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州大学院士团队预测:新冠大流行或于2023年底结束,除非出现更强变异株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人性是复杂的,希望越大,往往失望就会越大。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云飞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9年底—2022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横跨了四个年头。这场世界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何时才能结束?

 

2022年,1月19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 COVID-19 will continue but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is near ,直译过来就是“新冠会持续,但是大流行即将结束”。



该文作者认为,到2022年3月,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将感染奥密克戎毒株。随疫苗接种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感染者的“获得性免疫”,在一段时间内,全球将处于前所未有的新冠免疫高水平。此后的几周或几个月里,全世界的病毒传播水平应该会较低。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将今年3月视为新冠全球大流行结束的关键点。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测显然不能算“准确”。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4月20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05701467例,累计死亡病例6226832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717734例,新增死亡病例2775例。

 

向来作为“抗疫优等生”的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上海的情况尤为严重,已经连续多日新增感染者破万。

 

难道新冠疫情就真的不会终结了?

 

近日,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 Cell 旗下期刊 The Innovation 发表了题为:Is omicron variant of SARS-CoV-2 coming to an end?  的评述文章。

 


黄建平院士团队使用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和改进的SEIR模型来预测新冠大流行的发展,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总人口应始终等于易感人群(S)、暴露人群(E)、保护人群(P)、感染人群(I)、隔离人群(Q)、死亡人群(D)和康复人群(R)的人口之和;

2.各地区总人口不变;

3.新冠仅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

4.所有人具有相同的免疫力。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当前的大流行呈下降趋势。每日新增病例已经从1月份的超过400万例减少到目前约200万例。

 


预测结果显示:到2023年11月,全球每天的新冠病例将降至约3000例。也就是说,此时可以认为大流行结束。

 

出于严谨考虑,研究团队指出,尽管预测结果显示大流行将于2023年11月结束,但这是基于当前大流行发展情况做出的预测。如果后续出现更容易传播的突变株,那么预测结果也将作出相应调整。

 

据悉,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下文简称新冠预测系统)实时引入全球最新的疫情数据,针对有疫情数据的180多个国家逐个建模,反复进行最优参数化反演,持续开展了逐日、逐月和季节预测据官方统计,该系统共对国内爆发疫情进行了约30次预测,准确率高达94.62%。

 

那么,阻击新冠肺炎这场仗,终于要取得胜利了么?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希望或许就在前方,但过于乐观容易反而容易失望。


新冠疫情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学术上提出的假设再合理,放到现实中未必完全适用。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存在继续变异的可能性

 

3月28日,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证实,已监测到一种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名为XE。其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BA.1和BA.2的重组毒株,于今年1月19日最早在英国发现,目前已在英国境内发现了637例这种病例。

 

中国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XE的播力在奥密克戎的基础上有所增强,有可能成为未来一到两年之内的主要流行株。

 

虽然一直有个不成文的传言,即大流行的病原体会越变异越弱,不过这句话的准确性始终饱受着质疑。假使我们在奥密克戎或XE时代选择了开放政策,正如上述论文所说,短时间内势必出现感染数暴增,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出现再度变异并不是不可能。

 

还是那句话,毒性越变越低自为最好,但如果不是呢?

 

2.未必只能“人传人”

 

2022年3月12日,柳叶刀发布一篇题为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delta variant (AY.127) from pet hamsters to humans, leading to onward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a case study 的论文,首次报告了仓鼠传播新冠给人的病例。

 


调查结果表明,在香港此次疫情中,感染者和感染仓鼠体内存在的病毒基因组,此前未在当地传播。据推断,这些仓鼠的感染时间是2021年10月14日左右。同时,发现了不止一条从宠物仓鼠到人类的病毒传播链。

 

文章的结论是,新冠病毒可以被仓鼠自然感染,可以在仓鼠之间传播,并导致人类感染。虽然作者后来表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的本土传播导致仓鼠感染的可能性。

 

3.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的医疗资源在世界上并非顶级水平,然而却在抗疫方面取得了远超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就。这其中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非常依赖基层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以及当地居民的配合程度。

 

奥密克戎的“低毒性”淡化了人们对于感染新冠的恐惧,“共存派”的拥趸越来越多。他们变得难以接受以往严格的封控,呼吁更有“弹性”和“温度”的政策出现。

 

本轮上海疫情中已经初显端倪,“清零派”与“共存派”的斗争愈发激烈起来,此类“主观能动性”势必会对疫情的防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预测结果。

 

综上,新冠大流行可能会像黄院士团队预测的那样于2023年底结束,但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要做好“失望”的准备。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在质疑或者说反对黄院士的研究成果,其实并非如此。

 

黄建平院士团队的科研能力毋庸置疑,利用模型去推算疾病流行情况本就是应对流行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兰州大学的新冠预测系统的表现有目共睹,连钟南山院士都对其给出了“相当可靠”的评价。

 

不过人性是复杂的,希望越大,往往失望就会越大。我们也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和新冠病毒这场交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一刻也不能放松。

 

祝愿黄院士团队的预测成真,明年年底正式战胜疫情!


责编|阿廖沙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患教讲座

《肺癌治疗进展》

将在4月20日19:00开始!


扫描海报左下方添加小助手微信

观看更多患教讲座

还可获得医生的免费答疑哦

快来看看吧~

▼▼▼






精彩回顾


➤ 突发疾病被拒诊,老人跳楼轻生!疫情防控,凭什么让那些非新冠患者买单?

➤ 职称晋升改革惹争议!工作量指标一刀切,小医院医生再无出头之日?

➤ 中科院因“太贵”停用知网?前者承认,后者否认......

➤ 泪目!护士女儿和父母互相隐瞒,却在方舱相遇……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