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患者是最容易被医生坑害的群体”,张煜的最新发声又引发了争议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时间会给一切答案。


来源:医脉通

作者:阿廖沙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4月2日,一位名叫张煜的医生在知乎上发布了一条动态引起了医疗圈的广泛关注。

 


文中写道: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陆巍,在给胃癌患者马进仓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蓄意诱骗”的行为,导致患者生存周期明显缩短,家属花了常规治疗的10倍以上费用,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10多万债务。

 

“肿瘤门”事件不断发酵,当事医生陆巍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5月24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出了“陆巍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的处罚决定:对陆巍处以“警告,罚款人民币叁万元整,暂停执业6个月”的处罚。处罚的事由为“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然而,这场“实名质疑同行诱骗治疗”风波却并未就此结束。

 

8月30日,陆巍医生开通公众号并发表长文《一路为医,为医不易,且行且珍惜》,对“肿瘤门事件”作出回应。

 


陆巍将“肿瘤门事件”称为“黑医事件”,他表示:迫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一直没有能出面做回应。这使得公众无法全面了解事情的背景、经过和真相。但我始终相信,真相也许会暂时缺席,但是终将浮现。如果不是在过去,不是在现在,也许就是将来的某一天。

 

言语之中,似乎想要表达事件“另有隐情”的意图。

 

张煜医生也不甘示弱,随即在个人平台做出了回应,内容只有两句话:我只觉得恶心。到底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位医生可以这么无耻。

 


彼时距“肿瘤门”事件过去了几个月,热度早已消退,两位医生的“交锋”并未在舆论场上掀起太大波澜。

 

直到最近,张煜医生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又一次将“肿瘤门”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农村患者最容易被坑害,不靠谱的治疗就是生死的差别

 

在采访中,张煜医生讲述了自己的从医之路,他告诉记者,“这几十年来总能听到一些无良医生坑害患者的事情,其中受损更大的都是穷的和地位低的人。可以这么说,农村患者是最容易被坑害的群体。”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张煜医生举了个例子:有位一期肾癌患者,本来发现得早,手术切除就可以治愈。但医生推荐他先做基因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药的免疫治疗。靶向药很贵,医生却建议终身服。在张煜医生看来,这是花费最多、效果最差的方案。靶向药可能让他的情况在几个月内有好转,但却让一期肾癌发展成为二期或者三期,最终走向死亡。幸运的是,那位患者多方咨询,及时换了医生,做手术治愈了。

 

“如果马进仓进行标准治疗,那么他应该能有一年半左右的生存期。但他在上海接受了各种昂贵的检查和治疗,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张煜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图源:视频截图


随后张煜医生向记者介绍,“肿瘤外科医生专攻手术,其实对肿瘤用药与综合治疗并不精通,这些都属于肿瘤内科的领域。但一般患者,尤其是农村来的患者并不懂这些。如果一名并不适合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他的首次就诊却去了肿瘤外科,那么他的治疗就有可能会走偏。”

 

张煜医生认为,肿瘤的治疗其实是有严谨的规范可遵循的。在中外权威的治疗指南中,每个阶段都写明了有确凿证据的检查和治疗,对于胡乱修改的方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贵的不一定是好的,权威指南推荐的标准化疗,现在几乎都可以由医保报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肿瘤作为重大疾病,治疗花费应当是无底洞。但其实真的可以花很少的钱,进行正规治疗,并获得很高的生存率。

 

 “从我在网上收到的病例看,许多标准方案被改得一塌糊涂。我经常看到的是,对肿瘤患者,什么治疗花费高,就给他们推荐什么。”

 

对于那些同行的做法,张煜医生表示难以接受,这也是他选择曝光马进仓经历的原因。


 

“我不是叛徒,期待医生的诊疗行为受到更多监督”

 

“肿瘤门”风波后,张煜医生被调离了门诊,到了住院部工作。

 

张煜医生告诉记者,他的言论给医院的同事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他们没有责备自己,这让他很感动。但不少同行通过网络对他进行言语辱骂,称他为“医学界叛徒”。

 

“我认为我不是叛徒,我是在维护医疗公平的正义。当一个医生做的不是医生该有的行为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医生不能说出来?”

 

在采访文章发布后,张煜医生又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做了部分补充。他表示,“目前医疗圈的风气不好,只看利益的医生活得太好,这些不良医生的利益来自于对底层患者的掠夺,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督,需要患者懂得医学道理并学会反抗不良医疗,需要同行站出来指责这些无耻的现象。”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距离“肿瘤门”大结局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理性分析“张煜事件”对医疗界的影响

 

自从2021年4月那篇“揭露同行”的爆款文章后,互联网上对于张煜的争议就从未停歇。在大众层面,张煜医生获得了近乎一边倒的支持;而在医疗界层面,情况则有所不同。

 

矛盾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张煜质疑的现象是否存在;2.评价同行的治疗方案是否合规矩;3.张煜的言论会不会激化医患矛盾,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来进行详细分析。

 

上海卫健委对于陆巍的处罚决定是目前最权威的参考,处罚的事由为“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从结果来看,张煜的质疑受到了官方的肯定,然而“警告,罚款人民币叁万元整,暂停执业6个月”的处罚力度并未达到他的预期。简而言之,官方的态度是陆巍有错,但没有严重问题。

 

要想搞懂这个处理结果,需要从宏观的视角来看问题。

 

在临床上,对于“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大体分为三类:投降派、标准派、激进派。

 

投降派最容易理解,医生会劝患者放弃治疗,利用好最后的时光享受生命。但多数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都难做出这个决定,毕竟眼睁睁看着放弃生命实在太过残酷。

 

标准派,即根据临床指南,按照标准流程给出治疗方案,张煜医生显然属于此类。这种治疗方式经过了无数次检验,性价比也相对较高,但选择了这种方式,基本意味着大局已定,患者的生命正式开始了倒计时。

 

最后一类就是激进派,死马当成活马医,有什么方法都积极尝试。虽然治疗费用很高,但说不定就能见证奇迹出现,陆巍医生的治疗方案属于此列。

 

综上可以看出,张煜和陆巍最初的矛盾,其实是标准派和激进派的斗争。

 

对于这两派的优劣,我在这里不做评判,也没法评判,甚至多数时候,医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患者及其家属手上。

 

卫健委对于陆巍的处理显然是出于对大局的考量,过重会打击良性激进派的积极性,对于医学发展不利;过轻又起不到震慑的作用,无视患者利益的恶性激进派势必更加猖獗。


张煜质疑的现象确实存在,否则也不会再医疗界引发如此大的波澜。


回到第二个问题,评价同行的治疗方案是否合规矩。


尽管“不评价同行”基本是所有行业的共识,但我依然认为只有同行才真正有资格评价同行,越是专业性强的学科越是如此。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予以采纳,用所谓“行业规矩”来堵别人的口本就是心虚的表现。


很多人担忧这种做法会导致患者不信任医生,从而加剧医患矛盾,我倒觉得这种想法过于目光短浅,医患之间核心矛盾在于利益,患者的利益是健康与花费,医生的利益是待遇和名望。


如果解决不了疾病,再多的“粉饰”都是掩耳盗铃,就算没有张煜早晚也会有其他医生做出相同的事儿。让大众体会到医疗决策的复杂性,让医生意识到了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对于构建真正良性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希望张煜医生能保持本心,别被如此大的名望给侵蚀,也希望陆巍医生继续发声,让群众看到他所说的隐情。


时间会给一切答案。


责编 阿廖沙 苏沐





精彩回顾


➤ 他这是在犯罪!直播妇科手术被抓,“妇科男医生”被骂得最惨的一次

家属放弃手术,医生哭红双眼,网友无言以对

 两家三甲医院停诊3个月:医生护士工资正常发,住转院政策如坐“过山车”

➤ 作秀还是庸医?女子拔智齿,牙医生拉硬拽摇晃一小时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