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属拒绝手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却把责任推给医生,医生到底怎么做才能满足家属的要求?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生命有多长?其实稍纵即逝。外科医生有多伟大?其实只是个渺小的凡人。


来源:医脉通

作者:户瑞玲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某患者因心肌梗死住进了医院,在积极完善重要检查后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术后第二天护士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发现了患者意识加深,急查头颅CT显示:颅内出血。根据患者的情况,管床医生立即请神经外科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急会诊。

会诊医生在查看了患者病情及检查结果后,建议马上入手术室对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快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随后即将出现的脑肿胀及进一步压迫对脑细胞造成的损害。再者,根据患者当时的的病情,如果不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及对脑组织压迫时间的延长,极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脑疝,如果到那时再进行手术,手术效果不但会不理想,甚至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图源:摄图网

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在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家属们都会积极配合医生的专业判断,力求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康复。

然而,不是每个家属都能明白医生在面对病人生命时的良苦用心,也不是每位家属对医生都能无条件的信任。

家属们听了会诊医生的意见,不但不为手术争取时间,还笃定的认为医生对患者病情是有意在夸大其词。因为当时患者虽然出血量已经达到了手术的标准,但由于患者年龄导致的脑萎缩给血肿腾出了一部分空间,对脑组织的压迫尚不是很明显,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没有到完全昏迷的地步。家属们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医生有意在吓唬他们,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

虽然医生再三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及如果不及时手术会产生的后果,都无法动摇家属们对患病老人进行签字手术的决心。

既然家属不同意签字,医生也没有强行进行手术的道理,于是,会诊医生在写了会诊意见,让家属在沟通同意书上签字后,就回到了自己的科室,继续忙于自己病历书写的工作。

时间在忙碌中仿佛过得很快,正当会诊医生忙完手头的工作准备下班的时候,接到了被会诊科室打来的电话,让其赶快再去看看刚才会诊的那位患者。从打电话人焦急的语气中,会诊医生得知此时此刻的患者已完全进入了昏迷状态,而家属此时也同意给患者做手术了。

会诊医生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表,发现离第一次会诊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多小时。两个小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毫无意义;两个小时,对于虚度时光、享受独处的人更是没有多少当下看得见价值。但是,这两个小时,对于一个脑出血等待手术的病人来说,却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区别。而这一点,长期与脑出血患者打交道的医生比谁都清楚。

图源:摄图网

于是,会诊医生再次放下手头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以几乎飞奔的速度到了患者床旁。当医生查看了患者瞳孔后,果然不出所料:此时的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脑疝,呼吸也变得不再规则。

会诊医生知道时间对于此时的患者意味着什么,不敢耽误一分一秒,快速让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完善必要的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陪同患者一并进入了手术室,对患者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

手术还算顺利,但如同所有人能够想到的一样,由于之前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患者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那术前已出现的不规则的呼吸导致的低血氧饱和度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只能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辅助通气来维持。

对于术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医生在术前谈话及让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已明确告知,也就是提前给家属打了预防针,但是当真正的手术效果摆在眼前,家属还是对入院后医生的整个治疗过程提出了异议。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家属除了对支架植入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脑出血这么严重的情况提出了质疑,令人想不到的是,还对会诊医生的做法表现出了不满,不满意的原因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在他们家属同意手术后,会诊医生没有表现出他们想要的那种紧迫感,因此耽误了手术时间。


图源:摄图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说: 命运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 ,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按道理说,既然家属当初在明知道放弃手术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时选择放弃手术,就应该接受疾病这样一个自然发展的转轨,对这样的结果也应该有了一个心理预期。然而,家属却不愿为自己曾经耽误的手术时间买单。他们之所以对患者有这样的结果做出如此的反应,显然是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每一位学医的人都知道,脑细胞一旦受损是不可逆的,而脑细胞对于整个机体却又起着统帅全军的作用。所以,我们总是会在急诊来临时争分夺秒,在能够争取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为后续康复打下有力的基础。

医生争分夺秒,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伟大,而是在长期与各种各样的疾病抢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为了生命可以不顾一切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着每一位医生在每一位患者到来时,都必须谨慎对待,客观评估,然后做出最专业的判断。这种本能更需要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充分信任,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失去了信任,家属总是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医生的判断,那么势必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

在临床,疾病也分轻重缓急,有些疾病能等,允许你有思考的余地,有些疾病是“必须”“当下”“立马”都要处理解决的问题。要不怎么会有“急诊”和“平诊”之分。如果是心脏骤停,给你思考判断的空间更有限,失去仅有的几分钟,生命也就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在家属同意手术,再次请会诊医生会诊后,别说医生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就算有,怎么能够和失去的黄金两小时相比?从跑去会诊科室,到完成所有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医生路上跑多快,术前谈话及术前准备有多简洁,才算的上有紧迫感?

疾病在复杂的人体中似乎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以为的也许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看似表浅,还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道理在里头。面对未知的医疗,抑或是稍纵即逝的生命,所有人都必须更谦卑,所有人也都必须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起相应的后果。

和时间抢生命,医生可以不顾一切。可有限的时间一旦丧失,医生也无能为力。

生命有多长?其实稍纵即逝。

外科医生有多伟大?其实只是个渺小的凡人。

所以,请每一位走进医院的病人及家属都要相信医生,配合医生的决定,否则,对于造成的后果,也只能自己买单。


责编 小脉 敬敏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那些逃离东北的医生们

➤ 错换液体4年后,家属又来医院找到了我!原因竟是……

➤ 生了这种病,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命!| 患教讲座

2名医疗工作者因传播新冠阳性人员信息被罚 | 医脉3分钟


《10月乳腺癌防治月义诊讲座》即将上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即可参与讲座与各位乳腺癌防治专家进行线上互动,还有机会领取精美精品一份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