医院杀医案、北京朝阳医院伤医事件还有今年3月份鄂尔多斯医生被患者捅致重伤事件……从2019年末开始,恶性伤医事件一直让医护人员战战兢兢。

 

作为一名被医疗暴力伤害后正在恢复期的医生,在节目中,陶勇医生呼吁医院落地安检,他说,别让凶器带到医院的诊室,是唯一切实可行能够减少伤医事件的措施。

 

3月26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出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之前争议已久的建立医院安检制度。

 

近几年,随着伤医事件的增多,连续几年多位政协委员都曾提出医院设立安检的提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下发后,医脉通采访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孙宏涛教授时,他说,保护医生,安检是目前最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办法。接下来的两会,希望医院安检政策落地能成为现实。


责编 | 小脉 苏暄






精彩回顾


顶着大油头,走路带风,站着睡觉……这部剧仿佛给医生装了个摄像头 | 医影集

被砍伤114天后,陶勇医生复诊:“宽恕凶手,是对其他医护人员的道德绑架”

小便失禁、精神失常、癌症晚期……她写下了最接近死亡的那段经历

护士月工资1700元援鄂归来要编制,官方文件来了!|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