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死了,就可以去找他算帐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最后一支多巴胺 Author 最后一支多巴胺
导读
这等同于和魔鬼做交易,甚至是拿一生的健康来换短暂的疗效。
作者:最后一支多巴胺
1
夜班前交班的时候,我注意到了端坐在7号病床上的一位男性病人。
戴着鼻导管吸氧的他正坐在那里乐呵呵的看着我,又好像在打量着急诊抢救室中的一切。
病人还在谈笑风生,我作为医生听在耳中却百感交集了
图源:Isa KARAKUS from Pixabay
我看了一眼这位头发少许发白的中年男性,打断了同事的话:“这个病人指脉氧偏低,心率和呼吸都偏快呀?”
事实上,正端坐在病床上的病人此刻心率达到120次/分,指脉氧饱和度只有88%。
要知道这是在氧气吸入的情况下,所以不得不让人引起警惕。
同事告诉我:“这个病人两个肺非常糟糕,呼吸衰竭很严重,在家喘了两天才来。”
病人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病情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而同事口中的糟糕又具体指什么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询问同事,这位病人就笑着接上了话:“就是肺的问题,要是肺没有问题的话,我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两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还有一些纤维化,病人自己说患病30多年了。”
交班结束后,同事便脱下白大褂下班了。
病人始终端坐在病床上,因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已经让他难以平卧下去了。
虽然有些呼吸急促,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
不仅不愿意安静地休息,反而要么同护工闲聊着,要么玩弄着自己的手机。
我问这位年仅47岁的病人:“你的肺怎么这么差?”
他停顿了一下,认真的对我说:“这个故事说起来很长,也是一个误会。”
“没关系,你说。”我眼前的这位47岁男性病人,虽然体重并没有过度肥胖,但是颜面部和颈背部却有着典型的症状:满月脸、水牛背。
就这样,在夜间11点多钟的急诊抢救室里,我聆听了病人的故事。
2
患者出生在某省某条不知名的小山沟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务农放羊为生。
因为距离县城很远,所以看病就医非常不方便。有些头痛脑热都忍着等着自愈,即使有了一些大病首先想到的也是胡乱用一些经验性的秘方、偏方,甚至要问计于鬼神。
从七八岁开始,病人便会常常出现反复咳嗽的症状,尤其是季节变化之时更为严重。
“不要说是输液,就连口服药也很少吃,等我上了初中的时候才在县城里看了几回医生。”
后来,病人慢慢长大了,村里到县城也修了水泥路。
在县城,医生给初中时代的病人下了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的结论。
具体的信息已经无处可考,但即使知道了这个病之后,患者和家属也没有特别重视。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咳嗽时间久一点的病罢了。
病人笑着对我说:“那个时候也不严重,咳嗽几天后就好了,我根本没有感到胸闷气喘。”
高中没有读完,患者便辍学了。
辍学后的病人,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背上了行装,离开了山村,南下打工了。
大约是25岁那年,他的命运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发生了改变。
那年春节,打工回家的他来到自己的舅舅家拜年。
他的舅舅也是一位气管炎病人,虽然没有确诊,但每年都要长时间咳嗽、咳痰、胸闷、气喘。
舅舅得知自己的外甥也患上了这个病,不由热心帮助了起来。
舅舅向他推荐了一款偏方,说是治疗气管炎效果非常不错,最起码自己这几年就是靠着这偏方控制住了病情。
从那一年开始,病人便吃上了这款舅舅亲自推荐的药了。
从那一年开始,病人的症状便越来越重,吃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这药里十之八九是有激素了,我们遇见过很多病人都是这样。”听完病人的话我已经能够猜到了这种所谓的神奇偏方了。
这些所谓的秘方或偏方里大多含有激素,气管炎发作的病人服用后自然在短时间内会有效果。
但是,病人们却不知道这些,还在为自己能够找到一种神药而沾沾自喜呢。
殊不知,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等同于和魔鬼做交易,甚至是拿一生的健康来换短暂的疗效。
“是的,是的,我舅舅那个时候年纪大了,吃这些没有反应,可是我年轻啊,身体受不了。”病人长叹了一口气惋惜道。
事实上,那年春节之后,没过几年他的舅舅便不知何种原因去世了。
直到2012年,病人无意之间在报纸上看见了一篇关于这种神药的科普文章之后,才明白自己是在饮鸩止渴了。
“如果不是那天看了报纸,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呢。”
也正是在了解这些之后,病人才在每一次发病之后来到医院,才知道自己的肺脏已经江河日下了。
“后来,你没有再吃这种药了吧?”
他回答了我一句自嘲且心酸的回答:“不吃了又能怎么样,反正已经是破罐子破摔了。”
3
以上便是这位47岁病人的全部病史。
或许长期误服激素只是导致两肺严重支气管扩张的一个原因,或许导致两肺出现纤维化的罪魁祸首还没有浮出水面。
同这些被忽视了许多年被隐藏了许多年的病因相比,当下更重要的却是该如何保命?
“你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很严重吗?必要的时候需要气管插管,甚至要考虑肺移植的。”
因为病人的两肺已经功能衰竭,或许此刻还可以用氧气和药物来短暂维持,但不久的以后呢?
听了我的话,他笑了笑,赶忙摆着手说:“我不干,坚决不干,死了一了百了。”
病人还在谈笑着风声,我作为医生听在耳中却百感交集了。
“你才47岁,太年轻了,要是能够好好治,要是能够肺移植,说不定多活一二十年呢?”
“没关系,等我死了就可以去找他算帐了。”
虽然每一个生命都免不了要面对终结的那一刻,虽然医生也不能逃避面对病人们的死亡,但如果真的要看着年轻生命的离开,却又不可避免在心中多一些惆怅了。
如果有可能,终是应该尽最大的力量。
我很佩服病人豁达的态度和勇气,却依旧想改变他抱着必死之心的观念。
“你可以去了解了解肺移植的情况,能努力为什么不努力呢?你的年纪又不是很大,未来的美好生活还有很长。”
这位始终微笑着的病人却又开始了玩笑:“活那么久做什么?我才不要受罪了。我要是不行了,医生你可千万不要抢救我,又是插管子又是干什么的。”
4
短暂的对话后,我便让病人休息了。
不仅是因为病人的心肺功能受限不便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和活动,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我和他的对话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
我还想着能够给他灌输一些继续活下去的想法,还想为他解释一下现代医学有哪些地方可以帮助他。
这位呼吸偏快,音量很足的病人却始终坚持己见。
凌晨两点钟,病人依靠在床头上睡了下去。
他的妻子找到了我,想问我什么时候能够住进病房。
“你们考虑过肺移植吗?这可能是最终避免不了需要面对的事情了?”
“去年冬天住院的时候就谈过这个问题了,说是现在还可以撑一撑,要真是到了那一天的话,他不会干的。”
原来已经有医生将这个话题抛了出来,而这对夫妻也早已深思熟虑过了。
“可是,他的肺脏太糟糕了,到了那个时候就意味着是死。”
同他年龄相仿的妻子无奈叹了口气:“这个问题他早想好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摊上了这个病呢?”
虽然她嘴上这么说,但很明显,她还抱着一丝希望:“医生,你知道哪里做肺移植比较好吗?”
见她有些动摇,我的内心竟有些开心起来,于是又一个字一个字将某专家的名字告诉了她,叮嘱她一定找时间去问一问。
5
第二天,病房里有了空床。
病人终于可以离开急诊抢救室这个日夜喧嚣的地方了,始终端坐在病床上的他有些开心起来。
办好住院手续后,负责送病人住院的护工开玩笑着说:“看病太花钱了,住院还能报销一些。”
我听见病人的回答后,似乎有些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己见了。
他对护工说:“看了10年病,花的钱够在城里买一套大房子了。要是再看10年病,就要去要饭了。”
病人说这句话时正坐在病床上,护工推着病床将要走出急诊抢救室,他的妻子跟在病床边,他的儿子跟在后面。我坐在不远处,其他病人还在挣扎着、被抢救着。
而,谁又不是在挣扎着呢?
责编 | 苏暄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狡猾的肿瘤终于露出了破绽!这些情况,不能为患者节约费用 | 医学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