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后高中生做心肺复苏救人,看完新闻医生却无语了……
导读
宣扬精神没问题,但宣扬了错误的方法和理念可就是在害人了。
来源:知乎平台
作者:手抖毛大夫
就在王老伯的老同学们手足无措时
网页截图
救人现场,老人们拍下的一张救人少年的模糊照片,图源:人民日报
01
说实话,这新闻看完了,作为医生的我都无语了……
这不叫抢救及时,这叫老伯命大啊……
心肺复苏术(CPR)只适用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老伯还有心跳呼吸的情况下不用做也不能做。
没有出现心脏骤停的心梗也不是CPR的指征。人家的心脏现在都梗了,但是还没罢工。剩下残余的心肌艰难地收缩舒张输送着为数不多的血液维持着血液循环,现在上去一顿猛按,这不叫雪中送炭,怕是雪上加霜……
虽然不管怎么说,见义勇为是好事,路边见到倒地的老人敢于出手相助也是值得肯定的美好品格,在现在这个时代更是难能可贵。
但救人的精神是对的,救人的方法也要对(至少不能错得太离谱)……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少年只有15岁,不能苛求他掌握完全正确的急救技能,所以我觉得他不应该被批评太多。真正应该批评谴责的是某家“报纸”,对于涉及急救措施这样的内容,未经专业人士审核的情况下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怕不是想害人。
而且您报社地处上海,有这么丰富的医疗资源,发报道前找个医学专家把把关是一件很难、很高的要求么?而且您报社和上海各大医院都有合作,现成的资源放着不用这就不能说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了吧……
02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报道里的问题都在哪里:
首先是少年看到老伯倒地的时候:
10月27日晚,盛晓涵快到家时,发现路边一名老伯倒在地上,另一名老伯帮他拍着背
“我判断他应该不是噎住了”盛晓涵留意到脚下有液体,老伯已经尿失禁。
“生物课上我们刚学过,有关非条件反射的章节,所以我知道尿失禁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疾病,一种是大脑完全不受控制。”
拍着背,可能是呼吸困难。但不代表一定存在气道梗阻或者窒息。这时候需要通过用手感受鼻息或者观察平卧位下有无胸腹部的起伏判断有无呼吸,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耳朵对着口鼻部听有没有气流声,而不是上来就判断人家“噎住了”……
况且噎住了也得有原因,老伯在路上走路没有在吃东西,也不是从水里刚被人捞上来的。
急性心梗的患者会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所以老伯觉得呼吸困难倒是正常的,但这种表现和真正气道梗阻导致的窒息还是差别很大的,后者一般会头面部青紫且完全观察不到呼吸,所以一定要判断清楚到底有没有呼吸。
其次,尿失禁这个我实在是没法说啥了,第一次听说尿失禁是心肺复苏的指征……
夸一句少年胆大心细吧,这种情况下观察得还这么仔细。
因为不知道老人晚餐吃了什么,他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拍挤压了两下
见没有任何食物吐出,他赶紧进行下一步施救,让老人平卧。
应该说,能想到解除气道梗阻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这个判断和解除“气道梗阻”的方法就错得离谱了,海姆立克完全不搭边,正确的方法我们后面说。
此外,在心肺复苏中,遵循的优先级是C(心跳)A(气道)B(呼吸),所以按压是优先于解除气道梗阻和人工呼吸的。所以即使他判断的是“心脏骤停”,也应该先按压,不应该浪费时间在海姆立克上。
“他发现老人脉搏微弱,而且体温下降,仅有微弱的喘息,
这一切都符合心脏骤停的特征。”
“这一切都符合心脏骤停的特征”???
这明明是哪一条都不符合好不好……
脉搏微弱不等于无脉,况且这摸的是手腕部的桡动脉。心脏骤停正确的方法是摸颈动脉(方法后面说),而不是桡动脉。因为很多中老年人是存在动脉硬化的,更何况还有摸动脉的手法问题,单纯摸桡动脉搏动减弱并不能明确是心脏骤停。
体温下降是怎么判断的,用手摸的吗?秋冬季用手测体温感觉凉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吗?老伯要是真的体温都下降了,怕是当时人就没了,还能撑得到医院嘛……
呼吸这个就不重复了,有微弱的喘息就说明还有呼吸,这和气道梗阻搭不上边,更不是心肺复苏术的指征。
“他一边疏散围观人员,一边解开老人胸前纽扣,开始体外按压。
为了让救援更有效,他赶紧教会周老伯“鼻式人工呼吸”,协助救人。”
疏散围观人员是对的,解开胸前衣物也是对的,但既然衣服都解开了,就应该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胸廓起伏,而不是上来就一顿猛按。
“鼻式人工呼吸“也没有必要,味儿大、鼻腔比口腔狭窄分泌物也更多,通气效率差,更合适的应该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嫌不卫生的可以两张嘴加一层布。
“盛晓涵说,自己从小喜欢打排球,最高纪录是一个小时连续垫球2300下,没想到这一身“硬功夫”派上了用场
经过五六分钟的连续按压,他惊喜地发现,王老伯有了自主呼吸!”
哎,不说了……老爷子硬扛了这一身“硬功夫“五六分钟,太不容易了……
至于这里所谓“有了自主呼吸”,因为个人对当事少年的判断存疑,呼吸骤停判断的不对所谓呼吸恢复自然也不好说,加上都是当事少年自己的回忆,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
“经医院诊断,王老伯遭遇了大面积心梗,若非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报纸说说是哪家医院,能说出这种话的医院,别人敢不敢去我不知道,反正我要是在上海遇到情况是不敢去的……
03
下面再来说说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
心肺复苏包括两个部分——判断和执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正确的执行前要有正确的判断,否则就是新闻里这样的情况了。
判断的核心就是——是否存在危险、意识、心跳和呼吸,也就是说,是否存在意识丧失和心肺骤停。
首先是判断环境危险,救人先救己。救人前先看一眼四周,一是确认安全,二是找人帮忙打120。
其次是判断意识。方法是轻拍病患双肩,大声询问:“喂!你怎么了?”
——询问时不可用力摇晃病患或大力打脸,否则如果病患倒地的原因是脑出血等,会加重病情。
如果病患没有意识,才能往下继续进行。
心肺骤停,可以理解为“心脏停止跳动、肺部停止呼吸运动”。也就是说,病患发生心脏、呼吸停止,才能使用心肺复苏术救人。
判断心跳的正确方法是摸颈动脉,方法是用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部位向任意一侧滑动2-3厘米至颈动脉处,稍用力按压停留5-10秒,探测是否有搏动。
判断呼吸的方法前面也说过了,用手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骤停≠晕倒、昏迷。所以遇到有人倒地、意识不清等情况,不能不经判断就开始做心肺复苏,因为导致倒地、意识不清的原因有很多,如癫痫发作、脑卒中等情况,只要未出现心肺骤停的情况,不需要对病患实施心肺复苏术,如果实施了,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带来伤害。
如果人还有心跳和呼吸,应该帮助松开领口和裤带,帮其转至侧卧位,打开嘴巴,防止窒息如有呕吐则清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
如果是有心跳但呼吸微弱,那么只做人工呼吸就行,不必非要进行心脏按压。
到了执行的阶段,核心的要点就是正确的手法和顺序,记住三个字母——C、A、B。
这三个字母的顺序很重要,记不住的话可以记cab(出租车):
图源见水印
C——体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图源见水印
A——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让头部仰起并抬起下颚,应确认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B——人工呼吸:口对口或应用简易呼吸器,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注意有无胸廓起伏。
此外,还应该记得找两样东西——120和AED(除颤仪),不过这两样都不是自己来做,自己专注救人就好,让别人帮忙找。
AED的使用也是有其指征的方法的,也不是见到人倒下来就得去电。好在现在公共场所的AED一般都是全自动的,会自行进行心电分析,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电击。所以只需要做的就是连接好和开机,连接的方法、位置和开机启动一般AED的机器上都有。
最后,说过了CPR,在这里还要再强调一遍我的想法,这件事应该被责备的绝不是少年,虽然他救人的方法不对但精神可贵,社会中缺的不是救人的方法而是救人的意识。
但作为媒体,对这样的新闻在未经科学性核实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地做宣传就是很低级的错误了,宣扬精神没问题,但宣扬了错误的方法和理念可就是在害人了。
责编 苏暄
➤ 冯唐:2020年关于中国医疗的十句大实话 ➤ 重男轻女?姐弟先后被狗咬,姐姐没打疫苗得狂犬病,父亲回应问心无愧 ➤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位列榜首?求求了,别再拍这种“医疗剧”了 ➤ 大学生转诊途中死亡,医生涉嫌违法?一位医生的10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