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示!习近平与钟南山等医卫专家面对面,明确医疗卫生发展方向!
导读
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专家学者座谈会。李克强总理、王沪宁书记出席了座谈会。这场不寻常的座谈会,也是一场现场问政会。
这是一场问计问策的座谈会,也是一场生命至上的总结会——感谢医疗卫生界专家学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必须保住人民生命的原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童朝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杨维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受邀出席座谈会并先后发言。
这次特殊的座谈会,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医学专家、学者面对面,只为了谈一件大事——公共卫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此后,在多次国内考察、重要会议和外交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作出重要指示,传递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殷殷关切。
在这场高规格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座谈会,总书记都对医疗界专家学者们说了什么?未来,医疗界将有哪些发展方向?小编梳理如下:
感谢医卫专家学者对疫情防控做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指出,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专家学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专业优势,在分析疫情形势、完善防控策略、指导医疗救治、加快科研攻关、修订法律法规、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献计献策,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接下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如下指示:
1.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
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
2.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优化疾控部门分工
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4. 建设公共卫生学院,加大人才培养
要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
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
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5.基层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动
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要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
6.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
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接下来,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还称,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另外,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
精彩回顾
➤ 术中顽固性低血压的他用了各种升压药,为什么差点没下手术台?| 医学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