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周胎儿“死而复生”引公愤,医生到底该如何做才是有“医德”? | 医眼看法
导读
如果对新生儿情况有误判,那实属医生的失误,但生拉硬拽“医德”的问题……
来源:医脉通
作者:刘严
近日,河南电视台一则《婴儿活着却被医生说是死婴,最后导致重度脑瘫!医生:孩子的健康和我们没关系》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新京报评价“出现低级失误的背后,是没有守住医疗规范;而没有守住医疗规范的背后,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2019年9月,许先生的妻子怀孕26周,因出现腹痛、见红、发热等情况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由于孕妇有持续发热、感染、胎盘植入等病症,医生建议终止妊娠。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医生告知家属,孕妇有宫内感染,需立刻剖腹产,并让孕妇签了“孩子拒绝抢救”的协议。手术后,医生称婴儿已死亡,但在2个小时后,准备回家埋掉“死婴”的许先生,却发现被装在医疗垃圾袋内的孩子居然在动。许先生回到医院抢救孩子,最终孩子被救活,但造成了永久性伤害——重度脑瘫。从被送回医院抢救起至今,孩子一直没有出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曾下达病危通知书,孩子也经历了数次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身体却留下了永久的伤害。
婴儿“死而复生”,家长质疑医院处置不当,认为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认为被装进“死胎”医疗垃圾袋中的早产儿,如果再迟一点“活”过来,就被当作医疗垃圾处理掉了。许先生还指出,“放弃胎儿,拒绝抢救”是在妻子被推进手术室后意识模糊状态下签下的。
图源:腾讯视频截图
医方指出,宫内感染的早产儿很难抢救,基本上是死胎,但同时承认“孩子有微弱的心跳” 。术前产科组织科室人员集中讨论,认为患者妊娠25周零5天就胎膜早破,保胎希望很小;且患者发热,提示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如继续妊娠,有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威胁孕妇生命情况的可能;外院磁共振显示胎盘植入不能排除,继续妊娠随时有大出血等危及孕妇生命情况的可能。当时胎儿孕周小、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后期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炎、死亡等情况;如果存活,远期可能并发脑瘫、脑神经发育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9月1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患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指出, 当事孕妇送医时不是正常的待孕状态。“显示胎盘有植入,有宫内感染。孩子在(孕妇的)腹腔内就已经是不正常发育。” 对于婴儿脑瘫与前述情况是否有因果关系,可由家属联系鉴定部门鉴定。
9月1日,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商丘市委网信办官方公众号通报,卫健委将组成调查组对相关事件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通过司法鉴定等法定途径妥善解决该医疗纠纷。待有关医疗鉴定报告出具后,卫健委还将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法依规界定并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图源:网信商丘
许先生近日接受采访指出,目前他仍然没有接到任何调查组的消息或询问,他们一家还在等待。眼下,他更担心的是孩子的救治。“我请求组织专家对我孩子的病情做鉴定、做评估,但我希望我们河南省内的专家回避。孩子马上就要一岁了,再不出一个结果、再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的话,孩子的一辈子就完了。” “将来评估过后是不是可以把孩子转到北京、上海更好的医院医治?我的要求不过分吧?”
目前,孩子在医院抢救、治疗近一年,据网络新闻报道,家属没有支付治疗费用。许先生称,由于孩子的情况,近一年也没有上班。
如何做才是有“医德”?
对于这个新闻曾经看到过,只是看了标题大概已经知道是什么情况,没有具体阅读内容。当医脉通小编关注新闻后让老刘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老刘才仔细看了看近几天对于该新闻的报道内容。基本上与推断的“剧情”是一样的……家境窘迫的夫妻、受损严重可怜的孩子,还有“道德沦丧”的医生,当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永远都是“正义凌然”的。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辱骂医生,指责医生没有医德,孩子父母可怜、悲伤,渴望社会公平公正,积极救治孩子。
对于总是拿“医德”说事,老刘极其反感。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没有天天面对“生死攸关”的人,对于“生命”、“死亡”没有深入的认识,凭什么可以大谈“医德”,凭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地评论医生。
如何践行“生命至上”这四个字才算是有医德?
举例说明:晚期癌症的患者命不久矣,每日遭受痛苦。能否治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能否有效?可能吧!也许能够延长生命。建议患者家属积极救治,是对生命的尊重,但是患者可能会在最后的生命历程中过得很痛苦,还可能家财散尽。不再针对肿瘤治疗,给予吗啡止痛、对症治疗,可能不会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让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得安详。这就是所谓的“姑息治疗”,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医生帮我判断病情和预后,已是晚期,不如姑息。
可目前社会的现实是,不推荐晚期肿瘤患者再积极治疗,可能被骂“没有医德”——生命是最珍贵的,有生存的可能不积极救治,就是没有“医德”;推荐积极治疗,最终人财两空,也可能被骂“没有医德”——明知道治不好,还让家属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赚钱,没有“医德”。
本案亦是如此,一个不足26周的胎儿,还是一个宫内感染,可能发育异常的孩子,有没有生存的可能?靠着治疗维持,可能,但代价是巨大的,孩子可能会在监护室抢救很长时间,花费巨大,而换来的很大几率是个痴呆、瘫痪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是个“珍贵儿”,医生一定会推荐积极抢救的。而对于一个可以正常再怀孕,并且已有孩子,家境并不殷实的家庭,这种选择不能算是个有“医德”的建议。如果对新生儿情况有误判,那实属医生的失误,但生拉硬拽“医德”的问题,是媒体常用的套路而已。
医生有过错,是否需要赔偿?
有一种状态叫做“假死”。呼吸、心跳等生命指征十分衰微,从表面看几乎完全和死人一样,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当作误认为已经死亡;甚至将“尸体”处理或埋葬,只是其呼吸、心跳、脉搏、血压十分微弱,用一般方法查不出,这种状态称作假死。新生儿,特别是末成熟儿,更容易出现假死状态。
国内外经常会有“尸体”送停尸房又复活的新闻,实际上就是患者可能处于“假死”状态,而被误判为“死亡”。俄罗斯有一患者停尸房复活,被送往ICU继续救治。而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违反规定,在患者“死亡”1小时20分钟时就送往停尸房,并不是医院规定的2小时。
对于成人患者,心电图成为直线才能判断为死亡,如此判断尚不能完全发现“假死”,更不要说是不足26周的新生儿了,没有判断出假死状态是极有可能的。
医方有没有过错?当然是有的,胎儿娩出后正确评估胎儿状态,向患方告知,尊重患方对于抢救治疗的意见,这是医方的责任。如果事实如媒体报道,医方误判胎儿情况,导致误将活婴当做尸体交给家属,这是医方的过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胎儿娩出后认真判断胎儿生命迹象,如果考虑是活胎,应该再次告知、询问家属是否抢救(之前已经签字拒绝抢救)。选择抢救就抢救,选择放弃抢救就让家属自行抱走,医院就应该没责任了。
医方需不需要赔偿?最终结论需要通过鉴定来确定。关键是医疗行为的过错与患儿脑瘫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争议焦点会是患方是否在术前就决定放弃胎儿,拒绝抢救。
图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对于医方来说,卫健委的介入常常会带来行政处分,一般是对于医院、主要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一些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警告、罚款、降级处分、撤职、开除、暂停执业、吊销医师资格等。这些都是卫健委作为管理部门彰显管理责任、工作业绩的方法,至于是否有行政处罚、处罚到什么程度,决定于卫健委面对媒体压力的承受能力,政府部门对于卫健委处理此热点事件的态度,卫健委与医院之间的PK结果,还有对社会舆论与医生情绪之间的平衡(此时往往更多考虑社会舆论,忽略医生们的沮丧情绪)。
有法律人从法律角度对本案进行了解析,主要就是涉及侵权责任法的医疗损害责任问题。对于医疗损害案件,老刘更愿意患方去寻求法律途径。不管医调委、法院,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按照实际过错、损害、因果关系赔偿,医方一般都不会退却。但显然本案中,患方没有想要寻求这条渠道。
这不是“要说法”,是要多少钱……
家属总说要个说法,潜台词实际上就是“你就说赔多少钱”。真见过孩子脑瘫的,父母怀疑医院存在过错,为了救治孩子转战北京各大三甲医院、康复机构。最后起诉医院,走鉴定流程,让法院判决。
而本事件孩子家属,要求抢救孩子,但不支付孩子医疗费用,口口声声要去北京、上海,找专家评估孩子,但却没有实际行动。主要动作就是不上班,找医院闹、投诉、发抖音、找媒体,否认签字、指责医生告知过错,表现很无辜、很可怜、很凄惨,要说法、救孩子、提要求。为什么不走医调委?为什么不起诉?直接说要多少钱得了,还显得没那么虚伪。
就像“烧伤超人阿宝”文中指出的,许先生和妻子都说谎了,因为同意书上清清楚楚的既有许先生妻子签字,又有许先生本人签字,而且许先生签完字后还注明了和患者是夫妻关系。许先生妻子还亲笔写下:放弃胎儿,拒绝抢救。
当评价“医德”的时候,大家都先拍拍良心。家属要实事求是摸着良心说话,有利于自己的就强调,不利于自己的就说不知道、不清楚、没告知,如果都这样,道德底线何在?媒体有着很高的社会责任,报道时不能断章取义,评价时应该公平公正。为了阅读量,标题惊悚,挑拨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激化社会矛盾,道德底线何在?
失望、沮丧、疲惫、迷茫,身心俱损、值不尽的夜班,还有一波又一波没完没了的各种疫情。无他,唯有沉默……
责编 | 小脉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