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国务院明确薪酬改革,李克强总理给出了医生该涨薪的原因……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这一次,或许时机成熟了。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6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重头戏就是:确定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更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会议指出,广大医务人员守护着人民生命健康,在抗击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积极性。

 
医生涨薪,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多,但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终归离不开政府的关注与投入。
 
关于薪酬改革,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各地政策,已经呼吁良久,但是看看身边的医护人员,要么涨薪并没有落到实处,要么就是薪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涨幅远远比不上超负荷的工作量与飞升的物价、房价。因此医疗圈一度有种说法,医生涨薪就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但这次,有些不一样。有业内人士揣测,这一次,或许时机成熟了。

 
李克强总理阐释医生涨薪原因: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令人尊重
 
“广大医务人员守护着人民生命健康,在抗击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令人尊重。”李克强总理当天会议上说。
 
能让总理惊叹“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令人尊重”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每当疫情又起,他们总是第一个冲到最前线,全员核酸检测、争分夺秒救治确诊者。脱下防护服,一个个湿透衣服的身影,一双双被汗水泡皱了的双手,还有半夜那一个个累到席地而睡的累瘫了的身板……
 


 
快速响应、连夜排查、接种疫苗……本轮疫情,仅10天的时间,广州就累计核酸采样1608.81万份,这背后是很多个医务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与超负荷工作的坚持。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付出,全国人民都有目共睹,那么先抛开疫情不提,医务工作者的压力有多大?
 
疫情前期,医脉通曾统计过一份“2019年过劳猝死医生不完全名单”或许能给你答案:
 
➤2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放疗中心俞萧开医生在跟同事打篮球时,主动脉破裂猝死,年仅27岁!
➤4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唐江涛医生在踢球时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40岁。
➤5月2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泌尿科主任医师王一因脑出血倒在手术台上,经全力抢救,最终于2019年5月15日撒手人寰,年仅41岁。
➤5月4日,宜昌市二医院总会计师、信息科长郑杰同志因劳累睡下之后,再也没有醒来,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亲人和医疗事业,享年51岁。
➤6月4日,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怿在病房查房时突然她倒地昏迷不醒,心跳呼吸骤停,虽经及时抢救,但仍没能挽留其性命,6月13日凌晨,陈怿再次复发昏迷,抢救无效,宣布脑死亡。
➤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于家中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2岁!王博士曾获2016年“全国十佳优秀住院医师”称号,据同事介绍,他生前是一名非常勤奋、敬业的医生。
➤7月4日,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肖教授去世前年仅31岁,孩子刚出生7天。
➤7月4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56岁院长李晓松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因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医治无效去世。
➤7月10日凌晨,沈阳一年仅31岁皮肤科医生于家中猝死,多次急救无效,与世长辞。
➤7月11日,上海一位30多岁优秀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10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牟阳灵教授因病去世,享年45岁。
➤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熬夜值班后猝死,年仅30岁。
➤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医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
➤12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杨立峰医生因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9岁。
➤12月20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内5科(肿瘤科)副主任石君医生突发猝死,年仅38岁!
……
 
虽然这些优秀的中青年医生猝然离世的原因各异,但从中凸显出来的中国医生的工作量超负荷可想而知。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 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 51.13 小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医师的休息权没有得到保护;65.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白夜班交替、熬夜工作学习、科研工作压力大……写病历、做手术、搞科研、发论文,长期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他们的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
 
医生的收入相对于其巨大的工作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是不成正比的。
 

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两大举措推进薪酬改革!
 
当天会议确定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总理强调,要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会议当天敲定,接下来将从两大方面推进薪酬改革:
 
一是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

有关部门要在确保群众就医整体负担不增加等基础上,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对公益任务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等公立医院适当给予倾斜。各地要综合考虑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工作量、服务质量等因素,合理增加薪酬总量。
 
二是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

统筹考虑薪酬总量及相关因素,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可结合实际,自主确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内部分配模式,向关键和群众急需的岗位、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等倾斜,推动更好解决大病重病等方面看病难问题。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统筹考虑编内外人员薪酬待遇。
 
这两大方面涉及到的问题颇多,首先“向关键和群众急需的岗位、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等倾斜”,其中提到的“关键和群众急需的岗位”,儿科、急诊、内科等科室因为需求量大而人手短缺,应该是本次薪酬改革倾斜的对象。
 
另外,“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医学是精英专业,从18岁进入医学院,本、硕、博共11年,住院医师规培、专科规培等5-7年,光学习就需要投入16年以上的时间,从医学生到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需要花费20多年的时间来培养。而刚进入临床工作的30岁医生,工资却普遍偏低,在而立之年,买房、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等这些重担却都压在他们身上,低年资医生理应获得更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国务院近日频频有动作,医生薪酬改革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就在本次本次会议召开的前几天,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医生薪酬方面,这份文件也再次提出了要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
 

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些试点医院的薪酬改的怎么样了?
 
薪酬制度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不容易——因为薪酬制度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早在几年前,顶层设计就决定在部分城市与医院试点先行,探索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三明医改
 
谈起医改,说起医护薪酬改革,就不得不提到三明。2012年以来,三明市通过多措施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推进薪酬制度改革。那么,实行医生、院长年薪制9年来,三明医生的年薪有了哪些变化?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窥探一二。
 
2021年初,三明市卫健委晒出了2019年三明市公立医院医生年薪数据:
 
2019年,三明全市12家总医院工资总额14.06亿元,是改革前2011年的3.68倍。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4.22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2万元;院长平均年薪由9.84万元增加到39.84万元。
 
2019年三明市乡镇卫生院院长(主任)年平均年薪达16.74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年薪8.97万元,全市村医平均年薪达6.07万。
 
2019年三明市12家总医院主任医师年薪最高近60万元,最低15万元,平均30万元;副主任医师最高年薪55万元,最低10万元,平均年薪21万;主治医师最高41万元,最低7.8万元,平均15万元;住院医师最高29万元,最低4万元,平均约11万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样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直被业内称为深化医改的“试验田”,那么,在薪酬改革方面,港大深圳医院做的如何?
 
今年6月初,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在一次圆桌会议上透漏,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额70%固定薪酬,30%绩效。医生税前平均年薪可达69万。他认为,高薪可以养廉、养出有品格、有追求的医生。同时,薪酬不与服务量和收入挂钩,能够促进医生自我管理,提升医生规范诊疗的内生动力,确保坚持专业循证,从制度上遏制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和治疗的问题。
 
前有顶层设计,后有前车之鉴。
 
前有新冠疫情期间“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余温和感动,现有国家的道道指令,李克强总理的关怀与指示。
 
以占世界卫生总支出1%的比例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肩负着为14亿中国人民防病治病的重任,中国医务工作者薪酬的时机,恰到好处!
 
时机已到,我们共同期待着!

责编 小脉 亦一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当医生开始线上问诊:如果我有罪法律会制裁我,而不是让他们……

➤ 外科医生的周末,喝了一顿酒,开了两场会,瘦了三斤

➤ 医疗“内卷”带来的问题:值班频率变高、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 泪目!70岁三甲儿科医生为救患儿扎根基层11年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